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20章淞沪风云:援军汇聚

1932年 1月 28日,淞沪抗战的烽火轰然燃起。日军悍然进犯上海,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毅然奋起抵抗,打响了抗击日寇侵略的第一枪。一时间,战火熊熊,硝烟弥漫,上海这座昔日繁华的都市,瞬间沦为血与火交织的人间炼狱。

时光悄然流转至 2月中旬,局势愈发严峻。宣子奇,这位坚毅果敢的将领,奉命率第 26师官兵,日夜兼程奔赴上海助战。列车在铁轨上疾驰,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恰似战士们澎湃的心跳。车窗外,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日军的暴行随处可见,这一切更加坚定了宣子奇和官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终于,列车缓缓驶入上海车站。宣子奇一下车,便真切感受到战场浓烈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远处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令人心颤。他迅速整理好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此时,前来迎接的温应星早已等候多时。温应星身姿笔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一见到宣子奇,立刻快步迎上前,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宣将军,可把你们盼来了!上海战事吃紧,贵部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呐!”温应星激动地说道。

宣子奇微微点头,目光坚毅:“温将军,保家卫国,义不容辞。第 26师全体官兵,愿与上海军民同生死、共进退!”

寒暄过后,两人乘车前往指挥部,去与蔡廷锴、蒋光鼐会面。一路上,街道两旁满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残垣断壁,废墟瓦砾,百姓们流离失所,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宣子奇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日寇赶出中国。

抵达指挥部,蔡廷锴和蒋光鼐早已在门口等候。四人相见,没有过多的客套,紧紧相拥,眼神中传递着彼此间的信任与敬意。

“宣将军,辛苦了!有了你们的支援,咱们抗击日寇的力量更强了!”蔡廷锴用力拍着宣子奇的肩膀说道。

“蔡将军、蒋将军,你们率领十九路军奋勇杀敌,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我等钦佩不已。此次前来,定当全力以赴,听从二位指挥!”宣子奇郑重说道。

众人走进指挥部,围坐在地图前,开始商讨战事。宣子奇详细介绍了第 26师的兵力部署和装备情况,蔡廷锴和蒋光鼐则分享了当前战场上日军的动向和作战特点。

“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海空优势,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但我十九路军全体将士毫不畏惧,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日军。不过,随着战斗的持续,我军也面临着兵力和物资短缺的困境。”蒋光鼐神色凝重地说道。

宣子奇听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听闻委员长已回到南京,不知是否会派遣援军?”

这时,温应星开口道:“据可靠消息,委员长将会派遣张治中带领第 88师、第 87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开赴上海作战。他们的到来,将极大增强我军的实力。”

众人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蔡廷锴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有了各方援军的加入,咱们定要给日寇迎头痛击,让他们明白,中国领土不容侵犯,中国军人不可战胜!”

就在众人商讨作战计划之时,战场上的枪炮声愈发激烈。在闸北的一处阵地上,十九路军的战士们正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战士们依托简陋的工事,顽强抵抗着日军的进攻。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阵地瞬间被硝烟笼罩。但战士们毫不退缩,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弟兄们,杀啊!绝不能让小鬼子前进一步!”一名连长挥舞着手枪,声嘶力竭地喊道。

战士们纷纷响应,端起枪,向冲上来的日军射击。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双方的尸体交错在一起,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第 26师的官兵们也在迅速投入战斗准备。宣子奇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

“弟兄们!我们肩负着保卫祖国、保卫上海的重任。日寇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军人的厉害!有没有信心?”宣子奇大声喊道。

“有!有!有!”官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日寇的嚣张气焰彻底压下去。

时间在紧张的战斗中悄然流逝。随着张治中率领的部队抵达上海,淞沪抗战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路援军汇聚,士气大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蔡廷锴、蒋光鼐、宣子奇和张治中等人共同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

“我们要利用各路援军的力量,对日军发起全面反击。张治中将军的部队从左翼进攻,第 26师从右翼配合,我十九路军则正面出击,务必将日军一举击退!”蔡廷锴说道。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随后,各部队开始按照计划行动。在战场上,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枪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张治中率领的第 88师、第 87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凭借精良的装备和高昂的斗志,在左翼迅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他们如同锋利的匕首,直插日军的心脏。第 26师在右翼也毫不示弱,宣子奇指挥官兵们奋勇向前,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十九路军则在正面战场,以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陷入胶着状态。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不断增派兵力,妄图挽回败局。然而,中国军人的意志坚如磐石,他们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第 26师的一个团陷入日军的包围。团长带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但由于敌众我寡,部队伤亡惨重。关键时刻,宣子奇得知消息,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救援。他们冲破日军的重重封锁,与被围部队里应外合,成功将其解救出来。

“宣将军,多亏了你们及时救援,不然我们全团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团长激动地说道。

宣子奇看着疲惫不堪却依然坚毅的战士们,说道:“我们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支部队有难,我们都不会坐视不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战胜日寇!”

