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苏联专家和东德专家

牛根生有心上前凑个热闹,要是不能接触如何薅这两个专家的羊毛?

但很明显,苏联专家和东德专家这样的重要人物怎么可能让人随便靠近?

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所以,两人周围那几个神情焦急的人当中,有几个明显就是保卫人员!

“哎,同志,这是怎么一回事?俩老外怎么吵起来了?”牛根生自己不能靠近两位专家不要紧,先给以后接触这等人物打下基础。

所以他问话的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文中年人,也是神色焦急的人之一。

很明显,这是陪伴两位专家的联络人员,或者是翻译!

“咦,牛根生同志!两位社会主义阵营的同志有些分歧,他们是在正常交流,不需要担心。”

让牛根生万万没有想到,他随便拉来一个人居然认识自己。

在对方简单的回应之间,牛根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发现俄语精通技能(高等教育听说读写级),是否复制?】

【发现德语精通技能(高等教育听说读写级),是否复制?】

先后两道提示出现,让牛根生相当的惊喜。

前世的牛马牛根生学一门英语费老鼻子劲了。

最后高考英语只考了六七十分。

想不到重生在这里,一下子就能掌握英语之外的另外两门外语。

欢喜!

“复制!复制!”心底里咆哮。

两股信息瞬间融入到牛根生的脑海当中。

马上,此前还是叽里咕噜,一句话里只能听懂几个有限词组就飞快溜过的鸟语一下子清晰明澈起来。

没错,牛根生穿越之后把德语和俄语作为很重要的技能在抓。

跟厂里忙碌的技术员学习,学的努力但很有限。

刷出来的技能也是初级,技术员掌握到德语和俄语的能力也有限,没办法。

这年头不像后世,人才那么的多。

骤然清晰的对白……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也是这般变化,使得牛根生听到了两位专家争吵的内容。

还别说,他们真的不属于争吵,是各自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简单地说就是埋弧焊和电渣焊的区别。

工厂里进行厚板焊接,传统埋弧焊导致焊缝出现裂纹。

苏联专家的意思是使用更为先进的电渣焊,但东德专家则言称现在的中国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操作的条件。

牛根生看热闹一样的听完了双方的争论焦点。

他第一时间回忆老人的相关记忆。

根据一些报道,电渣焊最早可能是在四十年代末期进行实验,直到一九五三年,苏联才首次公开这一技术并迅速的投入工业应用当中。

美国通过情报人员,五八年得到了这一技术。

我国则是到了六十年代才将其引进。

电渣焊当然很重要,就算是到了后世,也是核电站压力容器和航母甲板的焊接首选。

听完了两个老外争论的核心问题,牛根生琢磨电渣焊这种新技术苏联愿不愿意向中国出售的问题。

当然,他琢磨只是瞎琢磨。

根本不能决定事情走向。

但要是操作的好,未尝不能施加一些影响。

尤其是现在阶段,国家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也是和苏联关系最好的阶段。

此时不想办法从苏联那边多薅一些羊毛,等后期闹出矛盾就晚了!

“两位尊敬的专家先生,请允许我冒昧的插一句。

埋弧焊是一种成熟的工艺,但毕竟现在有了更新更好的方式。

听你们的交谈,电渣焊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焊接方式,是伟大的苏联工程师们的杰作,这样的技术无疑对于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

不知道这种焊接技术能不能教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人?”

牛根生有属于自己的后世记忆,有那位同名老人以后七十年的记忆,但两者加一起,顶多也就是一个技术工人的范畴。

可眼前的两位援华专家不一样。

既然能够被选派前来,要么是各领域的资深工程师,要么是青年后期之秀的技术员!

不论是哪一种,和普通技工都是有着巨大的差距的。

牛根生的话是用俄语说出。

这样的状况让两位争论的专家有些惊奇。

他们自然也接触过不少翻译,可像牛根生这样年轻的,他们还真的没有见过。

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应该是语速有些慢,说汉语要是这样会被别人怀疑是结巴的!

几个外国专家的翻译和安全人员依旧大为惊奇。

这年月会外语可是一种相当犀利的技能。

别看国家将俄语定为第一外语,但能学好的真不多。

想想日后学英语的痛苦就能明白。

毕竟这时候学俄语的环境怎么能比得了日后学英语的那种环境?

“小伙子很有见识!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电渣焊作为一种全新的焊接技术,不说焊接品质,就一个效率,比以往的高出十倍甚至是几十倍!你也是翻译吗?”

那位苏联大胡子对于牛根生认可电渣焊十分高兴。

【发现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功勋科学家、斯大林勋章获得者技能,是否复制?】(国家级战略专家,机械工程类!)

【发现东德科学院院士技能,是否复制?】(国家级专家,精密机械!)

最顶级的专家!

还是两个!

根据牛根生的了解,苏联援华。

普通专家:1950—1960年累计约1.1万—1.5万人(含技术员、工程师)。

高级专家(行业级):约2000—3000人(如企业总工、研究所主任)。

顶级专家(国家级):200—300人(占比约1.5%—2%)。

东德专家数量远比苏联少。

大约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

其中能够称呼为国家级专家的有三十到五十人!

牛根生一下子就遇到了两个,还从他们的身上爆出了技能!

苏联专家也就罢了,为什么东德那位专家也对于牛根生产生出善意?

根本不带犹豫的。

“复制!复制!”

牛根生的身体微微一晃。

头有些眩晕。

这是短时间里融合了太多记忆造成的。

空间里,两条狼狗的尸体肢解溃散成为一团能量,稳稳的融合进牛根生的身体,以缓解这两份庞大的知识加技能的融合给身体所造成的负担。

“尊敬的专家同志,我不是翻译,只是轧钢厂里一名小小的三级工。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开工作,平日里下了班之后和休息日,我都会学习一些东西。

德语和俄语就是这些年里慢慢掌握的,说的不好,两位专家同志不要见笑。”

牛根生依旧是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俄语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