第31章 原地上岗
- 1977:我太想进步了
- 高粱散白
- 2408字
- 2025-04-30 11:17:52
沈迟千算万算,实在没想到自己这个编外的维修员,前一秒刚和领导握完手,下一秒就被载去公社上岗去了……
甚至袁安民还没忘去一趟队部,让留守的副支书给沈迟开了一张证明,以防不备要住在公社招待所挑灯夜战。
这对吗?
“袁站长,是又有什么农机坏了吗,大概什么问题,我先构思一下怎么处理……”
袁安民说道:“我还没看到机器,也不知道情况,反正今天肯定是不容乐观。”
沈迟对农活一概不知,只知道三个生产大队联手把农机占了,看到袁安民一个农机站长如临大敌,大概率能猜到怎么回事。
估摸着一队那个新支书对二队能抢修回一台农机不大满意,很有可能恶意使用农机。
尤其是现在袁站长骑车的方向,刚好是去一队的。
一队和二队的地有好几亩都连在一起,袁安民往一队骑的路上,是势必要路过正在地头劳动的二队社员的。
东方红323正嗡嗡前行,一辆大型柴油发动机后拉着巨大的播种机。
“你手艺真不错,父母是农机相关工作?”袁安民看到这台老大难问题的拖拉机,现在几乎成为了二队的精神图腾,也是大为感慨,不由又和沈迟拉起了家常。
“不是。”
袁安民也知道不是,他已经从知青办调了沈迟的档案,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沈迟父母都是河工学院的食堂职工。
也是怪了,这孩子一路都没有和老师傅学过电焊机械知识,是怎么神出鬼没就把农机修好的呢?
“你光靠自学?”
“差不多。”
袁安民:……
有点噎得慌,他发现沈迟一旦脱离大道理,话就不多。
这也太惜字如金了吧,一般人不是应该简单讲讲自己是怎么自学成才的吗?反正袁安民是很难相信光靠看书就能上手补焊发动机,真要是有这种天赋,他都想举荐沈迟去工农大学了,这种苗子应该去更高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造福更多的劳动人民啊。
沈迟不知道袁安民在想什么,他正用心记录着农田生产壮观的景象。
这个素材不错,回头写作文能用得上。
“诶,你们看,那个自行车后座上的是不是沈迟?”
二队的社员也发现田间有一辆自行车在疾驰,依稀能看出来身后坐了个小伙子,两条大长腿蜷着,有几分局促。
杨二柱子正开着拖拉机,百忙中回头一看,还真是沈迟。
而且,这草帽怎么看怎么眼熟……
草,有点像农机站老狐狸袁安民。
“老支书在哪?”杨二柱子朝身边的社员扯脖子大喊。
“老支书去坡地了——”
杨二柱子赶紧把身边社员派去给田国强报个信,就说沈迟被农机站袁站长拐走,看样子还往一队方向去了。
要是袁安民为了安周永亮的心,把沈迟绑了去一队请罪,那还了得!
要不是他现在开拖拉机实在走不开,现在就去追上袁安民问个清楚。
凭啥把他们二队知青悄没声拉走了?真拿二队不当干粮是吧!
这边杨二柱子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去一队抢人,那边一队的社员看到袁安民和沈迟都愣住了。
这俩人谁啊?
要说是公社下访的干部吧……人都是一人一辆自行车,哪有载人的。
一队需要农机耕地的部分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现在大家正在检查耕地人工再撒一遍种子。
这活不着急,有热闹看大家都直起来了腰望西洋景。
社员都不干活,知青更巴不得歇会,也朝田埂的方向看去。
“你看后面这个大高个儿,像不像二队的沈迟?”一队女知青问道。
“不像,沈迟不是天天穿他的破军大衣吗,这个人没穿军大衣。”
李玉瑶今天难得下地,听到沈迟两个字,两只眼睛死死盯着自行车。
哼,没错,就是他,化成灰她都认得。
他来一队干什么?不对,应该问是谁把他带来的一队?田国强?
李玉瑶心里有千百个问号,但是有一条,这些问题,只要去队部就有答案了。
“娟子,我肚子疼,先回宿舍了。”
“诶,那你工分怎么算啊——”
“给你吧,我不要了。”
她倒要看看,沈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是,李玉瑶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个人好像又是来出风头的。
-----------------
一队大队部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们一队造成的农机损伤认罚就是了,具体多少钱你们盖公章下来。俺周永亮绝不含糊。”
岳盼海脸色都变了。
“我说周书记,你可是给三台东方红都用趴窝了!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进口零件吗!给你们大队部拆了都赔不起!”
岳盼海几乎是和袁安民同时出发的。
袁站长在二队队部和田国强谈心的时候,他在和周永亮吵架。
袁站长在和沈迟谈心的时候,他在和周永亮吵架。
唔……现在,还在和周永亮吵架。
“怎么回事。”袁安民气喘吁吁大步走进了一队的队部,这一天忙的,中午饭都没吃,又骑了这么久的车,他感觉眼睛都有点冒金星。
“哟,袁站长大驾光临。”周永亮皮笑肉不笑的跟袁安民握了握手,顺便扫了一眼袁安民身后十分眼生的年轻人。
大概率是农机站新来的办事员吧。
“这么大日头,您白跑一趟干嘛,有小岳同志给我们签个字就完活了。”
袁安民也挂上假笑,“小岳啊,你给周支书签字了没有?”
“没有!”岳盼海千笨万笨,但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怕事。
一队用坏了三台大型拖拉机,这么大的事,他绝不可能草率签字。
袁安民也算是稍微有点宽慰,还行,还算是能用。
大队借出农机,是有公社公章和使用情况的,岳盼海光顾着和周永亮扯皮,还没来得及检查拖拉机,只在借出单上草草写了几个字:
借出7台,磨损4台,严重损坏3台。
袁安民的假笑都忍不住淡了许多。
“我说周支书,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周永亮嘲讽的一笑:“这种情况我们也不想发生,那机器不听人使唤,咱老农民有啥办法,还是你们知识分子懂得多,坏了就修嘛,反正现在农机站不比以前,不是有技术人才了嘛。”
“再说了,这拖拉机年年坏年年修,哪次春耕不得趴窝几辆?也不必大惊小怪吧。”
“你说的轻松,之前都是最后一个生产队用完才坏,现在你们第一个就用坏了,让后面三个大队怎么生产?”岳盼海气急,抢先说道。
“那实在不行,就把二队的323借给三队嘛,三队的地可最多,五台拖拉机都不一定够,四队本来就没多少地,现在还有两个用着,也不着急。”
岳盼海都听愣了,这是个人啊?
二队就一台,现在还要他们去收回,别影响三队生产?
“周支书刚才说认赔是吧。”袁安民缓缓开口道。
“对,不过零件我们可不管,只按往年旧例赔。”
袁安民点点头,拿出一沓《农机故障表》,让岳盼海去填,转头看向沈迟:
“三十块钱一台,能修吗?”
沈迟露出了一个发自心底的笑容。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