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学咏春
- 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 闲不住的老鱼
- 3286字
- 2025-04-23 20:48:49
半个手掌大小的建盏,以青金二色为主的釉面,置于阳光下,可以看到釉面各个部分浮动的多彩光芒,可谓美如织锦,灿若烟霞。
其釉面非常温润,彩光柔和动人,犹如破晓时分,如佛光所显现的那种温柔而透亮的光芒。
碗底写着一行小字“佛光天降,一盏盛七彩”,另落款“正德款恭”四字,字体豪放、不拘一格。
邱少安观赏着七彩鎏金盏,周秉昆在一旁解释道:“我和老邱研究过,这个建盏不是官窑烧制,应该是明代民间私窑出来的,可能是佛家寺庙用的器具。”
“佛光天降,一盏盛七彩。”
邱少安把建盏拿起,放在眼前细看碗底,低声的读着这行小字。
“香江很多人都信佛,这个七彩鎏金盏要是真品的话,我要了。再过一个多月,香江船王赵老过寿,我正缺个合适的寿礼,这个佛家建盏正好!哈哈,阿昆,走,陪我去一趟宝凤楼。”
邱少安心情不错,大笑起来。
铜锣湾,告士打道。
宝凤楼。
一位老先生,经过一番鉴定,放下手中的七彩鎏金盏。
对着邱少安拱拱手,点头说道:“邱老板,这确实是个明代的老物件,而且品相上乘。这建盏上,彩光的出现概率极小,瓷器上出现的奇光是窑火精华凝结,并非人力所能控制。”
老者喝了口茶水,接着说道:“在佛教里,这道彩光被叫做佛光,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无忧、希望圆满。而盛有佛光的茶盏,无疑是茶盏中的圣器。这种佛盏,存世极少,以汉唐最为珍贵,明清次之。”
听完老者的话,邱少安大为心动,问道:“庄老,这个佛盏大概值多少钱?”
庄老想了想说道:“如果按明代的官窑瓷器来看,至少十万块。不过凭‘佛光天降,一盏盛七彩’这一行字,这盏以佛器而言,那就是无价之宝。”
听闻庄老的估价,邱少安略微沉吟一会,大手一拍说道:“阿昆,这个七彩鎏金盏我出五十万港币收了,怎么样?”
周秉昆一愣,没想到邱少安给出这么高的价格。
此时港币与美刀的汇率为5.5:1。
五十万港币,差不多是十万美刀。
这时香江普通百姓,月薪在两三千左右,五十万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了。
他想了想说道:“安哥,不用这么多,你给我三十万就可以了。”
邱少安摆了摆手,“你是我兄弟,我不能让你吃亏。刚才庄老也说了,这是佛家圣器,无价之宝。给你五十万,已经是大哥我占了便宜了。行了,就这么定了。”
说完,邱少安转头对庄老说道:“庄老,麻烦您重新包装一下,再出个鉴证。”
庄老点头笑笑:“好说。”
有了宝凤楼的鉴证,到时在船王的寿宴上,这件寿礼绝对能大放光彩。
晚上,邱少安在旺角潮源海鲜大酒楼,设宴款待周秉昆。
“阿昆,这是阿茂,海丰行政部经理。阿茂,明天你找人给阿昆办香江的身份证,开个户头,我让财务把钱打进去。”
这个时期办一个香江的身份证相当简单,有当地人士介绍,花个几百块钱,登记一下就能出具香江的户籍证明。
酒席上,邱少安把丁荣茂介绍给了周秉昆认识。
丁荣茂三十出头,和邱少安是同乡,知道周秉昆是老板内地来的朋友,听完介绍主动上前敬酒:“你好,周先生,这段时间你有什么事,直接找我就行。”
“好的,谢谢!”
