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肱骨之臣(二)
- 谁说朕是暴君?朕要诛你九族
- 书友华金
- 2289字
- 2025-05-07 19:54:20
郑三俊站起身来,心中却是波涛汹涌,这位皇帝的思虑似乎比他想象的要深远得多。
“陛下,”郑三俊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臣斗胆问一句,若是百姓无力还贷......”
“那就收回土地,重新拍卖。”崇祯转过身,神色淡然,“银行自有一套完整的机制。”
郑三俊暗暗点头。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策,既保障了银行的利益,又给了农民一个机会。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阳光在地面上缓缓移动,拉长了众人的影子。
“郑爱卿,”崇祯忽然开口,语气变得严肃,“你刚到任国税局,这件事需要你多上心。各省放贷额度要严格把控,毕竟是真金白银,不是废纸。”
郑三俊心头一紧:“臣明白。”
王徵这时插话道:“陛下,目前国库银行仅在顺天府设点......”
“朕已经在筹划了。”崇祯打断他的话,“新版银钞已经制成,准备先在北方诸省和湖广推行。”
王徵恍然大悟。这些地方正是新农税政策见效最明显的区域,若是能把银行业务铺开,必定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陛下,臣还有一事不明。”郑三俊斟酌着开口。
“但说无妨。”
“这银行放贷,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恐怕......”
崇祯轻笑一声:“所以朕让你配合银行严格审核。再说了,就算有损失,也总比让田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强。”
郑三俊心中一震。皇帝这一招实在高明。用银行放贷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民买地的难题,又能避免土地兼并,更能让银行获利。这哪里是传闻中的昏君?分明就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
“臣明白了,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郑三俊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
“郑爱卿忠心为国,朕很是欣慰。”崇祯的目光在郑三俊身上停留片刻,随后又转向一旁的王徵,“王爱卿,这国税局的章程,还需要你多费心。”
“臣遵旨。”王徵拱手应道,眉宇间透着几分疲惫。这段时间,为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他几乎夜以继续。
待郑三俊与王徵离开后,崇祯按压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案头的奏折堆积如山,但眼下最紧要的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这一切都源于冉兴让和李元起案中浮出水面的诸多问题。
其一是漕运。
想到漕运,崇祯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这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往漕运总督不是户部尚书兼任,就是侍郎代管,如今要将其划入交通部,必然会引起一番波澜。
“陛下,户部尚书求见。”王承恩在殿外轻声禀报。
“宣。”崇祯放下手中的朱笔,略作调整。
倪元璐快步走入,行礼后直言道:“陛下,漕运改制一事,臣以为还需慎重。”
“卿家有何见解?”崇祯示意他起身。
“漕运事关朝廷命脉,若贸然改制,恐怕会引起诸多不便。”倪元璐斟酌着用词,“况且,各地漕运衙门已经运作多年,若要重新划分职权......”
“正因为运作多年,才更需要改革。”崇祯打断道,“漕运只是交通的一部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四分五裂。整个交通体系都需要重新规划,而这改革的第一步,就从漕运开始。”
倪元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躬身应是。
送走倪元璐后,崇祯又开始思考第二件大事——海防。
杭州湾、大沽口这些重要海防要地,都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袁可立正在登莱筹建水师,若是成事,倒是可以考虑设立海军总署。
“王承恩。”崇祯唤道。
“奴婢在。”
“去把兵部尚书叫来。”
没过多久,陈新甲便匆匆赶到。
“陛下。”陈新甲行礼。
“袁可立那边情况如何?”崇祯开门见山地问道。
“回陛下,袁将军已经招募了三千水手,正在加紧训练。不过......”陈新甲迟疑了一下。
“说。”
“战船还是个大问题。现有的福船虽然吨位不小,但火力配置太差。若要与红夷战船对抗,恐怕力有不逮。”
崇祯点点头:“这个朕知道。京城制造局那边正在研制新式火炮,等技术成熟了,就可以装备到战船上。”
“臣明白了。”陈新甲若有所思,“不过,光有装备还不够,还需要训练有素的水师。”
“这个你去和袁可立商议,看看需要什么支持。”崇祯沉吟片刻,“另外,让京城大学那边多培养一些航海人才。”
“遵旨。”
处理完这些公务,已经是午后时分。崇祯拿起桌上新修订的教材,仔细翻看了几页,随后唤人送往礼部。
“今日就到这里吧。”崇祯站起身,决定去看看皇后。
坤宁宫内,韩雅芸正专注地做着针线活。她生得秀丽温婉,一双巧手在绣花针下翻飞,倒真应了那句“心灵手巧”。
“夫君来了。”韩雅芸抬头浅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又在忙着织衣?”崇祯走近,目光落在一旁的纺纱机上。这是京城制造局新研制的珍妮机,效率是普通纺纱机的八倍。虽然还需要调试完善,但已经颇具规模。
“王承恩说这是新式纺纱机,臣妾好奇,就借来试试。”韩雅芸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不知道是否打扰了夫君的事务......”
崇祯将她揽入怀中:“喜欢就留着用,这有什么。朕巴不得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夫君......”韩雅芸靠在崇祯怀里,声音轻柔,“你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来这里......”
“朕不来看看你,这心里就空落落的。”崇祯轻笑着在她耳边低语,手指轻轻抚过她的发丝。
一番云雨之后,两人相拥而卧。韩雅芸的脸上还带着红晕,轻声说道:“懿安最近画技大有长进。”
“你若是想出宫走走,朕陪你。”崇祯温柔地说。
“秀英说,我们可以开一家女子服饰店......”韩雅芸小心翼翼地提议。
“不必开店。”崇祯打断道,随即又柔声解释,“等城外的歌剧院建好,你们设计的衣服可以在那里展览。”
“真的可以吗?”韩雅芸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自然可以。”崇祯宠溺地看着她,“以后每季都可以办展览,让天下人都看看我大明女子的才情。”
韩雅芸开心地依偎在崇祯怀中,心中满是甜蜜。有了自己喜欢的事,这日子便有了奔头。宛如张嫣那份痴迷绘画的热情,现在常去艺术院一样。
次日清晨,崇祯便乘马车出宫,直奔京城制造局而去。路上,他想起昨夜与韩雅芸的温存,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陛下,前面就是制造局了。”王承恩轻声提醒。
崇祯收回思绪,望向窗外。远处,高大的烟囱正冒着白烟,机器的轰鸣声隐约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