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介绍一下东汉时期扬州的历史背景

东汉时期的扬州是全国十三州之一,地域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的部分地区,州府位于建业(今南京市)。

地理范围:

东至海,西至庐江(今安徽巢湖地区),北至淮水,南至浙江。

下辖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六安、广陵、九江等郡。

涵盖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及以东、长江以南地区、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长江以北及以南的部分地区。

经济状况:

农业发达,地处江南水乡,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稻米产量较高。

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发展,东汉末年,农业作物种类增多,手工业涉及纺织、陶瓷、冶铁等,商业以贸易、运输为主。

文化发展:

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王弼、陆机、潘岳等,留下大量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包括《三国志》《后汉书》《世说新语》等,艺术作品有《广陵散》《兰亭序》,哲学作品有《老子》《庄子》等。

政治格局:

东汉末年,扬州被分成两部分:

初平四年(193年)袁术攻杀刺史陈温攻占淮南,势力深入江南地区。

刘月于建安二年(197年)率军讨打败淮南的袁术,建安四年(199年)任命严象为扬州刺史。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所属的庐江太守李述攻杀严象,刘月任命刘馥为刺史,州治在寿春和合肥。

扬州长江以南地区在江东孙氏政权统治之下,治所先后在吴郡吴县、京口及建业。

孙吴建国后,扬州正式分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