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府的“慈善”支出分析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红楼梦
- 牧野格桑
- 2124字
- 2025-03-26 14:45:12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了聊贾府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发现这贾府为了维持其庞大的家业,真是操碎了心。今天,咱们就接着《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来扒一扒贾府的“慈善”支出,看看这贾府,是如何花钱做“慈善”的,这“慈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逻辑。
话说这《红楼梦》第六回,乡下老太太刘姥姥,为了生计,硬着头皮来贾府“打秋风”,也就是来求接济。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像一颗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我们得以窥见贾府的“慈善”支出,以及这种支出背后的复杂性。那么,贾府是如何对待刘姥姥的?他们的“慈善”支出,又有哪些特点和问题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一、刘姥姥的“求助”: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
要分析贾府的“慈善”支出,咱们先得从刘姥姥的“求助”说起。这刘姥姥,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乡下老太太,她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她的这次“求助”,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
摸清“客户”需求:刘姥姥进荣国府之前,先通过女婿的关系,摸清了贾府的情况,知道贾府喜欢讲排场,好面子,也知道贾府的“客户群体”是谁,那就是贾府的那些太太奶奶们。
找准“痛点”:刘姥姥深知,直接哭穷要钱,效果可能不佳。于是,她采取了迂回战术,先是吹捧贾府,投其所好,然后又适时地卖惨,博取同情,可谓是找准了贾府的“痛点”。
提供“增值服务”:刘姥姥进府后,不仅姿态谦卑,言语讨巧,还主动讲一些乡下见闻,逗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开心,这就像是提供了“增值服务”,让贾府觉得这钱花得值。
刘姥姥的这一系列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她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成功地引起了贾府的注意,并最终获得了资助。
二、贾府的“慈善”支出:一场“面子工程”?
那么,贾府是如何对待刘姥姥的呢?他们的“慈善”支出,又有哪些特点呢?咱们来仔细分析分析。
施舍的“对象”:贾府的“慈善”对象,主要是他们的亲戚,或者是和他们有一定关系的人。像刘姥姥这样的远房亲戚,贾府才会勉强施舍一些财物。这说明,贾府的“慈善”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不是普惠性质的。
施舍的“方式”:贾府的施舍方式,主要是直接给钱给物,而且往往是在比较公开的场合。比如,王熙凤给刘姥姥钱,就是在众人面前给的,这说明,贾府的“慈善”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施舍的“金额”:贾府给刘姥姥的钱,虽然对于刘姥姥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于贾府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这说明,贾府的“慈善”支出,在其总支出中占比较小,并不是贾府的主要支出。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贾府的“慈善”支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表演性,更像是一场为了维护家族面子的“面子工程”。
三、贾府“慈善”支出的经济学分析:炫耀性消费与“搭便车”
贾府的“慈善”支出模式,在经济学上,可以用“炫耀性消费”和“搭便车”这两个概念来分析。
炫耀性消费:贾府的“慈善”支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是一种典型的“炫耀性消费”。通过施舍一些财物给亲戚,贾府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慷慨和大方,从而维护自己的家族形象。
搭便车:贾府的“慈善”支出,往往是在比较公开的场合进行的,而且施舍的对象主要是亲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搭便车”行为。贾府希望通过少量的支出,来维护家族的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种“炫耀性消费”和“搭便车”的“慈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为贾府带来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四、贾府“慈善”支出的问题:效率低下与道德风险
贾府的“慈善”支出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效率低下:贾府的“慈善”支出,往往是直接给钱给物,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容易造成浪费和滥用。比如,刘姥姥得到的钱,有多少真正用在了刀刃上,贾府并不关心。这种缺乏监督的“慈善”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慈善”的最大效益。
道德风险:贾府的“慈善”支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表演性,这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一些人可能会利用贾府的好面子,故意装穷卖惨,骗取贾府的资助。比如,刘姥姥的儿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她来贾府“打秋风”,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给儿子谋福利。这种“道德风险”,会使贾府的“慈善”支出失去意义,甚至助长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五、贾府“慈善”支出的深层原因:等级社会与家族政治
贾府的“慈善”支出模式,是当时等级社会和家族政治的产物。
等级社会: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的地位和财富是由其出身和权力决定的。贾府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其“慈善”行为,实际上是在维护其统治地位。他们通过施舍一些财物给穷人,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
家族政治:贾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斗争。贾府的“慈善”支出,也是家族政治的一种表现。通过施舍财物给亲戚,贾府可以拉拢人心,巩固自己的势力,从而在家族斗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总而言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让我们看到了贾府“慈善”支出背后的复杂性。贾府的“慈善”,更多的是一种为了维护家族面子的“面子工程”,存在着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慈善应该是普惠的、高效的和可持续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