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诸葛瑾

果然,当王融问出这个问题之后。

步骘便向王融推荐了两个人。

一个诸葛瑾,一个严畯。

其中,诸葛瑾是琅琊人,严畯是彭城人,皆为徐州人士。

“骘上次与二人通信时,子瑜说要在今年六月返回琅琊家乡......”

步骘说道。

王融算了算日子,如今已经是五月末六月初了。

“好。”

于是他安排了心腹返回琅琊,等候诸葛瑾归来。

“至于曼才,其人在江都城中。”

步骘和卫旌此次前往下邳寻找出仕机会前,也联络过严畯,他们希望同是徐州人的严畯,也和他们一起到下邳碰碰机会。

只是当时严畯说要去拜访一个同是彭城籍贯的智者,婉拒了步骘。

“好。”

王融依旧点头,当即以朝廷尚书台名义,征辟人在江都的严畯。

一段时间后。

下邳城外,从江都而来的严畯,与从琅琊老家同来的诸葛瑾在官道上不期而遇。

“子瑜。”

“曼才!”

二人相视一笑。

“君至下邳何事?”

严畯笑问诸葛瑾。

“当与曼才一致。”

诸葛瑾亦笑。

笑声过后,二人联袂进城,抵达了城中卫尉府邸。

王融在府上招待了他们。

当场聘琅琊人诸葛瑾为卫尉属官,严畯则按照原本的征辟计划,进入尚书台中。

事已办妥,王融又设宴款待二人,并请步骘、卫旌两人过来作陪。

宴席间欢声阵阵,笑语不断。

“当时我们在江东游学时,便已经畅谈过今日场景。”

步骘笑着说道。

“不曾想当时的设想,竟然映照进入现实之中。”

严畯也是唏嘘不已。

那时候,四人泛舟长江,登临钟山,畅谈着今后若能同为幕僚,该是何等幸事。

而这幸事,随着王融的屡屡征辟,而竟然实现。

琅琊王氏,借朝廷的平台,将四人聚在一起,共同出仕,皆为同僚。

“有劳卫尉一番苦心。”

诸葛瑾开口感激。

他和王融都是琅琊人,方今琅琊人也是朝廷势力的重要组成群体之一,极为得势。

和绝大多数世家子弟一样,诸葛瑾内心里也秉持着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的想法。

本来,他的父亲诸葛珪病故之后,诸葛瑾认为琅琊诸葛氏的落寞在所难免。

所以诸葛瑾想着渡江南下一边游学一边寻找出仕的契机,好为二弟、三弟打下一些物质基础。

谁知道叔父诸葛玄经王融、刘备的运作,顺利成为了新的泰山郡守。

而琅琊人又有着迎接天子圣驾的不世之功,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诸葛瑾选择离开江东,回到徐州的举动。

“我等皆谢过卫尉栽培。”

步骘、严畯、卫旌等人,也都一一表态。

“今日之景,实为幸事。”

王融满意点头。

作为琅琊人,作为徐州人,王融绝对是优秀的领头人。

自己靠着琅琊士族起家,将天子迎回了徐州后,又想方设法让每一家徐州士族门阀势力吃好喝好。

大家围绕着共同的徐州人利益而竭诚合作。

这是王融一开始就设想好的局面,也是绝大多数徐州士人门阀想要参与进来的局面。

一起维护,同进共退。

随着加入徐州朝廷势力的人才越来越多,王融和陈登两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忙活。

他们将一部分事务分割出去,交给专门人才打理,尽量让更多的士人家族享受到徐州朝廷所带来的好处。

其中,王氏、陈氏内部有些子弟颇有怨言。

他们认为,既然琅琊王氏、下邳陈氏已经是徐州朝廷里的顶尖存在,那么两族子弟应该全面掌控每一丝利益才对。

对于有着这等想法的族内子弟,王融、陈登两人单独召见了他们,进行会谈。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片天穹底下,没有任何一个士族能够全据所有的好处。”

“不然的话,袁氏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的门生故吏呢?”

“难道袁氏族内子弟,就没有想过要代替那些门生故吏吗?”

王融很有耐心。

家族靠子弟组成,要庇护子弟,要为子弟的犯错兜底,而子弟借靠家族、扶持家族、壮大家族,双方历来是相辅相成。

“实际上,袁氏能有今日风光,恰巧靠的就是那些遍布天下,充于四海的门生故吏。”

他告诉这些思想觉悟不足的族内子弟,劝诫他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势不可用尽,万事都要留有回旋的余地。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经王融的竭力劝导之下,觉悟不高的子弟,也渐渐升华了思想,唯王融马首是瞻。

“你们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王融好生安抚了众人,又叮嘱他们不仅要和徐州内部的其他士族交好,还要与东郡、吴郡、颍川郡、沛国等地的士族门阀多多往来。

当大家的利益都一致的时候,步伐便会一致,心思便会一致。

诸般人马,方能拧成一股绳。

这类精神建设工作,王融时常在做。

前进路上,他不希望任何一个势力掉队。

以至于他的卫尉府经常宾客满座,人影重重。

门槛几乎被磨蹭得光滑锃亮,进进出出的身影络绎不绝。

张飞更是王融宴席上的常客。

只要卫尉府上有宴席,就必有张飞的身影,除非张飞执行任务去了。

“俺寻思着是不是要搬到先生府上住下来。”

酒后真言,这的确是张飞的真实想法。

“翼德能来,自然是欢迎至极。”

王融笑道。

但张飞终究是没有搬进王融的府邸居住。

因为刘备和关羽的缘故。

刘备这段时间心思重重,伴随着徐州朝廷的日渐强盛,他内心里的忧虑不减反增。

哪怕他官至前将军,更是当今天子的皇叔,可在朝廷上说话的分量都远远不足。

以琅琊王氏、下邳陈氏为首的士族团体,才是朝廷的真正决策人。

他们团结了绝大多数的兵马势力,手中又掌控着极为精锐善战的部曲、将领。

像如今徐州朝廷麾下的诸多猛士,如徐晃、太史慈、周泰、蒋钦、甘宁、徐盛、朱桓、董袭等等,都是王氏的羽翼、爪牙。

又如贾诩、鲁肃、董昭、钟繇、刘晔、步骘、诸葛瑾、严畯等贤臣,皆为王氏心腹。

跟着刘备从豫州过来的陈群,本身就是士人群体,跟王融、陈登他们是一伙的。

刘备愁啊,汉室,视乎已经不再是刘氏的汉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