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现代礼仪的特征与原则
礼仪发展演变至今,成为现代交际礼仪,归属道德范畴。现代礼仪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但作为道德的一个特殊方面,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原则。
1.3.1 现代礼仪的特征
1.规范性
礼仪和道德、法律一起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礼仪规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其对人们在交际场所的约束性,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遵守礼仪规范,人们也都在用礼仪规范来衡量和判断他人,所以礼仪的规范性是客观存在的。

扫一扫你就知道现代礼仪的特征。
2.共同性
所谓共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但不少礼仪也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例如,礼貌用语等大多是全世界通用的。礼仪的共同性,主要源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现代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务实方向发展。
3.传承性
礼仪的形成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国家的现代礼仪都是本国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礼仪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不同时期的“过滤”,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内容,而且一旦形成,通常会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礼仪的继承性是选择性的继承,任何礼仪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发展。
4.差异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其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礼仪的表现形式和思想观念也各不相同。这种民族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如东方民族的含蓄、深沉,西方文化的坦率、开放。东方人见面习惯拱手、鞠躬、握手,如图1-4所示;西方人见面习惯亲吻和拥抱。

图1-4 握手
5.时代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礼仪具有时代性,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礼仪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如中国古代礼仪要求“礼不下庶人”,而现代礼仪则讲究礼仪面前人人平等。又如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各国礼仪文化之间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
1.3.2 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
1.遵守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质的基本体现。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扫一扫你就知道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
2.尊重
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尊重原则是指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价值和感情。“礼者,敬人也”,所谓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在礼仪的两大构成部分中,怎样对待他人比如何要求自己个人更为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常存敬人之心,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3.真诚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表现为在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交际过程中,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待人以诚,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等。
4.平等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现代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间相互对等关系的体现。即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以礼相待,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表现为不骄狂,不我行我素,不自以为是,不厚此薄彼,不傲视一切、目空一切,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应该时时处处平等谦虚待人。
5.适度
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没有“度”,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得体适度,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6.宽容
宽容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在人际交往中,要容许他人有个人行动和独立进行自我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己、不同于众的行为耐心容忍,不要求其他人处处效法自身,与自己完全保持一致,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7.从俗
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实际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地域文化差异。对这一客观现实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不能唯我独尊,简单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己的做法。要尽量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随意批评、否定其他人。遵守从俗原则会使礼仪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更加有助于人际交往。
总而言之,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但从当今人们礼仪素质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礼仪教育。
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年轻人和每一名文明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进行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的特殊意义。
重要提示
礼仪修养的最佳途径:了解自己,坚定信念,控制情绪,有理想,进取,诚实,正直,认真,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