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苦守

熹微时分,天色暗沉,远处雷声隆隆。

汉昌军全员早已着好甲胄,肃立成列。

沈稻站在城墙上,面现凝重之色,双膀用力拉满弓,凝视着下面的起义军。

从高处往下看,起义军无数的营地衔接就像一个个小村庄,人烟稠密。

沿着江河连亘几十里长,营地都快摆在临江城门口来了。

那是挑衅,是马相兵势的嚣张与睥睨。

马相兵势强大,哪怕是败了一仗,也可锐气无甚大减的再来,这一点不假。

但沈稻知晓临江地势,据高守险,县城位于之地更是易守难攻。

只要思想不滑坡,那攻城总比守城难。

“主公,你快看那!”

沈稻随着李铁手指的方向望过去,见一群百姓在头裹黄巾的贼兵驱赶下哭喊着、哀求着涌向城门。

显然,贼兵吸取了上次的惨痛教训,这次找来了人肉挡箭牌,企图利用这些无辜的百姓来突破临江县的城门。

但沈稻没有一刻的犹豫,清厉的声音传遍整个城头:

“传我命令,城下所有靠近者,无论老少皆为马相起义军的攻城从犯,不要犹豫,立即放箭!”

沈稻心中很清楚,一将功成万骨枯。

黄巾之乱及其后群雄逐鹿、战火燎原,死亡数目之巨,恐非今时可及,千百倍犹恐未足。

试想此刻,便心存畏惧,手中之刃颤抖难持,日后又待怎样?

真要步步退缩,直至灭亡的深渊悄然临近后再动手,那时便晚了。

半个时辰前,才从贼兵取下来的箭头,血迹都还未干,便又一次被汉昌军士卒捡回来二次使用。

很快有人射出了第一箭,第二箭,最后箭如雨下。

城门下冒死前进的一定会是起义军的从犯吗?

答案可以是无数个,但汉昌军选择相信的答案只有沈稻一个。

“拿下汉军领将并将其枭首者,马天子将亲自为他封候!”

听到这么诱惑的条件,起义军的眼睛都发红了,临战前喝足了烈酒壮胆,现在卯足劲的向前冲。

如果今天可以破城,那么起义军人人都可以拿到一笔奖赏。

而第一个进城的,无论士卒还是军官,都可以奖赏百金,并被任命为巴郡郡守。

此时的临江城下,攻城车如同巨兽般咆哮着冲向城门,它们的轮子在泥土与碎石中碾出深深的痕迹。

几十个贼兵齐心协力的推动着,每一次撞击都带动着临江城门的颤动。

待得攻城云梯搭上,每一个贼兵都不要命地往上攀爬。

哪怕刚爬上去就要面临一阵刀劈矛刺的送脸上,爬梯贼兵也是一个接一个往上挤。

城墙上,官兵们奋力地将那些嵌入城墙缝隙的梯子撬起,猛地向外一掷。

于是,那些如蚂蚁般攀爬的贼兵便如同断线的风筝,纷纷坠落,化为一滩滩血肉模糊的惨状。

然而,起义军凭借着这股近乎疯狂的勇气,以及那些在城楼上已然站稳脚跟的战友的掩护,他们如同洪流般不断向前,尽管伤亡惨重,但依旧不停地朝着西面城头挺进。

在那里,他们遭遇了沈稻亲卫营的顽强抵抗。

“兄弟们,随我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李铁一声怒吼,身先士卒地带领着手下将士们冲向那些已经登上城墙的贼兵,双方瞬时立即陷入了一场混乱而激烈的贴身肉搏战。

亲卫营杀红了眼,他们甚至连护身的鱼鳞甲都嫌累赘而脱下,手持血迹沾染的环首刀,一刀下去,生死立判。

长枪折断了,刀刃砍钝了

亲卫营的士兵便赤手空拳的扑上去抢夺贼兵的刀刃,那气势简直只能用癫狂来形容。

哪怕起义军是占了人数上的生力军,但是面对官兵这种疯狂的反击,无人不为之怖惧!

此番攻城,马相基本已将手下满盘棋子尽数落下,称得上起义军倾巢而出。

马相起事虽号称有三万大军,但实际上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也不过就一万左右,且此前战败就已经损失了不少。

现在这不下万人的攻势已经是他能够动用的所有兵力了。

沈稻深知此战之关键在于城门。

若临江城门失守,到时就算甘宁带着轻骑营的将士赶回来,守军也是无力与贼兵对抗。

“此战,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最终决战了。”

望着那快要被贼军冲车冲开的城门,沈稻眼中闪过一丝凛然之色,手中的长剑紧握了几分。

若是此战能胜,就能诛灭伪帝马相!

临江城外,马相脸色一片阴沉。

自从他遇到来援的八郡联军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损失无比惨重。

“赵大将军,前去劝降吧。”

马相向身旁的赵祗下达命令,他不想自己的主力和一群不怕死的官兵陪葬。

“臣遵旨!”赵祗抱拳领命,策马来到了前营,冲着城门口大喊:“今我天兵已至,你等尽皆如此顽抗,败后哪还有活路?何不就此放下兵刃受降于马天子!”

汉军没有传来任何回应,倒是起义军的冲车在这时带来了突破性的好消息。

见临江城门被攻破,赵祗也不再浪费口舌劝降,此战汉军大势已去,迎接他们的只能是起义军的无情镇杀。

就在赵祗以为大局已定,胜利已是囊中之物时,接下来的一幕,却惊得他险些从马背上失态跌落。

一群不过几十人的官兵,硬生生地将如潮水般涌入的起义军士卒逼退了回来。

城门洞开,沈稻被四周亲卫紧紧包围在队伍中央,而何尚作为队率则是不幸的被后面的亲卫顶在前面举大盾。

兴奋冲上去选择正面迎战官兵的百余贼兵,却不幸的在这碰了壁。

沈稻倒不介意躲在人堆后面见到有机会便伸出刀子补几刀。

但身体在前面举大盾的何尚,他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他很急,而且十万火急!

“李铁,你再不遣兵将下来,我命休矣!”

何尚吼的声音并不算太大,但却恰好被城墙上忙于退敌的李铁听见了。

刚开始李铁还以为是沈稻遇危,慌忙之下点了五百士卒冲下城墙,到了城门处看到是何尚遇危,悬着的心也便放了下来。

“仲武勿惊,铁子这就前来助你脱险!”

伴随着一声大喝,李铁提起手中长枪,对着杀入城门口的贼兵便迎了过去。

冷兵器交锋,一寸长一寸强。

在这狭窄的城门之内,李铁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城门之内通过的空间很有限,不少贼兵没有进入,而是围拢在了县城外面。

李铁领着五百官兵也因此很快站稳阵脚,开始打响城门口反攻。

一旁被亲卫簇拥着拉下战场的沈稻,见到贼兵如此攻招不禁摇了摇头。

按常理来说,土豆雷的出现至此往后都会成为三国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艺术。

当然,要不是土豆雷被败家的李铁拿去演习全用没了,沈稻差点就信了。

就算先不表土豆雷,起义军这般无序的冲杀,哪怕只再来三百铁骑,也足以将士气正盛的起义军给冲散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