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好消息接踵而至
- 大明柱国:从清廉知县开始
- 再不写书了
- 2150字
- 2025-04-06 19:35:10
“离开?”周维岳一脸茫然。
“嗯……”萧令仪低声,似乎觉得这样有些扰了游湖的雅兴,但依旧指着那群学子解释道:“他们……他们看令仪的目光……不好。”
周维岳愕然。
但随即,也就恍然大悟。
倒不是这些学子们的目光有多么淫邪,对周维岳来说,这些学子们的目光大约也就是后世街头上看到个美女的惊艳眼神。
可这种眼神对于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却显得有些“轻浮”了。
尤其萧令仪还是个有婚约在身的女子。
周维岳忍不住调笑:“那在下看萧小姐的目光可比这些学子们要炽热的多了,萧小姐可有不适?”
萧令仪瞬间低下了头,秀发间晶莹的耳朵上也晕开了一抹红云,也不知道是落日的余晖落了上去,还是少女的心事扬了起来。
“周公子……与我有婚约在身,周公子便是怎么看我都是正常的,令仪……令仪也很欢喜周公子的眼神。”
嘿嘿。
周维岳偷偷一笑,再也忍不住,伸手,将萧令仪的小手抓起。
初时,那只小手惊慌了片刻。
可在被周维岳完全握住之后,便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反过去轻轻的握住了周维岳的手。
萧令仪的头也抬了起来,目光坚定的看着周维岳:“执子之手。”
周维岳一愣,温和笑道:“与子偕老。”
……
夜色渐浓,周维岳也就屁颠屁颠的回了汪记。
可不敢在画舫上过夜,这年头的家教比后世的网文审核还严,萧令仪若是彻夜未归,恐怕第二天坊间就能传出小姑娘贞洁不保的流言。
花未开,不堪折。
周维岳将记载董彦杲罪证的账簿珍而重之的藏了起来。
这东西不宜现在交给朱元璋。
老朱修缮济南府学的命令刚下来,自己这头就把罪证给提交了上去,很容易让对方怀疑这本身就是针对董彦杲的局。
反倒不美。
估摸着萧老让小丫头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将这东西拿出来也有这层意思。
收好账簿,时日也不早了,周维岳便沉沉睡去。
……
翌日,清早。
好消息接踵而至。
汪泰鸿找来了近百个民间匠人,有这些人在,即便是轮班匠那边调度慢了些,修建济南府学的工作也能先开展起来,至少先修些亭台阁楼的不成问题。
“找匠人这活儿倒是轻松,工匠们一听这活儿是朝廷牵头,周大人您主持,那叫一个群情踊跃呐!”汪泰鸿极其夸张的恭维。
周维岳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人什么时候才能掌握正确的拍马屁方式?
工匠们热情那分明只是单纯的因为这活儿是朝廷牵头的,跟自己有个半毛钱关系?
自己在这济南府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便是周维岳三个大字说出去,怕是旁人也该疑问一句“周什么岳?”
这名头能有什么用?
“另外,周大人果真是料事如神呐!今日户部便有了消息,称近日坊间有人哄抬物价,要针对这部分人进行处罚和关押呢!”汪泰鸿一脸激动。
户部这样的大头出面,这场物价波动必然很快就会过去。
到时候即便其他商人继续对徽商打压,但至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难熬了。
倒是周维岳毫不意外。
虽然物价的波动看似只是其他商人对徽商的打压,但实则暗潮涌动之下,是整个山东的“浙东党”和“淮西党”之间的竞争。
也或者说是自己那岳祖父和董彦杲的交锋。
董彦杲为了拖延翻修济南府学的工期,让其他商人们虚抬物料价格——他作为上一任翻修济南府学的主持人,自然知道翻修济南府学需要哪些物料。
而萧老则是直接搬出户部和《户律》,飞速的将这事儿给镇压了下去。
那位岳祖父虽然嘴上说着让自己走投无路,但实际上……
自己也不是孤军奋战呐。
周维岳心头一暖。
“还有什么事儿要汇报的?”
汪泰鸿嘿嘿一笑:“老爷您真神了!竟还知道小民心中所想……”
“你可别就着老爷的马腿猛猛拍了!你这话莫不是想说老爷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周维岳忍不住打断:“你啥时候能把马屁拍的舒坦些,再来说这些客套话!”
汪泰鸿立马讪讪一笑:“另外一件事便是老爷先前说的策划,小民也已经开始实施了,这不,小民就拿了个样板来给老爷把把关。”
说着,汪泰鸿从怀里摸出一把折扇。
周维岳顺手接过,甩开扇面。
扇面上倒是未题一字,只是折扇其中一根扇骨的末端上用极小的字体写着“济南府学同款楠木”几个小字。
汪泰鸿轻声解释:“这扇面上的内容还未确定,不过就是随便画些山水图,再题些字上去就成,倒是这‘广告’的做法儿,小民可曾做对了?”
周维岳点了点头。
这几个小字藏在扇骨的末端,平常手持着根本看不出来,丝毫不影响扇子本身的美观。
若是以后汪记做大了,这几个小字便是隐藏款的“证书”,退一万步说,即便以后汪记的招牌垮了,这几个字被攥在手心里那也没人知晓。
“不错,不过关于扇面这点……老爷倒是有个建议。”
“噢?”汪泰鸿瞬间来了精神。
这广告的法子已经让汪泰鸿惊为天人了,如今的汪泰鸿只觉得周维岳嘴里冒出来的点子每一个都是真正的“金玉良言”。
现在听到周维岳又有建议,立马竖起耳朵倾听,生怕错漏了一个字。
“老爷我不懂画成一张扇面所需的颜料价格和画工费用,但想来应该也不低吧?”
“恩。”汪泰鸿点头道:“寻常扇面用的徽州松烟墨,每两价格大约也就是二十文钱,若是上好一些的扇面用上石青、朱砂什么的,这价格大约能到五十文甚至上百文。
“至于画匠们的工钱……每日约莫十到二十文,简单些的扇面也就半日的光景就能绘出。”
周维岳点了点头道:“这还没算折损吧?”
画扇面这活儿可不是每次绘画必定成功,若是失败了,也就意味着一张扇面彻底无用了。
“恩,不过这其中的折损倒也可以忽略不计,寻常画匠便是画上百八十面的,也就有个三五张的折损罢了。”汪泰鸿点头应道。
“老爷这法子……不光可以省去折损,甚至连颜料和画匠的工钱都能一并省去了!”
周维岳自信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