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持续进化的生命有机体

怎么才能解决这8大难题?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区分两个概念:增长和成长。很多人会把这两者混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增长比较好衡量,规模增长、利润增长等都是增长的体现;成长不太好衡量,成长是隐性的,往往是内在的,企业的成长代表跨越了一个个周期。

很多企业在找我做咨询时都急于找到增长的方法,大部分企业所焦虑的也都是增长的问题,如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等,企业IPO之后面临的增长压力更大,每季度都要公布报表。但企业真正应该追求的,不是增长,而是成长,也只有成长才能支撑企业持续地增长。

企业要想获得成长,首先需要将自身视为一个有机体,从整体出发构建起完整的进化基因系统。

企业是各种器官、组织的有机统一体

如同人体,企业是由大脑、躯干、细胞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我们可以把管理层看成企业的“大脑”,他们从全局出发,制定引领性的目标、战略,为企业把握发展方向,在经营活动中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对企业进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引导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他们还会接收外界传递过来的各种信息,及时响应,对战略、决策和执行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企业中的各个组织结构,如分公司、事业部、职能部门等则是它的“躯干”,借助“躯干”,企业可以从事各种具体的经营活动。同时,“躯干”还负责向下传达管理层制定的各种战略和决策,对员工进行具体的管理。

员工则是企业的“细胞”,承担着自己所属组织的具体职能,是各种决策的具体执行者。

构成企业这个生命有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虽然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企业有生老病死

企业像其他有机体一样,有“生”有“死”,还会经历“病”与“老”。

“生”与“死”很容易理解,就是企业的创立与消亡。

企业的“病”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其长远发展造成威胁。人体会因为细菌、病毒的侵袭而生病,同样,企业也会因为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干扰出现问题。为了实现新陈代谢,企业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行业、竞争对手等种种要素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联系,然而,在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同时,一些不利因素也会乘虚而入。当然,企业是有自我保护机制和调节能力的,但是,当从外部侵入的不利因素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时,企业就会生病。比如,当行业中突然崛起一个超级独角兽时,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有一些企业甚至会因此濒临倒闭。再比如,很多融资中的企业因为信贷政策的调整而遭遇失败,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断裂。

企业也会“老”,爱迪思在他的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中从“灵活性”与“可控性”这两个因素出发对企业的“老化”进行了阐述,在他看来,企业处于青春期时,往往生机勃勃,有较强的灵活性,愿意进行变革,但可控性却不一定很强,所以其行为是无法预测和掌控的。而企业衰退时,可控性变得很强,但越来越欠缺灵活性,更缺乏变革的意愿。

实际上,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中,“老化”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这种老化大多数时候出现在组织的局部,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危害。而当老化过程在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企业就会陷入生命力不断减退的困境,企业的生存也会因此受到威胁。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缓老化速度,维持企业这个生命有机体的健康发展。

企业需要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有机体开展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企业的成长也需要新陈代谢。企业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获得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以满足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并经过自身的加工改造将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吸收这些营养,就会出现资金链紧张、人才流失、技术落后、市场份额减少等问题。

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在技术、管理、文化和品牌等方面及时更新,如果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失去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保持新陈代谢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激应变求生存

当有机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时,就会做出及时的反应,以适应变化,这种应激性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特征。企业也表现出了应激性。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会制定各种战略,使自己在变化中生存下来。

应激性强的企业,组织会不断优化以保持良好的应变能力,还会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运营情况,及早发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和外部的威胁与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系统做出调整,让自身始终保持活力。

把企业当成一个生命有机体,把它与所处的环境看成一个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整体,我们就能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去看待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探索企业的发展规律,摆脱思维的束缚,系统地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