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康复中心的音乐治疗室,林小满调整了一下吉他弦,指尖轻轻拨动,试了几个音。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九点四十五分,新病人应该快到了。
“小满,十点钟的病人资料我放这儿了。“护士长张姐推门进来,放下一份文件夹,“是个植物学家,车祸导致右臂骨折,还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院长特别交代要你亲自跟进。“
林小满点点头,翻开文件夹。
程远,32岁,国家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专攻兰花培育。
照片上的男人戴着黑框眼镜,眉目清朗,却透着一股疏离感。
“听说脾气不太好,已经拒绝了好几种治疗方式。“张姐压低声音,“昨天还把物理治疗师给气走了。“
林小满微微一笑:“没关系,音乐能打开大多数人的心门。“
九点五十五分,敲门声准时响起。林小满放下吉他,整理了一下白大褂:“请进。“
门被推开,一个高挑的身影站在门口。程远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消瘦,右臂打着石膏挂在胸前,左肩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他的黑发有些凌乱,眼镜后的双眼带着明显的戒备。
“程先生,请坐。“林小满指了指治疗室中央的舒适座椅,“我是林小满,你的音乐治疗师。“
程远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环视了一圈房间,目光在墙上的各种乐器和角落里的音响设备上停留了片刻。“我不认为音乐对我的康复有什么帮助。“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更希望把时间用在复健上。“
林小满并不意外这样的开场白。她见过太多对音乐治疗持怀疑态度的病人。“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不过音乐治疗已经被证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运动功能恢复都有显著效果。“她温和地说,“不如我们先试试?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
程远抿了抿嘴,最终还是坐了下来,但身体语言明显透着抗拒。他把背包放在脚边,林小满注意到背包侧面口袋里插着几本植物学期刊。
“我注意到你是研究兰花的专家。“林小满拿起吉他,随意地拨弄琴弦,“我小时候家里也养过兰花,但总是养不好。“
程远的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这是她提到兰花时他第一次有反应。“兰花需要特定的环境和照料。“他的语气依然冷淡,但至少开始对话了,“不是随便浇浇水就能活的。“
林小满捕捉到这个突破口,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划,弹起了《兰花草》的前奏。“你听过这首歌吗?《兰花草》?“
程远皱眉:“什么?“
“一首很老的民谣,关于等待兰花开放的。“林小满开始唱起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她的声音清澈温柔,像山间流淌的溪水。程远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松动,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
“这有什么意义?“当林小满唱完一段后,他打断道,“唱首歌能让我的手臂恢复吗?能让我的研究项目不被耽误吗?“
林小满停下演奏,但并不气馁。“音乐治疗不只是听歌唱歌,程先生。它可以帮助你放松,减轻压力,这对创伤恢复非常重要。“她放下吉他,从桌上拿起一个小型电子琴,“而且我们有专门针对上肢康复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你恢复手臂的运动功能。“
程远站起身,用左手拎起背包。“谢谢你的时间,林医生。但我更相信传统的康复方法。“他转身向门口走去,“如果我想听音乐,我会打开手机。“
林小满没有阻拦他,只是在他即将离开时说道:“程先生,兰花需要耐心才能等到花开。康复也是同样的道理。“
程远的脚步顿了一下,但没有回头,径直离开了治疗室。
林小满叹了口气,放下电子琴。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她尊重这一点。但不知为何,程远那双藏在眼镜后面、充满戒备却又隐含痛苦的眼睛,让她无法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几天,程远果然没有再出现在音乐治疗室。但林小满从其他医护人员那里得知,他的物理治疗进展缓慢,夜间还经常做噩梦惊醒。
周五下午,林小满正在整理治疗记录,忽然听到走廊上传来争执声。她探头望去,只见程远和物理治疗师王医生正站在走廊上。
“我说了我做不到!“程远的声音压抑而愤怒,“每次尝试活动手腕都像被火烧一样!“
“程先生,疼痛是恢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王医生耐心解释,“如果不克服这一点,你的手臂功能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恢复。“
“那就让它废掉好了!“程远几乎是吼出这句话,然后转身大步离开,差点撞上路过的护士。
林小满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转角处,心中一动。她收拾好东西,决定去花园碰碰运气——听护士说程远经常在那里独自待上几个小时。
康复中心的花园设计得很用心,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林小满在兰花专区找到了程远。他坐在长椅上,左手拿着一个小本子,正在记录什么。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他看起来没那么冷硬了。
林小满轻轻走过去:“这里的兰花养得真好。“
程远猛地抬头,看清是她后,眉头又皱了起来:“你来干什么?“
“午休时间,出来透透气。“林小满在他旁边的空位上坐下,保持着一个礼貌的距离,“你在记录什么?“
程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小本子递了过来。上面是几幅精细的兰花素描,旁边密密麻麻记满了观察笔记。“3号植株有新芽萌发迹象“,“5号花苞发育停滞,需调整光照“...
