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前夕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充分肯定了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勉励大家“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也是给全体北大师生和全国青年人的一封回信,我们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号召下,共同融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回信在北大师生中被反复传阅,一大批北大考古学子承载着厚望走向祖国的广阔河山,在田野间磨砺理想信念,在实践中书写责任担当。从“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的三明万寿岩,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从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广汉三星堆,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从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同云冈石窟,到承载“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精神的敦煌莫高窟。北大考古师生在扎根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收获激动人心的新发现和新突破,用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切实行动诠释了“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的青春誓言。

十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以培养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为己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步伐,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考古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方面有重大进展。学院先后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丝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持续推进“考古中国”“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建设具有北大风格、中国气派的“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材书系”,前瞻性推动考古实习“基地+”发展模式;“双导师、双课堂、双班主任”制度完整贯穿学生培养环节,实现最大限度因材施教。十年间,学院参与或主持的16个发掘项目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实习”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感悟考古”课程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官式大木作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获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教学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成果丰硕。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十周年,也是北大考古新百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这本文集记录了北大考古师生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进取、不懈奋斗的青春历程,回顾了北大考古师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动人实践,展现了新时代北大人将学科理想融入强国伟业、用青春奋斗助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站在新的起点,北大考古师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北大力量。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