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不见的讨好行为

在本书酝酿之初,我跟朋友们就讨好型人格这一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一位伙伴表达了她的观点,她认为生活中鲜见纯粹的讨好型人格。而另一位朋友则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她主张从多维的社会视角来剖析这一现象,比如:出于利益的驱使,某个职业会讨好另一个职业;出于生存的目的,某个族群会去讨好另一个族群。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际关系,各种微妙而复杂的互动,都不乏讨好的影子。

我深感其言之有理。事实上,讨好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对这些讨好行为选择了视而不见,或是习以为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因此,不少身陷讨好型人格困境的朋友,对自身行为中的讨好倾向浑然不觉。他们就如同行走在茫茫雪原之上,眼中只有前方无尽的洁白,却未曾留意到积雪之下,那坚韧不拔、默默生长的草根。这些草根,虽不为肉眼所见,但其存在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比喻,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讨好型人格者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真相。

也许,你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讨好型人格;也许,你敏锐、聪慧,对自己的讨好行为已经有所察觉。

不管你是哪一类伙伴,当你读到这里,我想恭喜你,你已经触到了看见讨好的“开关”。

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有或者已经有讨好型人格的某些习惯,你要知道这份意识非常宝贵。

讨好,就像一个开关,它带着原始的印记,控制着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有时,它能带给我们一些人的接纳;有时,它却让我们作茧自缚,把真实的需求藏在了最深处。

你可以选择开启它,也可以选择关闭它。

然而,若长期将讨好的开关置于开启状态,心灵的能量源泉,那原本电量充沛的电池,终将在无休止的消耗中逐渐枯竭。因此,要学会适时地调整与平衡,让心灵得以呼吸,让真实的自我得以绽放。

讨好者的八种表现

李悦是个典型的讨好者,但她对此却一无所知。

李悦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乐于助人,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她的工作是客户服务,她每天都尽全力确保客户满意,哪怕是一些过分的要求,她也总是耐心地完成。

在工作中,李悦总是加班到最晚的人,她觉得自己多做一点儿,就能赢得更多同事的赞许和领导的认可,即使有时候她感到很累。

在朋友面前,李悦总是最善解人意的人。她会在微信朋友圈回复朋友的每一条动态,总是主动帮助朋友们解决问题。她害怕拒绝别人,担心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别人,或者是失去朋友。

同事和朋友都说她是老好人。

然而,李悦的内心并非如她表面那样无忧无虑。她常常感到疲惫,因为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总想让每个人都开心。

一天,她的好朋友小敏对她说:“小悦,讲真的,有时候跟你在一起,我压力挺大的。”

李悦问:“啊?怎么会?我觉得我还是挺好相处的呀。”

“你人是挺好的,但有时候也不要太讨好别人呀。”小敏直言不讳。

李悦震惊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讨好别人。

李悦忙着为他人考虑,却没时间自我反思。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尔菲神庙的铭文。

讨好者,最需要的是认识自己。

下面这八种讨好行为的表现,你是否有呢?

你过度为他人着想

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家庭中,你可能会放弃个人的兴趣或职业发展,只为了照顾家人;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请求,你能帮就帮,即使自己手头的工作积压了很多,你也先想着同事的需求。

你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强烈的同情心和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你能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需要,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你的体贴。

你同意其他人的意见

部门聚餐,当菜单到你手里时,你总是说“你们点吧”“我都行”;领导开会,同事提了一个点子,尽管你不太同意,但你还是迎合地说“不错不错,挺好的”;轮到你发言时,你感觉自己底气不足,紧张、脸红,常常使用“也许”“可能”之类的模糊语言,以降低自己的观点被反驳的可能性。

回想一下:上一次他人向你征询意见之时,你是否秉持着真诚之心,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便预见对方可能不会欣然接受,甚至这可能会与多数人的立场相左?你是否善于倾听周围人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不管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

你发现自己很难说“不”

你总是接受不属于你的额外任务,即使手头上工作都快忙不过来了;“行!”“没问题!”“放心吧!”,你经常承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儿,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考虑拒绝别人时,你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或者焦虑感,担心拒绝会伤害对方或破坏双方关系;拒绝的时候,你会想很多的理由,以便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拒绝是合理的,避免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你经常过度道歉

“不好意思!”“对不起。”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说“对不起”太多了?你是否经常为一些并非你的过错的事情,或者你没办法控制的事情道歉?

你对冲突感到不舒服

你几乎不会主动挑起冲突,甚至害怕冲突。当有冲突发生,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屈服和道歉,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冲突。

事实上,你时常用尽全力去避免冲突。

你缺乏主见

做决定的时候,你往往有些犹豫不决,没有办法果断抉择,做决定常需要别人推一把,常因为瞻前顾后而错失机会;你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一有事就总是找身边的人商量。

每次都在纠结、犹豫,每次都会害怕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你总是寻求外界的认可

把他人看得很重要,把他人的意见也看得很重要。

别人说你不好,你就不开心;别人说你好,你就很满足。

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赞美、感谢?

你是否总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关心?

你缺少界限和原则

你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恨不得替他人把事给办了,热心肠是你的标签。有时候你会过度分享个人信息,比如个人隐私,感情生活等;有时候也会过度依赖伴侣或者朋友。

当别人在你的生活里指手画脚时,你没有或者很少感觉到自己的界限受到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