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箭服周德威
过了苏武庙,将次居延川,行不数里,忽听山坡后一声炮响,金鼓齐鸣,旌旗蔽日,闪出一支兵来,约有三百余人,当先一员大将拦住去路。只见他:
头戴银盔身披凯甲,
刀悬偃月剑挂青虹;
袋内弯弓壶中插箭,
叱咤一声山动地摇!
晋王闻报勒马向前观看,只见他眉清目秀气概雄奇,于是厉声问道:“来将是谁?速通姓名。”那将答道:“我姓周名德威,表字敬远,朔州马邑人也。来者可留下金宝,放你过去。”晋王听说周德威心中暗喜,随答道:“吾乃直北沙陀李克用是也,久闻红袍周德威,原来将军就是。你乃世之英雄,文武全才,何不弃邪归正,跟我同上中原,征灭黄巢,恢复大唐天下,著功勋于当世,留芳名于史册,胜过在此绿林中落草,千载只一污名耳!”周德威曰:“你也是反唐逆贼,摔死国舅,有什么资格教我!”晋王大怒,轮刀直取周德威,周德威挺枪来迎,正是:
龙腾蛟卧沧涌起,
云遮沙浸风削疾。
自古中原多猛将,
塞北豪杰也披靡。
两人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德威暗思:“这老汉刀法不乱,精神倍加,待我假做破绽诱他赶来,用箭射之。”又战数合,德威佯输诈败,虚晃一枪拨马便走。晋王高声大喝:“小贼哪里去!”飞马赶下阵来。德威取弓在手,搭箭当弦,尽力射去,喝声:“看箭!”李克用一只眼看得真切,听得弓弦声响,其箭已接在手。
德威见射不中晋王,勒回马来大叫道:“我料你会接箭,却不会射箭。”晋王曰:“若比弓射,我胜怎样,败又如何?”
周德威道:“你若能胜我手中血木弓,我愿率众兄弟归顺;若德威胜,主公留下金宝,我放你过这居延川,如何?”
李克用道:“大丈夫一言九鼎,我就陪你比试箭法。”周德威命一喽啰高抛一枚铜钱于半空,“嗖”的一箭射中铜钱方孔。李克用也命士卒高抛铜钱,一支箭飞穿金钱眼。周德威见克用箭法了得,又命喽啰于树上悬挂铜钱两枚,前一铜钱孔大,后一铜钱孔小。周德威道:“此番比试,所射之箭当同时穿过大小孔铜钱。”克用迷眼不语。只见周德威一箭穿过大孔铜钱,又穿过小孔铜钱。众人无不惊呼。李克用搭箭开弓,这一只眼倒比两只眼瞄得更准,“嗖”的一箭也是射中大小铜钱,而箭头搭于小孔铜钱方孔之上,箭尾搭于大孔铜钱方孔之上。一箭双钱不进不退,用力正好让箭头箭尾搭于大小铜钱方孔之上。周德威一见,不禁暗暗佩服李克用箭法如神。这时天边飞来宾鸿大雁一字排开,周德威又抽雕翎箭一支,稍加瞄准“嗖”的一声,箭似银光,直入云霄,一箭中双雁,只不过第一只大雁被射穿,第二只大雁仅被箭头划伤,一只大雁落地。虽未一箭双雕,但也使大雁一死一伤,众人佩服之极。有诗赞道:
一箭神威贯碧空,
大雁落地草梢红;
三军未上中原去,
先建居延第一功。
这时程敬思近前对李克用道:“将军待雁过头顶之时,可强拉宝弓,自有大雁无箭而落。”李克用微微点头。待雁过头顶之时,李克用猛拉养由基弓,只听“嘭……”的一声,未见雕翎箭上天,而宾鸿雁却坠地而亡。正是:
麻雀曾欺井中蛙,
大鹏展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
莫在人前满自夸。
李克用响弓惊飞雁,这一招技惊四座,周德威自知箭法不及李克用,不由翻身下马屈身拜道:“主公神箭古今罕有,德威愿随主公充作兵卒。” 李克用忙下马扶起周德威道:“吾素知敬远忠义之士,深慕高名,今幸得相从,他日位列封侯,吾当大用。”
随令差官取出空头宣一道,填写升德威为大唐议国左军师;金牌一面,填写军师字号。即日参谋帷幄,运赞军机。德威顿首拜谢,乃将众人领往珠帘寨内,犒赏三军。正是:
天意生贤佐,
残唐周德威。
胸中藏武略,
心上运玄机。
智勇张良并,
才能范蠡欺。
扫除巢贼乱,
青史誉皆知。
事后李克用问程敬思道:“今日试箭,贤弟怎知响弓可惊天上之雁?”
程敬思道:“此乃东汉曹操令大将更赢惊弓之鸟典故,操见伤雁哀鸣,令更赢响弓惊之,雁闻弓响惊落坠地。今周德威一箭双雕,射落一只,重伤一只,将军所惊之鸟正是周德威所伤之雁。”
李克用又问:“人言周德威足智多谋,怎能不知其故?”
