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常见原因与诊治

月月妈最近碰到一件烦心事。3岁的月月刚上幼儿园,下午去幼儿园接她时老师递给妈妈一张通知单,要求带月月去眼科医院做检查。原因是在入园的常规体检中,月月右眼和左眼的裸眼视力都只有0.2,电脑验光仪显示双眼有+6.00D(600度)远视,可能是弱视。妈妈担心极了,这么小的孩子眼睛出问题还得了,孩子平时基本不接触电子产品,日常生活没有发现孩子有视力异常,也没有听月月说看不清啊,怎么就只有0.2的视力,她的眼睛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小课堂

1.什么是弱视

根据美国眼科学会2017年的眼科临床指南,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降低,但通常眼睛的结构是正常的。它是一种源自视觉图像处理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值得指出的是,弱视诊断中所说的视力缺陷必须结合年龄来判断,而不是在老的诊断标准中“一刀切”地以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为标准。指南给出年龄相关的弱视诊断标准:

3岁<年龄≤4岁:视力<4.6(0.4);

4岁<年龄≤5岁:视力<4.7(0.5);

年龄>5岁:视力<4.8(0.6)。

同时,弱视的诊断必须包括视力的缺陷和可能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缺乏引起弱视的原因,即使存在视力缺陷,也无法诊断为弱视,需要积极寻找视力缺陷的原因。

2.弱视的病因是什么

弱视的发病机制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的视觉输入,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斜视性;

(2)屈光不正性:包括屈光参差(双眼屈光不正相差1.00D以上)和双眼高度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

(3)形觉剥夺性:屈光介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

我国弱视的发病率约为2%~4%。在低幼儿童中弱视是常见的眼健康问题。

3.弱视如何治疗

弱视治疗最重要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成功率越高。临床中碰到的大部分弱视都是像月月这样在入园或者入学体检中发现异常,然后经过眼科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所以适时体检才能早期发现弱视并及时治疗。弱视治疗的策略包括三个方面:消除引起形觉剥夺的原因;矫正可能导致视力低下的屈光异常;通过遮盖或模糊对侧眼促进弱视眼的使用。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屈光矫正、遮盖和药物压抑。

知识扩展

1.婴儿该如何检查视力

常用的E字视力表和儿童用的图形视力表都不适合婴儿的视力检查。医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判断他/她的视力:① 行为观察法:一般存在单眼弱视的,如果遮盖健康的眼睛,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行为。② 条栅视力检查:使用不同宽度的黑白条栅对婴儿视力做定量检查。同时,展示给婴儿有条栅和无条栅的两个图形,条栅有不同的粗细,对应不同的空间频率,能看到越细说明视力越好。通过观察其视觉行为反应(孩子的目光会转向有条栅的图形)来判断其是否能看见该条栅。

行为观察法——遮盖孩子健眼(右),孩子表现出抗拒行为和表情

2.单眼弱视的孩子不愿意遮盖治疗怎么办

遮盖治疗是单眼弱视的经典治疗方法。用眼贴和眼罩遮盖健眼,促进弱视眼的使用,从而提升弱视眼的视力。有些孩子非常抗拒眼贴和眼罩带来的特别外观或不舒适的感觉。这种不依从会影响治疗的有效性,此时可以用药物压抑治疗来替代遮盖治疗。药物压抑治疗是指对健眼使用药物(一般使用1%阿托品凝胶)使睫状肌放松,使该眼无法调节(类似照相机失去变焦功能),然后结合光学镜片将健眼的光学焦点设计成看远清晰(近压抑),或者看近清晰(远压抑),就能迫使弱视眼作为主导眼使用。在美国眼科学会的弱视临床诊疗指南中,遮盖和药物压抑是同时推荐的重要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