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春耕动员

日历一页一页往下撕,眼看三月已经快撕完。

轰轰烈烈的春耕,也终于要开始了。

不管是知青还是社员,整地的这一周都累的够呛,不过东北还是比南方地区要好些,那边不仅机械化程度相对低,还要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一想到一模一样的累一年来三遍……二队知青们都觉得——人得知足。

尤其是今年,吃的太好了……

早晚两顿干粮,就算不是沈迟做,能管饱也很幸福,毕竟以前上学还有时候还吃不饱呢。

至于其他几个大队知青怎么分的粮食,够不够吃,用沈迟的话说就是:关他们啥事?

二队晒谷场的大喇叭再次响了起来,这回田国强没再搞神秘,而是直接让所有人去晒谷场开春耕动员大会,那边地方大,每年的春耕动员都是在晒谷场开。

知青们赶到的时候,二队社员们自发给十一个知青留了块靠前的空地放板凳。

沈迟坐在前面,他个子高,还得猫点腰。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几天没见,感觉老支书好像老了不少。

“今年咱们的春耕是一场攻坚战!”

田国强把基调定了下来,开始慢慢给大伙解释原因。

二队打从72年开始,年年先进大队,几乎成了公社一成不变的节目。

要说其他几个大队心里没有一点疙瘩,那是不可能的。

但先进评选标准只有一点,就是拿粮食说话,还真干不过他二队,就连75年松子湖决堤,每个队都遭了洪灾,人家二队还能仗着牛头山上的玉米大豆,拿了个公社大奖状,谁比得了?

一队的老书记种了一辈子地,他是真不服,田大牛一个山东棒子,能比他了解黑土地的脾性?

还不是仗着自己资格老,公社有不少干部是他介绍入党的,这才各方面都占了先机。

耕地,他二队先借播种机,收地,他二队先借收割机,脱粒,他二队先借脱粒机。

别看就早了几天,老天爷下雨刮风可不等你,样样赶在其他人前面,他田大牛不先进谁先进?

跟他同样不服气的,还有一队新上任的大队书记,周永亮。

一辈子矮了田国强一头的一队老书记卸任前,点了他们的生产队长周永亮接自己的班。

暮气沉沉的红旗公社,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大队书记。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周永亮果然没有辜负老支书的期望,一上来就高歌猛进,联合了三队四队的人马,大闹公社农机站。

沈迟在台下听的有些感慨。

知青离间二队就算了,生产大队之间也要搞“合纵抗秦”,可见他和田国强老支书都是天降大任,一对劳碌命。

“一队老周家的小子这么带头一闹,今年管公社租农机,咱们就得落在后头了。”

田国强有几分苦涩,树大招风的道理他都懂,只是先进大队优先租借农机是上面的规定,并不是他靠关系霸占的。

被小辈刺了几句,田国强难免有些灰心,索性让公社从今年开始抓阄,他们二队是最后一个。

“目前队里养了六头牛,明天开始六人一组,预备畜力耪地吧,就算咱们能等到农机,怕是那三个大队也会故意不还,咱们的地等不得啊,最迟四月十号前也得点种。”

说完,田国强冲着大家鞠了一躬。

“我对不住大伙啊。”

“说什么呢,老支书,每年春耕抢收,你都下地劳动,今年是那群兔崽子使绊子,咱咋可能怪你呢!”杨二柱子情绪最为激动,昨天在农机站是他跟着去的,老支书受了多少委屈他都看在眼里,回了队上还能让老支书寒心不成。

“就是,累点怕啥,自然灾害那会儿,咱又没农机又吃不饱饭,还不是照样挺过来了!”

社员的消息比知青灵通,不少人都有子女嫁到了其他生产队,早听说了这次周永亮新官上任三把火,联合其他支书搞二队,最近几天大家都互相叮嘱,千万别让老支书伤了心。

“说得对!干就干,本来耕地机也不好用,还得人撒一遍种子。”

“反正我们都听老支书安排,让妇女同志种坡地,咱们带把的都跟着牲口下地!”

众人群情激昂,看的田国强眼眶有点湿润。

“沈迟,咱是不是也得说两句。”张沪生跟沈迟说悄悄话:“你是咱们知青代表,这个时候得表个态。”

沈迟:“要挨累的是你们,我说啥,我又不种地。”

张沪生:……把这茬忘了。

“你比我们会说话,就说知青也没意见,服从队上安排。”

沈迟看着二队知青都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还是决定按兵不动。

倒不是说沈迟不想出风头,相反他还想到了一个“围魏救赵”的路子。

只不过——

真用这个法子的话,队上的人倒是不用挨累了,就他自己个儿累。

要不……再观望观望?

“大伙的心意我都收到了,我田国强别的不敢保证——”

“除了参军的儿子媳妇,剩下老田家所有成员,全都下地劳动,青禾青松也和社员一样去干活,绝不偷懒耍滑!”

沈迟嘶了一声,老支书对家里人可够狠的……

这么着可不行,田青禾还得辅导自己政治呢。

再说了,好不容易在田间地头能有个姑娘出落得符合他审美标准,万一累瘦了,干巴的跟李玉瑶似的,不是作孽吗。

“老支书,我有一计,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沈迟没有刻意大声说话,只是在他站起来的一瞬间,大家都自觉静音了。

田国强看着沈迟,有些期待的点点头。

这孩子懂得多,明事理,他说的应该是好话。

“老杨大哥,公社现在有多少耕地机?能出借的有几台?待返修的有几台?农机站有没有维修的技术人员?”

其他社员都听懵了,这都是啥问题啊?

只有田国强和杨二柱子对视了一眼,眼神中迸发出强烈的希望,他们可是知道沈迟懂拖拉机的!

这这这,杨二柱子激动的手都有点抖。

“有有有!”

“公社有十台小的手扶拖拉机,三台东方红75,公社只有办事员没人懂技术,得等军用重卡拉到县里农机站才能修,而且现在社里就有要返修的,四月末才能拉走!”

沈迟:……

行吧,人活着,就要挨累。

“我可以试试看能不能修好拖拉机,咱们大队照常租回来,但有一条,要是修好了,咱们队上有学籍的学生们就别跟着下地了。”

“祖国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学好技术才能改变命运啊。”

不知道谁带的头,沈迟说完,整个二队沉默了两秒后,掌声雷动。

尤其是二队的几个知青,巴掌都拍红了。

牛,真他娘的牛!

知识青年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公社社员解放生产力更好的劳动——

还有比这个更红更专更符合他们人生价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