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破旧除弊

自从朱元璋分封藩王以来,便规定,诸藩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

像朱棣这样位居北境边塞的藩王,更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边境有事,那便可以不用朝觐。

如今朱棣来朝,应天城中居所早已打扫干净。

他回到居处,将奏本往桌上一扔,随即瘫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这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处置二哥朱樉的罪行,越想越觉得,这就是朱元璋在故意针对他。

寻常百姓家中,尚且少有弟弟处理哥哥的事情,更遑论皇室,简直是叫他难办。

但事情难办也得办,这是朱元璋交代下来的任务,证明他自身能力的机会。

只是其中抉择,实在叫他心中难安。

他看向老神在在的姚广孝,问道:“老和尚,你倒是好,还俗了,又能花街柳巷流连风情了。”

“可苦了我哟,瞧瞧这奏本里写的什么,二哥犯下的罪行,上千条,看得我触目惊心。”

“老爷子给了我三天时间,你说说,我该怎么样处置,才算是合情合理?”

姚广孝切入问题的要害,直言不讳:“如何处置,关键在于陛下的心意。”

朱棣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还用你说,我在殿内就想到了,但问题就在于,老爷子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他将这些罪状都交给我,是让我秉公处置,还是亲亲相隐?”

“我现在就是在悬崖上走丝绳,下面是万丈悬崖,稍有不慎就要跌个粉身碎骨。”

“唉,你说二哥也真是,在西安就不能干点好事?瞧瞧他做的什么破事,秦王府里美人还能少了,他还去强抢民女!”

“怀胎的女人也不放过,简直是禽兽行径,他若不是我二哥,我早把他宰了!”

军中长大的汉子自然有着自己铁血无情的一面,朱棣看不惯朱樉所为。

但恰如他所说,朱樉是他的二哥,血浓于水。

如今朱标死了,朱樉这万年老二摇身一变,直接成了嫡长,身份上更是压他一头。

姚广孝拿过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瘦削的脸上难得露出几分怒容。

“若是奏本所言为真,殿下这位二哥,的确是罪无可逭。”

“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朱棣叹息一声,道:“我知道,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他连兵士遗孀都不放过,我也心中愤怒。”

“可眼下的问题并非是律法上的问题,而是老爷子的态度问题。”

“就像那帮酸腐文人,话说出来冠冕堂皇,可谁知道他们背地里是不是男盗女娼。”

“我也难啊,怎么就碰上这么个难题,他还是我的二哥,是宗人府的宗人令。”

“真要算起来,哪里有我处置他的份,只有他拿捏我的份。”

姚广孝将心底的愤怒压下,不让愤怒过多的影响思绪,他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全部串在一起,脑海中思绪逐渐清晰。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棣受到身份上的限制,即便是有所猜测,也是惴惴不安。

但他不同,光头的哪里怕有毛的,头脑能够更为理智的做出判断。

“殿下,老衲将最近在应天发生的事情,全部联系在一起之后,得出结论,你应当秉公处置此事。”

“其一,便是这道奏本!”

“从奏本的格式和文采能够看出,这道奏本并非是文臣所奏,可排除御史言官弹劾。”

“西安的官员,受秦王影响,也不会有如此胆量,敢于上奏。”

“御史言官畏惧陛下降罪,不敢上奏,地方官员唯恐祸延己身,更是只做缩头乌龟。”

“既如此,那便只有是陛下亲自下令,着锦衣卫亲往查探,这才有此奏本。”

“其二,‘论同等律’的发表。”

“陛下亲设编辑部,自己便是审稿人,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在如此绝对的话语权下,刑部尚书杨靖的文章还能够发表,说明陛下心中赞同。”

“殿下也看了‘论同等律’,知道其中最大矛头,便是指向宗室。”

“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碰陛下虎须,还能无罪,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其三,翰林学子下乡。”

“古语云文人多傲骨,其实便是这帮文人掌握着笔杆子,自然会将自己美化。”

“实际上,自唐宋后儒学兴盛以来,绝大部分文人,都摒弃了孔老二的优良传统。”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娇滴滴好似姑娘,脱离耕种不知民间疾苦更是家常便饭。”

“如今陛下强令他们下乡,他们嘴上不说,心底定有怨言,引而不发,也只是等待时机。”

“陛下百年之后,他们势必卷土重来。”

“文人掌握笔杆子,且不说陛下身后名如何,便是老百姓,也容易被忽悠。”

“陛下所行,若是得不到百姓支持,便是失败,故此陛下需要将文人和百姓,彻底隔绝开来。”

“对于宗室的处置,是其中一种手段,也是立竿见影的手段。”

“人性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四,时间!”

“殿下难道不觉得,时间太过于凑巧了?”

“你一到应天,风云变幻,编辑部创立,大明新青年报发表‘论同等律’,秦王罪证也都齐备。”

“老衲观陛下所发文章,心有所感,如今多方联系,更是有所猜测。”

“陛下所行,起码有一个目的昭然若揭,那便是在殿下身上落子。”

“陛下要殿下,同过往决裂,走在他想要殿下走的道路上。”

“殿下若是做出陛下想得到的抉择,此后事情,就如同袁珙所言。”

“若是因循守旧,亲亲相隐,恐怕无缘大宝。”

朱棣认真的听完,顿时陷入沉思。

姚广孝的话条理清晰,将诸多事件联系在一起,最终得出推论。

他心中自然是万分赞同。

观其言知其行,朱元璋所说所做,已经是言行合一。

他摇摆的目光此刻坚定下来,看着桌上的罪证,点了点头:

“老和尚你说的没错,老爷子这一番行为,锐意进取,绝非固守旧例之人。”

“因循守旧无非是重复大哥的老路,如今大哥走了,我这个做弟弟的,自然要跟随老爷子的步伐。”

“破旧除弊,便从我这位二哥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