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滴定管与中和反应

叶柠擦拭滴定管时,管壁内残留的水珠折射出细碎光斑。林夏用激光笔对准玻璃刻度线:“折射角度异常,说明管壁厚度不均匀。”她将光斑投影到白墙,形成普通的光栅衍射条纹。

江以弦戴着护目镜调配硫酸铜溶液,蓝色晶体在培养皿中缓慢生长。“教科书上说五水硫酸铜晶体是正交晶系。”她举起放大镜观察,“但实际生长形态受环境湿度影响很大。”苏眠翻开五年前的实验记录本:“2018年化学组采购的硫酸铜纯度是99.9%,比现在用的分析纯试剂还高两个等级。”

窗外的香樟叶沙沙作响,叶柠发现通风橱角落积着暗红色粉末——经pH试纸检测呈弱酸性,疑似铁锈与染料的混合物,与画室残留物无关。

林夏校准pH计时,邻桌男生的盐酸溶液突然剧烈冒泡。“标签写着1mol/L,但实际浓度……”他慌乱中打翻烧杯,苏眠的帆布鞋被腐蚀出小孔。

“浓盐酸挥发性强,瓶口有白雾。”江以弦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实际浓度至少6mol/L,标签被替换过。”她撕下标签纸,背面胶痕在紫外线下显出模糊字迹——像是用过期修正液写的“CD-2018”。

叶柠的笔记本被酸雾沾湿,匿名速写本的边缘突然卷起,露出夹层的电路图——与陈晚石膏像内的微型电路拓扑结构完全一致。林夏用游标卡尺测量腐蚀孔洞:“鞋面纤维断裂方向符合45度角溅射,说明液体是被故意泼洒的。”

食堂餐桌上,林夏用筷子蘸着紫菜汤写下反应式:“CD-2018可能是实验编号。”江以弦用手机查询校档案系统:“2018年化学组唯一带CD编号的项目是《晶体缺陷研究》。”

叶柠的餐盘反射阳光,在墙面投射出滴定管的衍射条纹。苏眠用吸管测量条纹间距:“根据光栅方程计算,管壁刻线间距约0.1mm——普通滴定管的正常精度。”她突然翻开校历,“五年前的今天,陈晚在实验楼天台拍摄过晶体生长延时摄影。”

江以弦亮出手机监控画面:凌晨两点有人影潜入药品库,背包侧袋露出半截移液管。画面放大后可见那人左腕戴着校运会纪念手环——2018年款早已停产。

锈蚀的铁门把手留有新鲜油渍。林夏用指纹粉显影:“右手食指有灼伤疤痕,指节间距符合成年男性特征。”江以弦突然扯下手套,露出左手背的旧疤痕:“五年前我作为实验助手时,浓硫酸溅到手上留下的。”

叶柠用紫外线灯扫射地面,发现几滴干涸的硝酸银溶液痕迹。江以弦按标准流程配制0.1mol/L NaCl溶液,滴加硝酸银后生成正常絮状沉淀。“这才是符合课本的中和反应。”林夏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沉淀物是氯化银立方晶体,无异常掺杂。”

暮色中,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滴定管,在天台水箱投射出普通光斑。苏眠指向实验楼三层的窗台:“五年前陈晚拍摄用的三脚架痕迹还在,地面螺丝孔间距15cm,符合标准器材规格。”

化学仪器室内,老式离心机发出嗡鸣。江以弦拆开转子,夹层里掉出半张烧焦的报名表——2018年全国青少年化学创新大赛初赛名单,陈晚的名字被黑笔划去。

“当年有人调换了她的硫酸铜样品。”林夏用色谱仪分析残留液,“纯度降至97%,导致晶体生长实验失败。”她举起紫外灯,离心机外壳浮现模糊字迹:“当实验误差超过3%,数据就失去价值。”

叶柠翻开发黄的实验报告,五年前的原始数据与誊抄版对比发现:比旋光度数值被篡改,小数点后第二位全部加1。江以弦用滴定管向烧杯滴加酚酞,溶液在月光下变成淡粉色:“这才是真实的终点颜色。”

沈老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保温杯里的茉莉茶香混着实验室的酸味:“当年调查组认定是操作失误,但现在看……”她轻敲离心机外壳,一枚生锈的螺丝钉脱落——正是五年前失踪的器材编号牌。

12月13日,晴

①滴定管误差应在±0.02mL内

②浓盐酸挥发速率:1.3mL/h(25℃)

③硫酸铜晶体含水率理论值36.1%

④有些真相像中和反应,终点终会显现

(夹着烧焦的实验报告残片与移液管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