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八王之乱
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司马昭的异母弟,听说太子被杀,他马上有样学样,伪造皇帝司马衷的诏书,以谋杀太子之名拘捕皇后。兵士冲入宫中,贾后慌忙出视,正与齐王司马冏相遇,贾后惊问道:“卿来干嘛?”齐王道:“奉诏拘捕你。”贾后道:“诏当从我处发出,你何处来的诏旨?”齐王不理会,派兵将贾后拘住。司马伦杀得性起,将贾后族人全部屠戮,贾南风也被逼喝下金屑酒死掉。
司马伦夺权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并夷灭他的三族。
到了公元301年, 相国已经不能满足司马伦的胃口, 于是他自立为帝,奉司马衷为太上皇。
掌权大家还可以接受, 称帝是万万不可以的。凭啥啊?
于是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打不过,只好宣布退位, 把白痴司马衷又扶上去当皇帝。但是大家不肯放过他,也用贾南风的死法将他送走。
司马伦死后,司马衷复位,并以羊献容为皇后。
这时司马冏顺理成章地成了当朝大功臣,虽然司马颙和司马颖也因功封官进爵,但洛阳城里的司马冏却是最大受益者。
长沙王司马乂,字士度,司马炎第六子,是晋惠帝司马衷和楚王司马玮的弟弟,成都王司马颖的哥哥,而司马冏只是司马炎的侄子。司马颙散布谣言, 说司马乂是他的内应,他们是一伙的!
这个主意不错。 司马冏听说司马乂是内应,马上派人去逮捕司马乂。后者也得到消息,马上带领亲兵跑到皇宫,将宫门堵住,挟持皇帝司马衷死守, 最后司马冏战败被杀, 而且被灭三族,司马乂独揽大权。
司马颙还没到洛阳,这事就结束了。司马颙一时抓不到司马乂的把柄,明的不行就玩阴的,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结果都被司马乂弄死;煽动几个亲信造反, 也被司马乂镇压。
实在没办法,干脆脸也不要了,于是拉拢司马乂的异母弟司马颖起兵造反。并许诺打败司马乂以后,拥立司马颖为皇储。
成都王司马颖,字章度,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生母为程才人。他与长沙王司马乂年纪相差仅两岁。程才人很得武帝恩宠,所以司马颖不到十三岁时,就已受封成都王,食邑十万户,后拜越骑校尉,又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司马颖相貌俊美,一副翩翩少年公子的形象,颇能在外表上迷惑众心,成一时之美。
权力的欲望是无穷的。司马颖的野心被堂叔司马颙撩拨起来。
公元303年,司马颙派亲信张方领兵7万, 司马颖派兵20万讨伐司马乂。双方混战几个月, 不分胜负。
这个时候司马越先生出场了。
司马越是司马懿三弟司马馗的孙子,这位先生除了之前在诛杀杨俊的时候帮忙出过力,后来就一直处于蛰伏状态。
司马越冷眼旁观了大半天, 觉得司马乂坚持不了多久,于是联合一批禁军将领背后捅刀子, 趁司马乂不备将其逮捕囚禁。
然后司马颙部下张方进入洛阳,将司马乂放在火上活活烤死。
司马乂死后,司马颙如愿成为太宰, 司马颖出任丞相,为皇太弟,司马越出任尚书令。完事以后各回各家。司马颙回长安,司马颖回邺城,司马越继续留在洛阳上班。
不久司马越自为大都督,奉晋惠帝北征,传檄天下郡国召兵勤王。一时赴者云集,到邺城不远的安阳时,已有十余万大军,鼓声响彻云天,邺城震恐。司马越对自己大军云集的场面得意洋洋,以为邺城会自行崩溃,司马颖会出城投降。没想到司马颖遣石超率五万轻骑突出,司马越等人猝不及防,晋惠帝身中三箭倒在草丛中,六玺亡失,左右皆死,最后被劫至石超营中。
司马颖决定奉晋惠帝南下洛阳,当时邺中尚余甲兵一万五千人,司马颖通知大家次日一早出发南下,但司马颖的母亲程太妃不知局面严重,不肯离邺,司马颖束手无策,天亮之后不能出发。大军一看原定时间已到,仍未出发,以为司马颖等人已经离去,顿时士气崩溃,众军四散奔逃。
司马颖只好带着晋惠帝坐牛车出城南奔。仓促之中,连盘缠也没带,只得由众人出私钱,晋惠帝下诏“贷之”,于道中买饭,没有碗,只能用瓦盆装来吃。
渡河之后,张方派三千骑来迎接惠帝;到了芒山,张方又亲自率万骑来迎。
晋惠帝还宫之后,司马颖已无兵可用,权势丧失殆尽,他不但不能干预朝政,反而成为张方控制下的傀儡。张方在洛阳期间纵兵剽掠,洛阳城内破败,人心不服,于是张方挟惠帝及司马颖等宗室西还长安。
回到长安,司马颙看到司马颖已无利用价值,遂废黜其皇太弟之位,另立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以张方为中领军、领京兆太守、录尚书事。
司马越以张方劫迁车驾为由攻打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逃亡山中。司马越随后带皇帝司马衷回到洛阳。
司马颖辗转跑到新野, 带着家属投奔河北旧部公师藩,途中被范阳王司马虓逮捕囚禁。其部下担心引起动乱,矫诏将司马颖连同他的两个儿子勒死,司马颖绝嗣。
司马颙在旧部的帮助下重新占领长安。不久司马越矫诏征召司马颙入朝为司徒,司马颙赴洛阳上任, 路上被司马越部下掐死,连同他的三个儿子。司马颙绝嗣。
