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郑伯翰吃屎的?
- 贬妻为妾?转嫁纨绔王爷被宠上天
- 大米油
- 2554字
- 2025-03-14 12:18:50
郑伯翰站在朱家大门前,看着朱家的门匾。
今日,他要把朱澜哄回去。
他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是年轻官员当中的表率,官途坦荡,他不信朱澜看不上自己。说什么退亲,不过是女孩家的小心思,希望博取自己的注意力,和杨尚心争宠。
女人家就是麻烦,还没嫁进来呢,就开始争了。
朱澜虽是大家闺秀,父亲朱淳也曾考中进士,也曾为官,但是她不如杨尚心善良,不如杨尚心温柔体贴,还没有杨尚心名气大。杨尚心施粥那件事对他官场大有帮助。这等女子,才是男子的良配。
想到杨尚心,郑伯翰心头一暖。
那是个可人的女子。
他和朱澜定亲太早,亏待了杨尚心。
所以,朱澜,注定是比不过杨尚心的。
谁让朱澜只是个普通女子,她只能为妾。
帮不上男人的女人,都是废物,是垃圾,是奴婢。
李公给自己两万两银票,郑家就给朱澜提供一个避风港,她应该感激郑家。
对此,郑伯翰心里仅存的一点儿愧疚之心都消失了。
朱家门房引着郑伯翰去了朱老夫人的荣恒院,他站在厅堂内恭恭敬敬给朱老夫人行礼:“老夫人安好。”
他是青年才俊,又是官身,朱老夫人看得眉开眼笑:“坐,坐。”
郑伯翰坐在朱老夫人下首:“老夫人,我母亲身体未愈,她老人家习惯朱澜伺候。朱澜心胸狭隘,我说了她两句,她就和我闹脾气跑回来。还请老夫人劝她回去。”
朱老夫人随即命人叫朱澜过来。
朱澜冷冷站在厅堂门口,看着郑伯翰:“郑大人可是来退婚的?”
她眼神坚定,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郑伯翰站起来,说话毫不客气:“朱澜,你可适可而止吧。我母亲身体不适,你早点回去伺候她老人家。给你个台阶,你就赶紧下。”
朱澜一脸愕然:“怎么郑大人记性这么差?昨日那一巴掌白挨了?难道是我打得太轻?”
郑伯翰走到朱澜身侧:“别闹了。我母亲说了,只要你回去,一切都好商量。”
朱澜挑眉:“让杨尚心做妾?”
郑伯翰皱眉:“不,你依旧做妾。不过,母亲看在你辛苦伺候她的份上,让我每个月多去你房里几次。尚心她心地善良,绝不会为难你。到时候,你生的孩子,可以养在她名下,记做嫡子。”
朱澜歪了歪脑袋:“是么?我的孩子,还要让别人养?郑伯翰,我可没那么贱。”
郑伯翰怒道:“朱澜,你赶紧跟我回去。你这里,我可不会来第二次。”
朱澜让开一步:“好走不送。”
郑伯翰:“……”
他何时被人这么下过面子?
郑伯翰甩袖而去。
目睹了这一切的朱老夫人目露不满:“朱澜,告诉你,退婚这事儿你就别想了。你也不想想,你都进郑家伺候了人家老太太半年多,京城的人谁不知道?在世人眼里,你已经是人家的儿媳妇了。你这般不洁的女子如果退了婚,谁会娶你?谁敢娶你?”
朱澜说道:“我可以不嫁人。”
朱老夫人一掌拍在茶几上,掀翻了茶杯:“胡闹,由不得你。李家怎么教你的,让你这么野性难驯?”
朱澜说道:“祖母,郑家是个大坑,我此生有幸,既然跳了出来,就绝不会再跳进去。不退婚,毋宁死。”
朱老夫人气得两眼发直,苍老的手指着她:“那你就去死。你怎么不去死?”
