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来与初兆

公元2043年,癸亥年,深秋。九紫离火运的流光渐趋尾声,天地间的气息正悄然酝酿着向一白坎水纪元的过渡。

东海市,浦东国际机场。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不同于二十多年前的喧嚣,如今的空港更像是一座精密运转的自动化枢纽。旅客们步履从容,在柔和的引导光束与无声悬浮的行李机器人陪伴下,高效地通过一道道生物信息识别关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液清香,以及高性能固态电池驱动设备特有的、几不可闻的微弱嗡鸣。

楚河混在人群中,一身剪裁合体的休闲装,材质是某种新型的恒温仿生面料,低调却不失质感。他刚结束在美国顶尖大学的交叉学科学业,背着一个简洁的双肩包,里面只有几件必需品和一台个人运算终端。其余的行李早已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先一步抵达了他在东海市的住所。

二十二岁的年纪,脸上还带着一丝未完全褪去的学生气,但眼神却异常沉静,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敏锐与从容。他习惯性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流动的气流、人群的情绪磁场、建筑的能量结构,甚至包括那些无处不在的AI服务终端背后,那庞大而冰冷的数据流。

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源自家族传承的“灵视”。虽然尚处初步阶段,远未达到爷爷那般洞彻幽微的境界,但足以让他感知到常人无法察觉的层面。他融合了东方的玄学直觉与西方的逻辑思辨,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注定与众不同。

“楚河先生,您的身份已确认。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共享服务或地面自动驾驶专车已为您备好,请选择您的目的地接入方式。”一道温和的电子合成音在耳边响起,来自他佩戴的、镜片能实时显示增强现实信息的多功能眼镜。

“地面专车。”楚河轻声回应。他暂时还不想体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上空穿梭的感觉,踏实的地面更能让他感受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无需拿出任何设备,支付和车辆调度早已在他通过最后一道关卡时自动完成。一辆线条流畅、通体银灰的自动驾驶轿车无声地滑行至他面前,鸥翼门向上开启。

车内空间宽敞舒适,弥漫着定制的淡雅香氛。楚河落座,智能玻璃自动调节了透明度,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留下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

“前往滨江壹号。”楚河设定了目的地。

“好的,楚河先生。预计行驶时间28分钟,当前交通流量平稳,气候适宜。”AI助手的女声回应道,随即车辆平稳启动,汇入有序的车流之中。

车辆行驶在高架路上,下方是川流不息的磁悬浮轨道和地面车道,空中则有点点eVTOL的航灯闪烁。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如同一首由AI谱写的精密交响乐,高效、安静、几乎不出差错。能源问题早已通过新型固态电池和智能电网得到解决,无感充电技术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让“里程焦虑”成为了历史名词。

楚河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在美国数年,他早已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捷,甚至在某些领域,他所接触的技术更为前沿。真正让他内心泛起涟漪的,是这片土地本身的气息。

九紫离火运,主革新、文化、科技之火,已燃烧至最炽烈的末端。而即将到来的一白坎水运,则象征着流动、智慧、以及更深层次的内省与潜藏。时代的大潮正在转向,科技的极速发展与古老的东方智慧,似乎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这个节点上碰撞、交融。

爷爷当年于2010年庚寅(八运艮土),将那批如今价值已无法估量的比特币赠予他时,曾言:“此物暗合‘虚空’之妙,藏‘变化’之机,或于未来离火之末、坎水之初,有非常之用。善用之,守本心。”那时楚河年纪尚小,只当是长辈的奇谈。直到后来,凭借在美国所学的金融知识,将这份“赠礼”妥善管理,实现了远超常人的财富自由后,他才逐渐体会到爷爷话语中的深意。

低调蛰伏,观察时局,探索科技与玄学的融合之道,这是楚河为自己定下的初步规划。世俗的名利于他而言,吸引力不大,他更渴望理解这个正在发生剧变的时代,以及自身潜藏的力量。

就在他沉思之际,车辆轻微地震动了一下,不似路面颠簸,更像是一种……系统层面的迟滞。

几乎是同一瞬间,楚河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起。

他的“灵视”捕捉到了一丝异常。

并非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源于这辆车的控制核心——那由精密代码和传感器构成的AI大脑。

在原本流畅、纯净的数据流中,仿佛渗入了一缕极细微、极不协调的“杂质”。那感觉如同清澈泉水中混入了一滴墨,带着一种冰冷、虚无、却又真实存在的违和感。它一闪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系统检测到瞬间传感器干扰,已自动校正,请放心,楚河先生。”AI助手的语调依旧平稳无波,仿佛刚才的异常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但楚河知道,那不是简单的传感器干扰。

那更像是一种……非物质层面的侵扰。一种他的玄学知识体系中,隐约指向“灵”或“魄”之类存在的迹象,却又诡异地与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系统纠缠在了一起。

“灵境数据的幽灵吗?”楚河在心中低语,眼底闪过一丝凝重与好奇。

这个世界,比他预想的还要有趣,也可能……更加危险。

车辆继续平稳行驶,很快抵达了黄浦江畔的顶级住宅区——滨江壹号。

楚河的住所位于大平层的高区,视野开阔,整个陆家嘴的璀璨灯火尽收眼底。智能管家早已根据他的习惯调整好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

他没有急于联系任何人,而是先为自己倒了一杯温水,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静静地俯瞰着这座不夜城。城市的“气”场宏大而驳杂,科技的锐利与生活的烟火交织,古老的脉络与新生的力量并存。

刚才车上的那一幕,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起了圈圈涟漪。看来,即便是AI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也并非完全由逻辑和数据构成。爷爷所传授的那些看似“过时”的知识,或许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他拿起个人终端,熟练地调出加密通讯录。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最终停留在两个名字上。

方致远李修明

他少年时代最铁的两个兄弟。一个长袖善舞,精于人脉资源整合;一个技术扎实,执行力超群。当年在国内一同度过最无忧无虑的初高中时光,是彼此最信任的伙伴。如今,他们也都在东海市打拼。

是时候,重聚了。

楚河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指尖轻点,发出了两条简短的信息:

“回来了,东海。有空聚聚?”信息发送成功。

窗外,江面倒映着城市的霓虹,水波流转,仿佛预示着某种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