公元307年,司马衷中毒而死(据说是司马越所为),弟弟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第25个儿子,母亲王媛姬只是司马炎后宫一位极其普通的后妃。司马炽本来没有机会登上帝位,可是贾南风害死了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晋惠帝在世时,就把司马炽定为下一任皇位继承人,称皇太弟。
司马炽和他母亲一样,在二十多个兄弟中平凡得不行,晋惠帝登基当年,他被封为豫章王,担任散骑常侍,在职期间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八王之乱爆发以后,司马炽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况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置身事外,没有趟这摊浑水。不过晋惠帝被叔祖司马伦篡夺皇位期间,司马炽受到牵连丢了官职,差点连小命都保不住。
好在晋惠帝又杀回来了,救了他一条小命。晋惠帝觉得自己那么多兄弟,只有老实的司马炽比较顺眼,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死了,司马家的江山还要传下去,那就传给弟弟好了。
晋惠帝死后,司马炽顺利登基,可是权力都掌握在东海王司马越手中。司马炽没有实力对抗司马越,也不敢对付司马越,这就助长了司马越的嚣张气焰。
西晋内部权利斗争愈演愈烈,西晋外部的情况也格外恶劣,匈奴各部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刘渊自称汉帝。内忧外患,司马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先安内再一致对外,于是鼓起勇气对司马越下手。可是正当他发出诏书讨伐司马越的时候,司马越却突然死了。
最后总结一下,八王之乱八王指的是:
1汝南王司马亮
2楚王司马玮
3赵王司马伦
4齐王司马冏
5长沙王司马乂
6成都王司马颖
7河间王司马颙
8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死后,司马炽这个皇帝终于有点皇帝的样子了,晋国大臣们颇为欣慰。可司马越的军队在护送他的灵柩回东海封国的途中和石勒对上,全军覆灭。这可是西晋仅存的一支军队。此时的西晋就是个空壳子,随便来个人碰一碰就全盘瓦解了。
很快匈奴人杀到司马炽面前,司马炽打算从水路逃走,他派人去寻找船只,但是匈奴人好像提前知道司马炽的举动一样,一把大火把司马炽逃跑用的船只烧了个精光。司马炽慌忙带着太子和少数妃嫔从后花园的小路逃跑,结果那条小路上也有匈奴大军,就这样,当了5年皇帝的司马炽被抓住了。
这群匈奴兵把司马炽押到刘聪面前,刘聪没有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平阿公的称号。
接着刘聪邀请文武百官参加宴会,其中还有不少前西晋的官员。见大家喝得差不多了,刘聪突然大笑道:今天我准备了一份大礼给大家,待会儿有个大人物要给咱们斟酒,大家可不要推辞!说完就让人把司马炽请了出来。司马炽身穿奴仆的青色服饰,手中提着一个酒壶,低着头慢吞吞地进入大家的视野。有人认出这是晋国皇帝司马炽,他怎么跑到这里斟酒来了?司马炽被从头侮辱到脚。
刘聪玩腻后,便一杯毒酒毒杀了司马炽,司马炽死的时候只有30岁。
司马炽死后,公元313年四月,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是为晋愍帝。
五月十八日,司马邺任命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
316年八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长安城内外断绝联系。 十月,长安城发生严重饥荒,米价一斗达到黄金二两,并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晋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自己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侍从们抬着棺材出城投降。群臣哭泣呼号,愍帝也不胜悲哀。刘曜烧了棺材,接受了玉璧,让宋敞侍奉晋愍帝回宫。
刘聪给晋愍帝加上光禄大夫、怀安侯的称号;愍帝在刘聪面前叩头跪拜,晋臣曲允看到这种情景后伏地痛哭,然后自杀。
刘聪对晋愍帝百般羞辱。317年十月,刘聪外出打猎,命令晋愍帝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晋朝遗民看到后抽泣流涕,刘聪十分厌恶。
公元318年1月,刘聪命令晋愍帝身穿仆佣青衣洗盏行酒,并责令他立于自己身后,手执仪盖服侍。殿中数位晋臣失声痛哭,均被拖出斩首。当夜,晋愍帝被刘聪派人活活勒死,时年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