周秉昆端杯和丁荣茂示意后,一口干掉。
一场酒宾主尽欢。
饭后,邱少安邀请周秉昆,去感受一下香江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周秉昆婉拒。
于是,丁荣茂就近在旺角找了一家酒店,安排周秉昆住下。
次日,吃了一顿港式早餐。
花了一天的时间,丁荣茂带着周秉昆先去办好香江身份证明,登记的名字是徐朗,年龄25岁,来自潮汕,是邱少安的同乡。
然后去汇丰银行,用徐朗的身份信息开好账户。
晚上回到宾馆,接到了邱少安的电话,说明天中午唐记酒楼,一起请环球出版社的老板罗斌见面。
环球出版社有两张王牌,一个是以球经、股经为主的《新报》,一个就是风靡香江的《武侠世界》杂志。
这几年,香江的经济高速发展,华人工业、新兴金融集团的崛起,催生新兴的中产阶层,与此对应的则是庞大的工薪阶层和市民阶层,香江正逐步形成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娱乐方式日渐丰富,阅读武侠小说的读者群体也非常庞大。
《武侠世界》创刊以来,为它供稿的小说家,可谓恒河沙数,计之不尽。著名的如倪匡、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张梦还、司马翎、司马紫烟、柳残阳、独孤红、朱羽、曹若冰、萧逸、温瑞安、黄易等人,至于那些文名未显的,更是难以细数。
可谓是高手云集,占据香江武侠小说界半壁江山,能和查大侠的《武侠与历史》分庭抗礼。
罗斌是一个很有魄力,也颇具江湖义气的老板。
作为商人的罗斌,看起来锱铢必较,稿费一直严格控制,但是供稿的作家需要用钱,向他告贷,预支稿费,他都会答允。
唐记酒楼。
邱少安作陪,周秉昆见到了这位传闻中的香江出版界大亨,罗斌。
罗斌读了周秉昆拿出的十几章《寻秦记》手稿后,当即拍板要买下这本书,因为是新人第一本书,罗斌果然锱铢必较,只开出了千字十元的稿酬和5%的版税。
当然,如果这本书火了,第二本书就要重新谈价格了。
周秉昆没有意见,只要迈出第一步,打出自己的知名度,以后有的机会赚钱。
这次香江之行,有了邱家的帮助,周秉昆的事办的很顺利。
和环球出版社签订了合同后,他收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稿酬。
丁荣茂帮他在旺角找了一处公寓租下,作为暂时的住处。
办完这一切,时间进入了十二月。
还有不到两个月,建国十七年的春节就要到了。
旺角,钵兰街58号。
小街上挂满了各种招牌,周秉昆按着丁荣茂给的地址,数着门牌号终于找到了地方。
咏春体育会。
牌匾下是两间连通的门脸房,视线穿过敞开的正门与走廊,直接能看到里面的小院。
小院里挺热闹,墙角处立着三个木人桩,正有人在那啪啪啪的练习。还有六七个青年,正在院子里练习步法。
一个体型魁梧的中年人,穿着短褂长裤,正在青年中行走,逐个矫正他们的姿势。
所有练拳的青年都穿着白色的短袖上衣,衣服上写着四个字:梁相咏春,还有黑色长裤和布鞋。
见周秉昆走进来,一个青年上前问道:“你好,欢迎来咏春体育会馆!你是找人还是学拳?”
“你好,我想报名学拳。”
“请跟我来,我先给你做个登记。”
青年领着周秉昆在一进门大厅处坐下,拿出一张表格开始填写。
“姓名?”
“徐朗。”
“年龄?”
“25。”
……
一问一答,很快把表格填写完毕。
“你好,徐先生,我们这里每周开两次课,一次两个小时。由梁相大师傅亲自上课,学费每月是五百港币。”
“那平时能来这里练拳么?”
“可以,平时想来这里练拳的话,都是由大师傅的徒弟指导,半天三十港币,一天六十港币,不包吃住。”
“对了,第一次上课前,还要交一百元的服装费。就是我现在穿的练功服,一套短袖裤子和鞋袜。”
“好的,我先报一个月,还有三套练功服。”
说完,周秉昆掏出钱,数了两千六百元给青年递了过去。
青年把钱收好,带着周秉昆进去领了练功服,又带着他把会馆里熟悉了一番。
周秉昆换好练功服后,到了院子当中,拜见了梁相大师傅的徒弟林树成和沈威两位师兄。其它的师兄们,有的去了欧洲,有的在东南亚一带,都开始开枝散叶,开馆收徒。
除了每周的上课时间,大师傅很少来会馆,一般都在外面忙于各种交际应酬。现在咏春拳在香江武术界名头响亮,和大师傅梁相不懈推广是分不开的。
沈威带着几人在练习步伐,杨树成则是在那里练习木人桩法。
沈威是一个体型敦厚壮实的汉子,他把周秉昆喊到一边,吩咐道:“徐朗,你是第一次来,今天师傅不在,我代师傅把咱们咏春体育馆的规矩跟你讲一下。”
“好的,沈师兄请讲。”周秉昆抱拳说道。
“这个规矩是当年问公初到香江讨生活,开馆授徒时立下的规矩:
跌打正骨,内功点穴,一概不会。无瓦遮头不教,因为教功夫不是街头卖艺。舞龙舞狮不教,舞狮抢炮,总会打架闹事,更何况争强斗狠,无非为了一个红包,有失斯文。
这几句话在大厅墙上写着,你要熟记于心。”
周秉昆沉声答应。
沈威见他手臂粗壮,宽背细腰,声音洪亮有力,一看就是习武的好苗子,讲道:“我把咏春拳简单给你说说,让你有个了解。具体的以后,慢慢学。
这套拳法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和木人桩法四个套路,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用起来动作要敏捷,要快速,还要刚柔相间。
今天我先代师傅教你一段咏春拳的入门套路小念头,这两天你先练练手。”
“好的,多谢师兄。”周秉昆再次抱拳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