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刘晔
- 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 Ktv的章鱼
- 2119字
- 2025-04-26 07:36:07
曹营众将都在说徐州人过于狂妄。
而此时的徐州琅琊人王融,正在临雎城中与众将谈笑风生。
“先生,我们真要攻打下邑吗?”
众人询问。
“攻下邑作甚?”
王融摇了摇头,丰县和萧县的兵马,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一如曹军形式一下攻打相县一样。
这两座城池的烽火燃烧不起来。
正如王融的推测,挺进相县的那支曹军,在半路上又折返砀县了。
而攻打下邑县的两支兵马,亦在入境梁国之后,掉头离去。
战况仍旧僵持。
双方兵马耗了下去。
徐州部众是完全不怕打僵持战的,他们转运粮草十分便捷,靠着水路漕运,成本远低于陆运。
有沱河,有雎水,徐州兵马借着一船又一船运来的粮草,吃饱喝足,严阵以待。
最先扛不住的,竟是曹军。
他们没有船舰,无法用水路运粮,全走的陆路粮道。
又担忧被吕布的并州狼骑袭粮,故而需要派遣大量的正规兵马护送。
可如此一来,加重了运粮的负担。
毕竟负责护送的兵马也要吃吃喝喝。
曹操也不是没想过利用梁国境内的雎水上游优势,以水路运粮。
但是征不到船只啊!
只能作罢。
在和徐州部众僵持了两个多月后,曹军被迫撤军返回梁国,但曹操仍旧派人去打听沛国南部的消息。
此时的沛国南疆,刘备和袁术两方兵马围绕着涡水、淮河激战多时。
刘备问计于贾诩,贾诩给了个计策,让淮南滁州人鲁肃派人去联络庐江豪强郑宝。
郑宝占据巢湖,拥有部众上万人,所据地方尽数丰饶,当初庐江太守陆康和袁术部下孙策交锋时,躲避战火的百姓都去投靠了郑宝。
以至于郑宝实力大增。
刘备以朝廷的名义,表奏郑宝为庐江治中从事,要求郑宝挺军往东,兵伐寿春。
郑宝喜而同意,引军攻打寿春。
还在淮河一带和刘备混战的袁术,闻知老巢寿春遭受袭击的消息后,坐立不安。
“刘勋他在干什么?”
袁术大怒。
他任命刘勋为庐江太守,刘勋却管不住庐江地界的豪强郑宝,这让袁术极为不满。
此时帐下一人站出,请命回援寿春,击败郑宝。
“某愿率军攻破郑宝部众,护卫寿春安危。”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孙策。
孙策说他可以带兵回援寿春。
“你麾下还有多少兵马?”
袁术问。
孙策回答:“两千。”
淮南众将纷纷哂笑不止。
“区区两千,且不说郑宝所部将士上万,其亦是庐江本地势力,远不是陆康之流可比。”
陆康是吴郡人,战败于庐江可太正常了。
可郑宝是庐江地头蛇啊!强龙难压。
“两千足矣。”
孙策斩钉截铁。
可袁术还是迟疑了起来。
他迟疑的原因也相对简单,之前曾允诺孙策攻破陆康后,任命孙策为庐江太守。
但最后却选了刘勋。
如今刘勋管不住郑宝,孙策请命回去,多少让袁术心中忌惮。
夜里。
孙策私下求见袁术,并将一份贵礼送了上去。
传国玉玺!
看到传国玉玺,袁术眸光闪烁,根本挪不开眼睛。
“此乃先父当年攻进洛阳时,从残败的宫阙内所得的神器。”
孙策将玉玺献给了袁术。
玉玺底座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大字,在烛火光芒的映照下,濯濯生辉。
孙策用玉玺为由,请求袁术准许他率军前去攻打郑宝。
“伯符说的是什么话?”
袁术欣喜地接过了玉玺,放在手里端详、把玩。
“术与令尊一路南征北战,有着过命的交情。”
“令尊虽已不在,然术视伯符如子。”
“眼下的寿春之急,只有伯符能够化解。”
“两千兵马不够,术再调拨五千善战军士到伯符麾下。”
袁术想要兵马很简单,他连夜调了五千士卒,交给孙策。
“事不宜迟,还请伯符速速出发南下。”
他催促着孙策赶紧走。
“唯。”
孙策二话不说,带着七千将士连夜赶往寿春。
路上,孙策问周瑜。
“公瑾,破了郑宝后,何去何从?”
原来是新加入孙策麾下的周瑜,极力劝说孙策找机会远离袁术,外出江东谋求发展。
“破了郑宝,再骗取庐江,以刘勋的名义向袁术汇报庐江地况。”
周瑜说以庐江为根基,只待时机有变,就可以渡江横扫豫章、丹阳、吴郡、会稽等地。
“据得扬州六郡之地后,便以长江为界,趁着北方混乱,图谋荆州,接着沿江西进,径取川蜀,霸业可成。”
这番话让孙策豁然开朗。
“好!”
孙策决定听从周瑜的建议,催军急进。
另一边。
拿到了传国玉玺的袁术,心思已经不在沛国和刘备身上了,更不眼红下邳城中的天子。
他有了别的想法,一发而不可收拾。
得传国玉玺者,可登基为帝。
于是袁术消极迎战,转攻为守。
他在打听消息,只等孙策攻破了郑宝,就率军回寿春去,准备登基事宜。
传国玉玺被袁术藏了起来,他没有先公布此事。
生怕走漏了消息,让对面的徐州兵马知晓,从而杀过来争夺玉玺。
随军参谋阎象发现了袁术的变化,他接连数次试探,都无功而返。
袁术什么都不说,只是借口表示身体不适。
“哎!”
阎象长叹一声,他心中清楚,此次的兵伐沛国,怕是又要以失败告终了。
果真。
在南部传来了孙策大破郑宝兵马,于乱军之中砍下郑宝头颅的消息后。
袁术第一时间下令,说曹军已经从沛国撤军,仅凭淮南兵马,也奈何不了沛国的徐州部众和并州兵马。
“都回寿春去,重整旗鼓,他日再战。”
淮南军走了,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不见。
刘备在淮水北岸打听了许久,才确认了袁术的的确确回到了寿春的事实。
留下了周泰、太史慈、朱桓和钟演四将驻守淮水北岸的龙亢县、虹县两地后。
刘备北归相县,见到了王融。
“曹袁相继退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沛国会相对安稳下来。”
王融、陈宫作为双方代表,联合刘备、吕布协商了接下来的沛国守土和发展等诸多事项。
一切尘埃落定。
沛相鲁肃也赶了回来,同时带来一道身影,举荐于王融面前。
“此乃肃之好友,淮南刘晔,刘子扬,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