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军叹了口气:“你知道的,戴春燕的父亲...他的成分不太好。虽然现在没什么事,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
孙青山打断了他的话:“大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春燕是个好姑娘,我们互相喜欢,这就够了。”
“可是...”
“大哥,”孙青山严肃地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这是我的选择。我相信春燕,也相信我们的未来。”
孙红军看着弟弟坚定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是希望你能多加小心。”
孙青山点点头:“我明白,谢谢大哥。”
送走孙红军后,孙青山背起药篓,向山上走去。秋日的阳光洒在山间,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刚才和大哥的对话。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出身和成分确实很重要。但他更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采药回来后,孙青山开始整理今天的收获。戴春燕帮他一起分类、晾晒。
“青山,”戴春燕突然开口,“你真的不在意我的出身吗?”
孙青山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她:“春燕,我在意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出身。我们在一起,是因为我们相爱,仅此而已。”
戴春燕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但很快又低下了头:“可是,我怕会连累你...”
孙青山轻轻握住她的手:“别怕,有我在。我们一起面对,好吗?”
戴春燕抬头看着他,眼中泛起泪光,轻轻点了点头。
夜幕降临,孙青山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他想起了自己的前世,那个繁华的都市,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如今,他重生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虽然生活艰苦,但却有了真挚的感情和单纯的人际关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要保护好戴春燕,给她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隔天,孙青山站在屯子边缘的小山坡上,目光扫过远处起伏的山峦。初秋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他额头上的薄汗。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猎枪,眉头微皱。
“青山,发什么呆呢?”欧德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孙青山回过头,看到欧德胜、铁汉和小柱三人正朝他走来。欧德胜脸上挂着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酒壶。
“没什么,就是在想些事情。”孙青山淡淡地说道,目光又转向远处的山林。
欧德胜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那么多了。来,喝点酒暖暖身子。”说着,他打开酒壶递了过来。
孙青山接过酒壶,仰头喝了一口。烈酒入喉,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他长出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青山,你这马上就要成家了,咱们得趁早进山打几趟野味。”欧德胜笑着说道,“到时候摆席面,可不能寒碜了。”
“就是就是!”铁汉也凑了过来,“刘大爷都说了要摆流水席,没点好东西怎么行?”
小柱搓了搓手,“我看得去掏冰窝子抓鱼,结婚宴席上没鱼可不成。”
孙青山听着几个兄弟的话,心里暖洋洋的。他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这份情谊却胜似亲兄弟。
“不着急,还有一个月呢。”他笑着摆摆手,“再说马上屯子里就要组织打围了,到时候肯定能打到不少野味。”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便下了山坡,向孙青山家走去。路上,他们遇到了正在巡逻的民兵。
“青山哥!”一个年轻的民兵远远地就打起了招呼。
孙青山点点头,问道:“最近有什么异常情况吗?”
那民兵摇摇头:“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昨天晚上听到山里有些奇怪的声音,像是野兽在嚎叫,但又不太像。”
孙青山闻言,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沉思片刻,对那民兵说:“多加小心,有什么情况立即报告。”
回到家里,几个人围着大锅忙活起来。锅里煮着的是刚从山里挖回来的鹿角。这活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麻烦。要先把鹿角切碎,然后反复浸泡,直到里面的杂质都洗干净了才行。
孙青山一边搅动锅里的鹿角碎块,脑子里全是终身大事。
衣服得买新的了。
虽说大哥给的木厂工作服质量不错,但结婚这种大事,总不能还穿那些。
“得去趟松花江。”他暗自盘算,“买套呢子中山装,再配双皮鞋。春燕那边也得准备一身新衣裳。”
想到春燕,孙青山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如今终于要成婚了。虽然生活艰苦,但只要有她在身边,再苦再累也值得。
“德胜叔,这样熬制也太慢了。”孙青山看着堆在一旁等着处理的鹿角,皱了皱眉,“得想个办法才行。”
“要不多弄几个大缸来?”欧德胜提议道。
铁汉眼睛一亮,“我家有!家里酿酒用的大缸多着呢!”
“那就去搬几个来。”孙青山点点头,“小柱,你跟铁汉一起去。”
两人很快拉着地排车去了。没多久,就运来了八个大缸。
有了这些大缸,效率果然快了不少。只是挑水的活计更重了,小柱和铁汉忙活了大半天才把水都挑满。
孙青山看着累得直喘气的两人,心里琢磨着:“等新房子建好,得打口深水井才行。”
转眼间七天就溜走了。
村里的集训告一段落,戴福德宣布休息两天,然后组织打围。
知青们又被排除在外,只好跑到孙青山家帮着熬制鹿角解闷。
这次打围可不一般,是松树寨、杨树村、柳树村三个屯子联合行动。
要说这三个屯子之前还闹得不可开交,如今却能坐在一起商量事情,也是有意思。
其实三个屯子本就是姻亲,要不是有些人爱惹事,也不会闹到那个地步。
现在风波平息,自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松树寨的公社成了临时指挥部,三个屯子的干部都聚在这里商量打围的事。
孙青山站在村口,目光扫过眼前的一众猎人。寒风呼啸,吹得他的衣襟猎猎作响。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白雾中,仿佛蛰伏着什么未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