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这孩子觉悟高啊

沈迟一句话,屋里的两个老干部都松了一口气。

田国强实在不想怀疑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更不想让人家城里来的知青寒了心。

沈迟是整个公社唯一一个在城里重点高中毕业的青年,他当时和公社领导硬把这个知青要到自己队里,也是存了点私心。

田国强想在队里办个中学,有学问的知青刚好可以用得上。

只可惜这个中学的指标现在也没批下来。

没能让这孩子当成民办教师,只能留在队上种地,他这心里实在是有种屈了沈迟的别扭。

这才给沈迟安排了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也会抽空关心一下沈迟的吃饭问题,没口粮就从队上借,就这么着,两年的时间里,沈迟挂在队部的账都欠了五六百斤粮食了。

“小沈啊,这是我们社员犯的错误,给知青小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柏福,你马上按照这个本子,先把76年李老三克扣了哪几个知青,欠了多少粮食算清楚。”

王柏福听完这两句,才终于知道咋回事,苦笑着狠狠一点头回了堂屋。

日你爹的李老三,害人不浅啊,居然敢克扣知青口粮,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这群小祖宗不闹的时候像个摆设,真闹起来多少公社都遭不住。

不说别的地方,就去年“偷鸡”事件,三队的社员和知青大闹一场,伤了五六个人哩!

要是克扣工分这件事没经过老支书,直接被捅出去,别说李老三活不成,就连他这个会计也当到头了……

王柏福手里的算盘打的劈里啪啦乱响,对沈迟倒是高看了一眼。

怪不得老支书对沈迟像干儿子似的,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有深沉,知道个轻重缓急,没去知青点煽风点火找他们“逼宫”,不然后果就严重了。

屋内,老支书给沈迟找了个板凳,按着沈迟的肩膀让他坐。

“你先来找我,就是看得起田大爷,这个情我领,说说看,你什么打算。”

沈迟沉缓缓说道:“要是我一个人的口粮被扣了,补上也就算了,但是还有几个知青都遭到了克扣,不给大家一个说法恐怕是要闹起来。”

田国强颇以为然的点点头。

“你和那个小胖子,应该是被克扣最多的。你们俩的活计是捡粪,这活方便了他李老三弄鬼,公家的地都是分好的,连不成片还不好登记。”

“你们哥俩一向好的穿一条裤子,想必已经商量好了?”

沈迟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怎么说了。

解决知青口粮危机只是一方面,他想要的是老支书的支持。

沈迟想当乡村教师。

距离高考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一直在队上捡粪也不是长远打算,能用自己现在的脑子先当个乡村教师,至少还能发挥发挥余热。

而且,重生后,沈迟的知识信息还是上一世的,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复习复习。

今年的高考虽然是传说中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届,但却是沈迟成绩最好的一年。

因为最简单。

而沈迟最大的优势,就是基础牢,底子扎实。

要不是被李玉瑶的“分粮大计”害的没有办法报名,原本沈迟是可以在77年就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的。

令人唏嘘的是,接下来的几年沈迟越是觉得自己没问题,就越是出问题,不仅被打击的自闭,父母也从一开始的支持到逐渐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上不上大学根本没有关系,反正最终都要参加工作。他们不懂沈迟为什么执念到这个地步,既不肯接班,也不去参加招工。

驱散掉这些回忆,沈迟坚定的说道: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一直是红旗公社的先进大队,出了这种事直接原封不动上报的话,今年的先进肯定是没了。”

虽然先进大队也就是多分二十斤肉,外加点脸盆毛巾热水瓶,但是这个老支书对集体荣誉视若珍宝,真要是评不上先进,他绝对比谁都难受。

“欠的粮食肯定是要赔的,我们知青点缺粮的情况您应该也了解,李卫军克扣的粮食,刚好差不多够我们撑到秋收。”

老支书忍不住插了句:“你的意思是,还给你们个人的粮,你要拿出来给其他知青分?”

“其他人我做不了主,我留够自己的,剩下的就分了吧,不能再找队里借粮了。”

没等老支书感叹,沈迟紧接着说道:“李卫军的记分员肯定也是干不成了,他继续记分,别说我了就连您也不可能信服。”

老支书摆摆手,这还用说吗,肯定给他撸下来,当年让他当这个记分员,还是他老娘拿自己男人的伤残证求来的。

不过——

沈迟这么说,是想自己当这个记分员?

田国强心里有点打鼓,沈迟这个人品肯定是没问题,就是生活作风太懒散了,再说,让知青记分也不知道社员们会不会逆反。

“我觉得王双喜做这个记分员就很合适。”

“嗯?”田国强的工作作风一直很硬朗,很少有在面上直接流露出这么大的意外和犹豫。

“那个爱往女人堆里扎的小胖子?”

沈迟非常认真的说道:“对,就是他。我去做记分员的话,肯定会遭到反对。但是王双喜讨……妇女群众的喜欢,绝大多数女社员应该不会反对,自己男人的反对也就不成反对了。”

老支书和沈迟都笑了笑,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二队的作风人均怕老婆,就连李老三,外面和马寡妇鬼混是一码事,回家该给老婆打洗脚水还得打。

“那你呢?”

老书记当了二十多年的书记,他不相信会有人大公无私到这种程度,事情是沈迟发现的,举报有功,怎么绝口不给自己争取利益,甚至还要把口粮分给其他知青。

就连他都做不到这点。

“书记,您之前跟我说过,想在咱们队建个中学,但是这事一直没成。”

前面已经铺垫了不少,沈迟终于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我去年返城探亲的时候,听其他同路的知青说,他们大队有戴帽中学,我想咱们申请不到指标,是不是可以先用这个方式,把几个应届初中的学生教起来。”

老支书的眼睛顿时亮了。

戴帽中学,实际上就是用小学的教室去教六年级该升学的孩子,教的还是初中课程,公社也认可这种形式。不过到了八年级下半学期就要去公社初中上了,不然没有学籍。

之所以这么麻烦,其实就是为了方便队上的适龄孩子农闲时可以回家帮忙。

“你愿意去教书?那敢情好,只是戴帽中学的待遇可远远不如我之前给你介绍的农工校,咱们队上粮食也不多,只能按照壮劳力的工分给你算,而且除了教书,你还得给几个孩子做口饭。”

提到这个沈迟就牙疼,恨不得回去给自己当时的脑子脱个水。

插队的第二年,公社农工校刚好想招个体育老师,有民师编制,还有补贴。

沈迟会打乒乓球,田国强就来征求他的意见,要是愿意他就帮忙报上去。公社有高中毕业证的不多,沈迟很有希望被选拔上。

沈迟一开始很上心,本来以为是教书,结果听说是教打球,断然拒绝了……

当时他已经开始捡粪了,感觉去陪一群孩子玩球,还不如在山上看书……

算了,往事不堪回首,沈迟咬牙让自己忘了那段,安慰自己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

“今年缺粮我感触很深,壮劳力的工分就够了。”

“队里不容易,书记您也不容易,我不想再给国家和集体增添困难了。”

田国强语气激动,连说了三个好。

这孩子,觉悟高啊!

“明天上工的时候,你就跟我一起去一趟公社,咱们争取尽快把这个事情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