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回乡 一地鸡毛 上
从李家庄回来的路上,天气变冷了,孩子可能是吹了风,回家后一直哭闹不休,吃了奶也会吐,弄得玉米心乱如麻。
纪母说孙子可能是在路上遇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受了惊吓,让纪刚去买个纸人回来给他“替身”。在这个神鬼信仰氛围浓厚的小镇,玉米尽管心里不太情愿,可见婆婆热心地张罗着,脸上却也不敢流露丝毫不悦。
纪刚骑摩托车去镇上买纸人的时候,玉米便抱着孩子悄悄跟着去——带孩子去村口的诊所看医生。
医生说孩子着凉了,开了几包小儿感冒药,让玉米回去后给他灌服。
玉米给孩子喂药时,发现买的一袋棒棒糖不见了。婆婆说一定是大嫂家那个死渣某鬼(女孩)偷偷拿去的。婆媳俩费了老大的劲才给纪强灌下药,纪强哭得声嘶力竭,玉米赶紧给他喂了几口奶。好不容易把纪强哄静,玉米把孩子交给婆婆,去厨房洗菜做晚饭。
“死渣某鬼,你怎么就这么重吃(馋),你饿死鬼投胎的呀!”
玉米听到声响,忙从厨房探头看,只见大嫂的小女儿跑出门,一只拖鞋跟在她身后,砸到门框应声落下。婆婆抱着纪强一面咬牙切齿地骂着,一面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到门边,穿上被当武器扔出去的拖鞋。婆婆气愤地说,要敬床母的东西,她也要偷吃,是有多重吃!就不能等敬完床母吗?
玉米说孩子不懂事。实在不够,她多做两道菜就行。
吃晚饭时,玉米给纪强喂辅食,婆婆往辅食里浇了两勺鸡汤,还让玉米把鸡肉撕成丝再剁一剁,加入辅食,说孩子正长身体,不能光吃蔬菜。
二嫂的儿子来了,婆婆问他要不要吃块鸡肉?孩子没有吭声,婆婆就到厨房给他盛了个鸡腿和半碗汤。
没过一会,大嫂的两个女儿也在门口探头探脑,鬼鬼祟祟溜进来。玉米问她们要不要吃块鸡肉?婆婆没好气地说,吃什么吃啊!一只小鸡仔就炖两碗肉,哪够吃啊!孩子奶水不够,你得多吃点。婆婆呶了呶嘴,你看,一来就是两个,一个你给她吃一碗她也不够,多大的人了还那么不懂事!
玉米原本打算给孩子断奶,但婆婆不同意,说别人家的小孩都吃一年奶呢。玉米说奶水也没多少营养了。婆婆就杀了只鸡给她补补。玉米只得打消断奶的念头,等回东北再做打算。
三岁的侄子吃着鸡腿,十一岁和七岁的侄女站在墙边看着。玉米看着纪刚,纪刚问她们要不要吃饭。大侄女摇头。
侄子咬了两口鸡腿说不吃了。婆婆说不吃你不早说,就知道浪费!
奶奶,我要吃。七岁的侄女说。
婆婆把碗推过去,拿凳子过来,坐着吃吧。
侄女走过去,一个拿鸡腿吃,一个捧着碗喝鸡汤。
婆婆又问侄子不吃鸡腿要什么?侄子指着桌上的零食。婆婆嘀咕着鸡腿你不吃吃零食,傻不傻?婆婆给了他一袋葡萄干,侄子不要,拿走一袋薯条。喝完鸡汤的大侄女也蹭过去,婆婆数落她才刚偷走一袋棒棒糖。大侄女说她没有,是她妹妹拿的,她刚过来要拿走一袋,就被奶奶发现了。婆婆让她也拿一袋薯条,她拿走那袋葡萄干,喊妹妹一起走了。
婆婆冲着她们的背影呶呶嘴,对玉米说,你看,这两个死渣某鬼真不傻。你东西要收好了,别让她们几个搬空。
吃过晚饭,玉米刚把孩子哄睡,大嫂就来串门了。
“婆婆他们都不在家?”大嫂站在门边小声问。
“不知道上哪去串门了。”玉米走出来,轻轻带上门,把大嫂让到客厅,拿出蜜饯招待。
妯娌俩聊着春节蒸鸡卷的事,玉米说幸亏有婆婆,要不我还真包不来,老要露馅。大嫂说要不是两个孩子喜欢吃,她倒没打算要包,太麻烦了。
话题很快就扯到孩子身上。
玉米问:“两个孩子都读书了?”