朱澜:“祖母说笑呢?我为何要死?死也是他们那边死,是他们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这个婚,我是一定要退的。”
说完,一转身走了。
郑伯翰出了朱家,站在大街上徘徊了几圈,决定去找池长云。池长云和他有同窗之谊,手头也比较宽裕,找他借钱。
昨日答应了杨尚心,要给她五千两银子,她还等着呢。
想到杨尚心的温柔模样,郑伯翰的心头暖洋洋的,加快了脚步。
他是男人,自然不能让心爱的女人失望。
找到池长云,他今日休沐,恰好在家。
“什么?你要借钱?”
郑伯翰非常坦然:“是。借我五千两银子。”
池长云下巴都要惊掉:“多少?五千?”
郑伯翰微微一笑:“是,给尚心他们家买套宅子。赶紧给我拿五千两,他们还等着呢。”
池长云窘迫的看着郑伯翰:“你知道我一年俸禄多少?”
郑伯翰思忖了一下:“二百两?”
池长云冷笑:“想啥呢?八十两。你说的二百两,就是当朝的各部尚书都没那么多。”
郑伯翰皱眉:“那你借不借我?”
池长云无奈:“我的俸禄都在母亲那里。我可不敢去问母亲要。我只有十两,都给你。”
十两?
开什么玩笑?
郑伯翰站起来:“那就不为难你了。我另外想办法。”
他连着跑了好几个同窗那里,结果人家一听说他要借一大笔银两给未来岳父家买宅子,都表示佩服,并且说他们也没那么多银子。
郑伯翰忙了几日,一两银子都没借到。
想到心上人还在等着呢,于是这日正午,郑伯翰去找太仓署的书记,要求提前领一年的俸禄。
书记看傻子一样看他:“这位郑大人,您说笑话呢?提前领一年的俸禄?”
“是,没错。我一个月俸禄多少?”
书记说:“郑大人是大理寺少卿,五品,俸禄一年一百零五两纹银。”
这次轮到郑伯翰傻眼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年才一百零五两的俸禄。
那尚心的宅子怎么办?
“那你给我一百零五两。”
书记闭了闭眼睛:“郑大人,您真是听不懂下官的话是不是?您要提前支取一个月俸禄,可以,拿您上官的印信来,我就给您。否则,万万不能。”
这么一折腾,旁边的几个书记围上来:“怎么啦?怎么这么生气?”
书记说:“他要提前预支一年的俸禄。”
那几个人都惊呆了。
“郑大人,您没说笑吧?提前领一年的俸禄,万万不能。我朝没这个规矩。”
“郑大人,您这么缺银子?哦,我明白了,您把家里的银子都捐了。但是咱们大周明文规定,只能提前预支一个月的俸禄。咱们不能毁了规矩。”
“郑大人宅心仁厚,家里的银钱都捐光了。大人提前支取俸禄,想必遇到了难处。这样,大家都捐点儿银钱,帮郑大人渡过难关如何?”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人都后退了半步,显然是不想捐的。
郑伯翰看得分明,拉不下那个面子:“是伯翰想错了,这就不麻烦各位了。”
他走了,然而他要提前支取一年俸禄这件事却迅速传遍了京城官场。
就连裕康帝都知道了。
“郑伯翰要支取一年的俸禄,是怎么回事?”
御书房内,裕康帝捏着白子问薛从俭。
薛从俭放下一枚黑子:“郑伯翰在梅州遇到他的青梅竹马杨尚心,两人旧情难忘,郑伯翰虽有婚约,但他仍许诺要娶杨尚心。杨尚心的父亲杨宏也获得提拔,进京为官。奈何京城的宅子太贵,他们买不起,于是郑伯翰答应给杨尚心五千两纹银。他没钱,借了好几个同窗都没借到,于是去太仓署提前支取一年俸禄。不过,您老人家放心,太仓署守规矩,没借。”
裕康帝脸色不太好看:“一出口就是五千两?这人脑子有问题。他有婚约还在外头乱搞八搞?郑伯翰吃屎的?”
薛从俭:“……”
裕康帝放下白子:“你看看人家,要借钱给心上人买宅子,你呢?你那么多钱留着干什么?等银子给你下崽?”
薛从俭:“……”
看把你能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