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张忠良
- 1947字
- 2025-04-16 15:29:31
第一节 社群的本质
当今整个互联网及互联网行业都在朝着圈层化发展。企业想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营销,就必须先把目标用户固定在自己的圈层里,也就是要先聚合用户,建立社群。
一、什么是社群
请选出以下哪些属于社群?
A.奔驰车主
B.同一天去泰国旅游的人
C.学校的学生会
D.某个品牌的高级会员
E.考研交流会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E。为什么?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A、B、D三个群体都有相同的标签,符合群体的特征,但他们之间缺少关联性(既没有相关联的场景,也没有可供关联使用的工具)。换句话说,他们除了有相同的标签外,并没有形成稳定且持续的关联性。因此,无法形成社群。
而C和E,他们不仅有相同的标签,还具有相同的关联场景(在同一个集体)和可供关联的工具(例如微信群、QQ群,便于交流工作、经验等)。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且可持续。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社群是以一群人为载体,把一群拥有相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人聚合在一起,并且围绕这个共同点,进行不断的交流、互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只有找到自己所属的群体,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躁动和焦虑。所以,社群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归属感。
二、社群聚合的目的是用户关系的递进
在传统的市场领域,企业与客户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所以那个时候的用户基本等于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颖的营销模式出现,“用户”这个词也是这时候出现的。这时,企业所要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客户。因为互联网的运作方式与线下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客户是指购买产品的人,但不一定使用产品,而用户则是指使用产品的人。当用户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价值挖掘的机会就出现了。
在存量运营时代,企业把目标用户聚合在属于自己的圈层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目标用户培养成企业的铁杆粉丝。通过对目标用户进行价值内容等的输出,使企业拥有更多铁杆粉丝,这才是社群运营实现用户关系递进的最终目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户关系递进,企业最终获得的是铁杆粉丝,而不是泛粉。首先,铁杆粉丝必定是从核心用户中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需要认可你的文化、价值观;其次,需要从情感和行动上给予你无偿的支持,在持续购买你的产品的同时,还会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并乐意向你分享他的影响力,成为你的“义工”和“宣传员”,帮助你更好地宣传产品;最后,他们从内心深处与你荣辱相随,会帮助你收集、解决其他用户的问题,也会帮助你去培养和教育用户,并把他们发展成为新的粉丝、新的潜在客户等。
当我们运营社群的时候,如果只是注重具体的玩法,比如渴望通过裂变轻轻松松建几个百人的群,然后通过给予一点试用品、领张优惠券、上一节免费的课程等,就期望能够实现高付费的转化率,这个想法明显是不现实的。因为在运营过程中,你无法辨别这些动作、内容输出,是否有助于让你们之间的连接从弱关系扩展为强关系,是否有助于用户关系的递进。
之前笔者给一家企业提供运营咨询,这家企业规模不大,却拥有大大小小2000多个社群,总用户数60多万。这个数据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耀眼的,但是其成交转化、价值产生却有点惨不忍睹!经深入了解后发现,所谓的2000多个社群,其中90%可以被判定为“死群”。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为了做社群而做!这家企业即使聚合了足够多的用户,也依然无法产生价值。
三、社群活力的本质是用户注意力
为什么有的社群可以一夜成交百万,而大多数的社群最终会变成“死群”?套用鱼塘理论来解释:想要在鱼塘里养鱼,你首先得确保有活水!活水才能养活鱼、养好鱼!所以,想要实现社群用户价值连接和关系升级,先要确保社群有足够的活力。
所谓的社群活力,本质上等同于用户注意力。你的社群能否引起用户关注,让其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决定了你的鱼塘内的活水质量,也进一步决定了你的连接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用户关系的递进。
相信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一天,自己突然被莫名其妙地拉入一个社群。一进入这个社群,就看到群主刷屏式地发送信息,有些是疯狂发广告,有些会发一些看上去比较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不管哪一种,我的选择基本是很快退出来!即便偶尔碍于邀请我进去的朋友的面子,没有第一时间退出,我也会选择将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
于是,结果变成了虽然我依然在这个社群里,但是跟一条死鱼没有什么区别,我对于企业而言毫无价值,因为它并没有抢占我的任何注意力。
要知道,在传统的线下社群中,空间是一种容器,因为有了空间,所以社群才有了运营的余地。而在线上,时间才是容器。用户愿意为你花费多少时间,也就等同于把多少注意力交给了你。
可能会有人质疑,觉得自己的社群每天分享的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先不说你所谓的价值对于用户来说是不是有吸引力,即便真的是好东西,在刚进入社群,彼此之间还处于弱关系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在不熟悉你的情况下花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