“是啊,大的念五年,小的念二年级。”
“我听公公说,两个成绩都不错呢。”玉米倒了杯茶给大嫂。
大嫂叹着气:“都是女儿有什么用?书读得再多将来也是别人的媳妇。”
玉米宽慰说:“大嫂可不能这么想,孩子将来能有出息就好了。”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得到了鼓励,大嫂顿时来了精神,“孩子将来要是有出息,一个女人家也能顶三五个男人。”
玉米说:“现在都提倡男女平等了。”
“是啊!我听说城里人还喜欢女儿呢,生了儿子倒不高兴了。”
东北应该是全国女性地位最高的地方吧。玉米说:“在城市男女都一样。大嫂喝茶吧。”
大嫂端起茶,手突然没有来由地抖索起来,以至于茶水溢出杯外。玉米惊讶地看着大嫂,大嫂眼神僵直,嘴里喃喃地:“婆婆说,生了儿子说话也能比人家大声些。”
大嫂失神的样子有些吓人,玉米感到惊愕。她刚嫁过来时和大嫂只见过一次,那时好像还没有这么衰老——头发白了有三分之一,鼻子也有不少横纹,眼角的鱼尾纹似乎也增加了不少。
大嫂的眼珠子动了一下,低头喝了口茶:“你看阿福他老婆,生了三个都是儿子,走到哪里都招摇。”
大嫂继续说:“还有那天跟我们一起来的那个女人,她是张健的老婆,去年才嫁到我们村子的,也生了儿子,刚满月——你看她多得意?整天像只发情的公鸡四处招摇!”
玉米还没回过神,大嫂又唠叨起来:“我没读书,不识字,嫁给你大伯又不会赚钱,注定一辈子种地。种地又赚不了什么钱,一斤米一块八毛钱,菜也不值钱,好价的时候能卖个一块两块,像高丽菜,歹价的时候五毛还卖不掉。”
玉米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正欲说点什么,大嫂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小的上幼儿园太贵,节约一点一年也要三千多块。孩子读了书将来不一定有出息,可是孩子不读书她们就会像我一样苦一辈子。”
“大嫂能这样想就对了!其实……”玉米好不容易才插上嘴,但是没等玉米说完,大嫂又自顾自地说:“我打零工也能赚点钱,可日子总是很难过。”
玉米想跟大嫂说若是经济实在困难,可以去申请低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用牙签扎半片梅,递给大嫂。
大嫂说小的上了一学期幼儿园,本来是不想送去的,可是孩子喜欢上,没办法只得再送去。
玉米不知道说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纪家三兄弟这本经的经文还都一样,五行缺金,谁也补不了谁的短。
大嫂失神地盯着电视机,手举着半片梅。玉米见她眼神涣散的样子,默默刷了下手机,查询当地低保户子女上学的政策,小学可以免除杂费,上幼儿园每年可获得一千块补贴。她招呼大嫂吃半片梅,又给她续了杯茶,把大嫂的注意力拉回来,才跟她说了申请低保的事。
大嫂眼里发着光,但又愁着不识字不知道怎么申请。玉米说让纪刚第二天去帮她办,大嫂这才高兴起来。
看了眼墙上的钟,大嫂说婆婆快回来了吧。
玉米说,没那么快吧。冬天天黑得快,也才七点半。
大嫂又是眼神涣散的样子,玉米以为她又失神了,大嫂忽然问:“你知道婆婆是个很重男轻女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