“你画得很好。“林小满真诚地赞叹,“特别是这只蝴蝶兰,栩栩如生。“
“左手画的,不够精确。“程远的声音低沉,“以前用右手时,能画得更细致。“他无意识地动了动打着石膏的右臂,脸上闪过一丝痛苦。
林小满注意到他手腕处露出的皮肤上有一道狰狞的疤痕,看来车祸造成的伤害比档案上记载的更严重。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音乐治疗中有专门针对上肢康复的方法。通过有节奏的乐器演奏,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
程远摇头:“我说过了,我对那些——“
“不是唱歌。“林小满打断他,“是打击乐器,像非洲鼓、手鼓这类。通过有规律的击打动作,配合特定的节奏,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
程远看起来有些动摇:“真的有用?“
“有很多研究数据支持。“林小满微笑,“而且,如果你愿意,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我听说你最近睡得不好。“
程远沉默了片刻,最后点了点头:“好吧,我可以试试。但如果没有效果——“
“如果没有效果,我绝不会浪费你的时间。“林小满承诺道。
第二天上午,程远准时出现在了音乐治疗室。林小满已经准备好了几个大小不同的手鼓和一张节奏练习表。
“我们从简单的开始。“她示范了一个基础节奏,“跟着我拍,不用太用力,重点是动作的连贯性。“
程远尝试用左手击打鼓面,动作生硬而不协调。几次尝试后,他沮丧地放下鼓棒:“这太蠢了。我连最简单的节奏都跟不上。“
“第一次尝试都是这样的。“林小满鼓励道,“来,换个方式。“她拿起一个小铃鼓递给他,“试试用指尖轻敲,感受鼓面的震动。“
程远勉强接过铃鼓,按照她的指示轻轻敲击。这一次,节奏明显好了很多。
“很好!“林小满眼睛一亮,“现在试试加快一点速度。“
随着练习的深入,程远逐渐找到了感觉。半小时后,他已经能够完成一组中等难度的节奏练习。林小满注意到,当他专注于音乐时,脸上的紧绷感减轻了许多,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专注的愉悦。
“感觉怎么样?“练习结束后,林小满问道。
程远活动了一下左手腕:“比想象中有趣。手臂确实有些酸,但不是那种刺痛感。“
“这就是进步。“林小满笑着说,“音乐能分散大脑对疼痛的注意力,同时规律的动作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修复。“
程远点点头,第一次对她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谢谢。我想我欠你一个道歉,为我之前的态度。“
林小满摇摇头:“不用道歉。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我的工作是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
程远看着她,眼神中的戒备已经消融了大半:“你真的很擅长这个,不是吗?“
“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热情所在。“林小满拿起吉他,“现在,既然你已经不那么排斥音乐了,要不要听听完整版的《兰花草》?“
程远靠在椅背上,姿态放松了许多:“为什么不呢?“
林小满的手指在琴弦上舞动,清澈的旋律流淌而出。这一次,当她唱到“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时,程远不自觉地跟着节奏轻轻点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之间的地板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
唱完后,程远沉默了片刻,然后说:“这首歌...很特别。简单的歌词,却能让人联想到等待花开的过程。“
“就像康复一样,需要耐心和信心。“林小满轻声说。
程远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吉他上:“你弹得真好。我小时候学过一点钢琴,但从没尝试过弦乐器。“
“想试试吗?“林小满把吉他递给他,“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虽然你现在只能用左手,但可以感受一下。“
程远小心翼翼地接过吉他,笨拙地拨动琴弦。吉他发出不成调的声响,他却笑了起来:“看来我需要更多练习。“
“等你右手恢复了,我可以教你。“林小满脱口而出,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程远注视着她,眼神柔和:“我很期待。“
就在这时,治疗室的门被推开,张姐探头进来:“小满,下个病人已经到了。哦,程先生,你还在啊。“
程远站起身,把吉他还给林小满:“谢谢你的时间,林医生。我想我明天还会再来。“
“叫我小满就好。“她接过吉他,“明天见,程远。“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小满感到一种奇特的满足感。音乐又一次发挥了它的魔力,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而门后,或许是一个比她想象中更加丰富的世界。
那天晚上,林小满在整理治疗笔记时,手机突然响起。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我是程远。今天谢谢你。附上我去年培育成功的一个兰花品种照片,或许能给你灵感写新歌。」
随短信发来的是一张照片:一株姿态优雅的兰花,花瓣洁白如雪,花心点缀着淡淡的紫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纯净美丽。
林小满微笑着回复:「真美!它叫什么名字?」
程远的回复很快到来:「'月光舞者',因为它夜晚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花瓣在月光下像在跳舞。」
林小满看着照片,突然有了灵感。她拿起吉他,轻轻弹唱起来:“月光下的舞者,静静绽放,等待黎明的第一缕光...“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洒下银色的光辉。在这个普通的夜晚,一段关于音乐、兰花和两颗逐渐靠近的心的故事,正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