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教育的基本理论评述
2.1.1 教育的含义
中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受韩愈《师说》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长期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但对教育的定义仍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近20年来国内出版的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中,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仍是众说纷纭,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先从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说起。夸美纽斯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把教育看作一门艺术,是一种很有新意的看法。[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4]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被称为“传统教育”。[5]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关于“教育”的含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李剑萍等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传递生产生活经验、传承社会文化的基本途径。[6]徐厚道等认为,教育作为特定的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广义的教育是包含学校教育在内的一切形式的教育。[7]
对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和解释也就不同,定义者总是从某一视角提出对教育的理解。从前面简要介绍可以看出,历史上各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很大程度上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哲学观点提出对教育的解释,都没有给教育以完整的定义,有的从教育现象的角度,有的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有的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有的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比如杜威就是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对教育进行界定的,而斯宾塞则是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的,这样得到的结果自然就不可能一致。
第二,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人们对某一概念的定义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历史事实。由于不同主体的经验及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和理解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经验和历史事实来界定某一概念便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第三,不同的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对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诠释也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在中国古代“修道之谓教”,教育的含义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德育。到了近现代,由于知识的大量涌现,各个学科纷纷产生和成熟,教育的智育化倾向日甚,智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教育的内涵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育概念的界定当然也就与古代有所差异。
第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从而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
2.1.2 教育构成
首先,从教育内容看,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方面。
(1)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对教育消费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良好德行的活动。学校的德育是引导教育消费者认识道德规范,指导教育消费者道德实践,培养教育消费者品德的教育。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非常重视对年轻一代政治、思想、品德的要求,都高度重视德育,因为德育使每一个个体可实现某种需求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智育:智育旨在育智。智力是一种由天赋、策略、知识等因素合成的能力。智育的任务,一是授予教育消费者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二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智育对帮助教育消费者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实际本领,优化个性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有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智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其他各类教育都必须建立在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之上。
(3)体育:体育是授予教育消费者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人的身体素质、灵敏度、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使其能精力充沛、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否则,不仅会直接影响德、智的发展,甚至还会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损失。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向教育消费者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成熟,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4)美育:美育是培养教育消费者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在净化教育消费者心灵,激励教育消费者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事物,促进教育消费者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可以开发人类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把一个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激发出来,并使之升华、丰富,同世界产生一种内在的和谐。没有美育的熏陶,没有丰富、高尚、美好感情的浸润,其他素质就难以具有极为生动的内涵和无比坚实的基础。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音乐、美术、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教育消费者的生活,丰富教育消费者的情感,培养教育消费者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教育消费者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形成劳动技术方面的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需要,它可以使教育消费者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为就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强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与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与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所要求的高度。
上述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如果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品德培养,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是个“危险品”,因此一个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相反,如果只强调德育消费,而忽视智育消费,教育消费者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未能很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这样的 “产品”就是个“次品”。
其次,从教育的层次结构看,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技术教育、专科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中学教育之前的学校教育在很多国家被规定为义务教育。
2.1.3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理论界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界定。例如,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8];“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9];“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10]。教育目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于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以后,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新人”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它规定了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人才。[1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规定的,或者通过国家授权的特定组织规定的,它通常反映了国家或者社会对理想人才的需要。关于狭义的教育目的的概念,还有其他一些表述。例如,有的表述为:“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12]《教育学基础》表述为:“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13]《教育学》表述为:“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14]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上述理论本质大致相同,皆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的根本要求,在内容方面,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育功能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同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结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教育功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看待教育在人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有助于在教育工作中有效改进和发挥教育的作用。
邵宗杰等认为教育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育人这四个方面的功能,这种论述显得较宽泛。[15]事实上,教育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功能,各种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人和社会。周金浪从教育功能的性质和基本层次两个角度,将其分为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16]
(1)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前提下,这就是教育要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教育功能的性质来划分,对人和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和影响的是正功能,反之则为负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然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遵循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发挥教育的能动作用,才能使这种促进功能真正实现。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人们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即教育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