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治标要治本

“邓先生,您的快递已经到了,但是超市门口没人,是要放超市大门吗?”

电话那头传来快递员的声音,邓健连忙说道:“对对对,就放大门的位置,我马上来取。”

“好的。”

对方挂断了电话。

十多名禁军士卒看着邓健拿着一个小盒子和人说话,满脸都是震惊。

更吓人的还在后面,超市门口的空地上,肉眼可见的凭空多出十多个纸箱子。

现场顿时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邓中郎真乃神人也,竟能隔空取物!”

“有中郎将在,我等一定能匡扶汉室,中兴大汉。”

“邓中郎一出手,魏贼和吴贼不足为惧!”

禁军士卒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着夸赞。

邓健听的有些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不过有信心是好事,蜀汉本就弱小,若是连信心都没了,以后又怎么伐魏?

向宠凑了上来,半开玩笑似的说道:“公逸得军士如此爱戴,日后若是从军,定能成一代名将。”

带兵打仗?

“我不杀人……”邓健打了个寒颤,“我长这么大,连鸡都没杀过。”

他就想搞搞后勤,让百姓富裕起来,顿顿有肉吃。

顺便再支援支援大汉北伐,灭个魏,伐个吴,征服欧亚大陆什么的。

除此之外,邓健不想参与军事,甚至连政治都不想介入。

向宠的眼皮突然抽了抽,但又想起后世的繁荣景象,也能理解了。

更多的其实是羡慕。

在这个时代,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和太阳每日要落山是一样的道理。

“你等先将这些箱子搬到超市的二楼,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能磕着碰着。”

邓健一面招呼着人搬东西,一面又看向宁随问,“人都齐了吗?”

“齐了,皆是功臣之后。”宁随点头,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此事陛下有亲自下令,定然万无一失。”

邓健不在多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宁兄,我这里有一份关于安定南中的策书,烦劳你帮我誊写一份上呈给陛下。”

“《定南中》?”宁随接过来瞟了一眼,“这是公逸你所书?”

邓健自做官了以后,还是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写奏疏。

他点了点头,“是,这是我苦思想出来的定南中之策,若南中不能安定,以后又如何北伐?”

宁随草草的看了一遍,有许多字他不认得,不过字迹也还算规整。

这段时间他也在学习简化字,因此想要当做教材来看。

进入超市,宁随坐在前台,拿起一张纸和圆珠笔,开始写了起来。

由邓健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宁随在一个字一个字的比对。

只要多练几次,他相信这些简化字一定可以学会。

宁随誊写完这篇《定南中》,然后有些担忧的说道:“公逸,这份奏疏我可以帮你呈上去。”

“但你这书中所言,什么南中自治区、推恩令、改土归流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了。”

“若是朝廷按照此书中的政策推行到南中,只怕会引起动荡啊。”

这篇文章是邓健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然后根据历史和后世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首先是南中自治区。

南中的问题在于蛮人不服大汉管教,因而朝廷选择拉拢当地的豪族进行管理。

这些豪族的权力,就相当于大汉的太守,手握军政大权,许多叛乱便是由他们发起的。

而文章中的处理办法也和大汉是差不多的,依旧选拔蛮人官员管理南中。

不过宁随注意到文章有一句重点,那就是大汉的“律法”对南中一视同仁。

过去刘焉、刘璋父子割据益州时,主要控制犍为属国和益州郡,基本治策是笼络大姓,让他们担任郡县官吏,借助其势力进行统治。对于大姓犯法,也多方迁就。而叟人和昆明人居住的越嶲地区,已脱离刘氏政权控制。

到了本朝,虽然重新设立了越嶲郡、牂牁郡和永昌郡,并派遣庲降都督进行监督管理,但依旧是延续刘璋时期“大族犯法不究”的政策。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听说三郡叛乱后,会如此愤怒的原因。

南中的蛮子们根本没把大汉朝廷放在眼里啊!

若用大汉的律法来约束他们,或许可以使这些大族收敛,但也可能起反效果,引得蛮夷再度叛乱。

现在朝廷任命的官员,有许多都不敢去南中地界赴任。

至于推恩令,就更好理解了。

这是前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一项削藩政令,如果用推恩的办法,确实可以削弱南中大族的实力。

而改土归流则源自元朝,在明清时推行。

元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使用了和当下大汉对南中的处理办法,设立土司进行管理,不过土司交之太守属于世袭制,也就成了当地的土皇帝。

许多土司对当地百姓压榨,本该上交给朝廷的赋税都进了土司的口袋,然后又对百姓煽风点火使其仇恨朝廷进行叛乱,朝廷为了平乱,土司便又可以向朝廷要诸多好处。

改土归流正是朝廷为了解决土司权力过大而推出的废除土司制度,由朝廷设立州县,委任有任期、不世袭的流官进行治理。

后面那就是尊重南中的百姓,让他们对大汉归心,和大汉团结。

并否定东吴和曹魏的法统,只认大汉为国。

对于宁随的不理解,邓健却是很坚持,反问道:“宁兄,你仔细想一想,难道不推行这些政令南中就不会叛乱了吗?”

宁随沉默了片刻,无奈叹了口气:“公逸,你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我大汉若是要安定南中,必须借助南中大族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利。”

文章中许多政策其实都是治本的,宁随不会看不出来。

但实施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也很是让人担忧。

邓健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朝廷对于南中大族的恩待还不够吗?他们的叛乱有少过吗?”

宁随知道自己劝不动了,他现在是万福超市老板的属官,只能劝,不能阻止。

“好吧,我帮你把这份信件呈交给陛下,至于结果如何,都要看陛下的决断了。”

说完了平南中,事情又回归到组建拍摄剪辑团队的事。

一个上午的时间,邓健将电脑组装好之后,这里当做办公室。

考虑到这个时代没有高脚桌,邓健画了图样让宁随找工匠打造了一批,加上办公椅。

“以后,这里就是他们办公的地方了。”邓健一手指着旁边一字排开的电脑区。

宁随算是如今这个世界最会操作电脑的古人了,也会自己上网看一些子后世的视频,并为之惊叹。

望着自己周围的现代建筑风格,总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公逸……”

他顿了顿。

“你说,我大汉日后也能和后世一样吗?”

“拥有一座座高楼,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不受战乱之苦。”

邓健愣了一下,继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十分笃定的说道:“会的,一定会的,不过你得马上把我的奏疏交上去,我有预感,很快朝廷就能用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