程敬思道:“周德威有谋,乃通兵法阵略;而下官科举出仕,十年寒窗所学都是经书诗赋,所学不同,故下官与镇远所知有所不同。”李克用闻言暗暗高兴。
当夜李克用醉酒入帐,只觉天悬地转眼目昏花。睡至正酣,忽然梦入一林,林中草木繁茂,鸟雀齐鸣。突闻一声虎吼,一只猛虎肋生双翼迎面扑来。李克用拔剑砍去,虎未有伤而剑断两节,猛虎一口咬下李克用左臂,李克用只觉左臂一阵疼痛,醒来才知是梦。再看左臂无恙,只是睡时压于身下,已经麻木。
次日,李克用召周德威、程敬思等人到珠帘寨解梦,周德威道:“末将之见,此梦主吉不主凶。商纣王时期,西方有个诸侯姓姬名昌,据说他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到了夏朝末年,朝廷腐败,姬昌的祖先就西迁到渭水一带组成了自己的部落,并在那里建了城池宫殿、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到了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西方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的商王感到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儿子姬昌继位,就是后来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才,请他们帮助治理国家;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商纣王看到周文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了个理由把周文王召来,囚禁在羗里,周文王的大臣们为了搭救文王,便搜罗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商纣王,还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们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由于商纣王贪财又贪色,最后听了大臣的话,把周文王给放了回来。周文王回来后,决心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知道自己手下虽然有不少文臣武将,但是还缺一位运筹帷幄的帅才,因此经常留意寻访这样的贤人。一日周文王在灵台宴请众文武,君臣同乐。宴罢,周文王在台上设绣榻安歇,众文武在台下休歇,当晚三更时分,周文王梦见一飞熊向他扑来。文王急唤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亮,顿时火光冲霄,周文王顿时惊醒,并且吓出了一身冷汗。次日早朝,周文王令众臣圆梦,大夫散宜生说:此梦吉兆,大王在渭水河边能得飞熊将军一员,此乃兴周之吉兆也!文王令布围场,寻至渭水河边,见一老者直钩垂钓,文王问道:‘弯钩钓鱼尚不可得,你直钩垂钓岂有鱼哉?’老者答曰:‘大丈夫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文王见其口出不凡,遂问姓名。老者曰:‘吾姓姜名尚,道号飞熊’。文王便尊为太公,请他归朝辅政。后武王拜其为军师,称他为尚父。兴兵伐纣,灭了商纣王,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天下。正是:
堤草青青渭水流,
子牙向此独垂钩;
当时未入飞熊梦,
已对斜阳叹白头!
周文王之梦,其应如是,而今王爷之梦,也必定会收得一员应梦上将,王爷只要即日收拾围场打猎就是了。”旁边的程敬思也说道:“王爷,下官也曾听过周文王梦验之事,军师所言极是,王爷应当尽早打围才是,不要错失良将啊!”正是:
晋王游猎网英雄,
天意残唐数未终,
当日若无飞虎梦,
破巢安得勇南公。
李克用即命准备猎犬箭弩,带李嗣源、李存勖、史敬思等五百人马前去;程敬思、周德威也跟随左右直奔山中。
却说居延川西行四十里有一飞虎岗。此岗高山耸立,四季常青,鸟兽丛生,草木繁茂,李克用令众人布开围猎场 。忽有士卒来报深灌之中有白虎一只行走,克用大喜。李嗣源道:“孩儿愿射杀此虎献于父王麾下。”
周德威道:“大太保莫急,此虎乃祥瑞之物万不可杀。我等当随行其后。”众人闻言虽然不解,不过都远远地跟在白虎后面。
话说习武之人,大都听说过“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传言,如果从王者论的话,武力值最高的当是西楚霸王项羽;从为将者论,高居榜首的则是飞虎将军李存孝。
小时看【隋唐演义】,最佩服的就是第一条好汉李元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失望地发现,我曾无比确信的李元霸竟然是个短命鬼,不到十六岁就挂了,那时才是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离李渊起兵还差三年,自然轮不到李元霸一锤定乾坤,震退十八路反王。所以即便李元霸真有绝世武功,也没机会展露了。
根据小说的描写,李元霸和李存孝两个人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猛人,都是能够把第二条好汉分分钟打服的人。李元霸时期的千年老二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李存孝时的千年老二是铁枪将王彦章,这两对CP之间各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宇文成都碰上李元霸就拉稀,王彦章遇上李存孝只有逃跑的份;甚至李存孝死后,晋军用几个替身假扮李存孝,扯出飞虎旗,竟然将王彦章的弟弟,同样勇不可挡的王彦童吓死。
不过小说中的李元霸是盗版,李存孝才是真身,人们将李存孝的故事移植到李元霸身上去了。隋末各路反王打得不可开交,却让后来居上的李家摘了桃子,于情于理都有些吃味儿,干脆来个一力降十会,整出一个猛男来为李家撑撑门面,让人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为了不让李存孝的故事深埋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笔者便来扒一扒他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