随着战斗的继续,中国军队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日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被迫收缩防线。淞沪抗战的胜利曙光,开始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悄然显现。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宣子奇、温应星、蔡廷锴、蒋光鼐、张治中等将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

当天晚上,团长张君嵩视察了1营的阵地,对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给与极高的评价,并透露总部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向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尽快派出增援部队。

随后的几天里,日军接连不断对十九路军的阵地发动攻击,但是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尽管损失惨重却没能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展。进攻受挫后,日军深感兵力不足,一面利用游弋在黄浦江上的大口径火炮不断轰击十九路军阵地,同时紧急从其国内增调援兵。

一周后,得到补充的日军恢复对十九路军的攻势,此次不但有舰炮掩护,更出动飞机助战,战况及其惨烈!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在部分地段集中优势兵力,对守军阵地反复突击,闸北全线告急,多处阵地易手,指挥部不得不出动预备队逆袭敌军,夺回阵地,至此,上海之战陷入胶着状态。日军虽然拥有火力上的压倒优势,但是在整个防线上兵力并不占优,只能采用集中兵力进行一点突破,分割包围的战术。也曾经尝试分兵迂回到十九路军的后方,实施迂回作战,没想到刚刚在江湾登陆的部队就落入中国军队的埋伏,最后全军覆没。

此时上海乃至全国的报纸、报刊和电台纷纷报道十九路军奋勇抗战的事迹,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并组织民众上前线劳军,全军上下士气高涨,誓言战斗到底。军部的高级将领也亲赴一线,鼓舞官兵的斗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有相当多的外国报社和电台,也对中国守军的抵抗行动详细报道,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充满了佩服和惊讶。这使得原本认为可以轻松解决十九路军的日本军部感到颜面尽失,恼羞成怒之下,连续撤换指挥官,同时继续从日本本土增调大批援军。

二月十一日,日军集中两个大队的兵力,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猛攻蕴藻滨、曹家桥,以包抄据守吴淞口的守军,但是在彻夜的激战中,中国军队舍生忘死,寸土必争,并且主动迂回到日军后方夹击敌人,几处重要的阵地又失而复得,使日军最终功败垂成。日军连续在上海作战失利,使得东京的军部为之震动。为了挽回皇军无敌的颜面,决定由陆军接管上海的作战,派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率领陆军精锐,与增援的海、空军到达上海,同时增派有名的“久留米”旅团参战。

而国民政府迫于全国民众的压力,不得不启用下野的蒋介石指挥军队。蒋介石接手之后立刻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八十七与八十八师,加上中央军校的教导团与特种部队,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率领,投入上海的战斗序列,接防左翼防线,以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植田谦吉的任务就是在上海狠狠地“教训”一下中国的军队,因此在大军部署完毕之后,于二月二十日,在海空军强大炮火掩护之下,在‘江湾’和‘庙行’之间,由坦克支援步兵,发动中央突破的猛烈攻击。这场作战对中国军队而言,是前所未见的三军立体攻坚战,但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两支部队联手反击日军的攻势。在激烈的争夺战中,日军不但没有突破中国守军的阵地而达成战术目标,反而在‘庙行’争夺战中,被八十八师逆袭包围,歼灭一千多人,遭到惨败。‘庙行大捷’的消息一经传出,中、外的舆论一片哗然,国人更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支持军队抗日的情绪,因此达到了空前高涨的地步。进退维谷的日本政府只好孤注一掷,在二月二十四日,特别派遣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恢复现役,出任新组成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增派第十一与十四师团,以及空军团队加入上海战斗序列,至此,日军在上海的总兵力已超过十万人,而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加起来也不到五万人,兵力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并且完全没有海空火力的支援,上海抗战到了最危急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