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健康是每个人的心愿,自小到老,明亮的眼睛离不开日常爱眼护眼,更是每个人自我健康促进的必然本分。眼科医生将爱眼“干货”递送给有需要的人,也是一份责任,我有时也会对自己参与的公益科普打分,自我修正,看看怎样才可更好地帮助到大家。

从眼睛屈光度数变化来认识眼健康,是自然入门路径之一。人类出生时的眼睛短短小小的,通常是远视。眼球慢慢延长,从幼儿到学龄前,远视状态渐渐向着正视区间变化。若在眼球结构发育的敏感期眼轴过度延长,远视的正视进程被加速,可变为近视。随着眼轴进一步延长,度数会变得更高,超过600度常被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在人群中大约占5%,近视度数逐步攀升,超过1 000度,甚至超过1 800度,这样的超高度近视眼,其眼底结构发生变化的风险增加。若发生视网膜脱离或黄斑出血、裂孔等,就会严重威胁视力。

从少年到白头,眼健康需要持续不断的呵护。有些人的眼睛也许比生理年龄更显“老”。充分认识眼睛会变更老的事实,也就会更懂得针对性提前筛查、干预的重要性。成年人无节制地在电脑与手机上读写,特别在空调环境中,最容易发生干眼。人们常惋惜丰润脸庞在无节制熬夜后变干瘪无泽,却常忽视眼睛在干涸的泪河边也亟需被善待!人类平常每三四秒眨一次眼睛,若学会每二三秒眨一次眼睛,就可以减少泪液蒸发,特别是端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的人,要在平时养成“多眨一次眼”的习惯,维护滋润的眼表。

看看眼睛衰老的表现:四十岁以后“老花”不约而至,读书写字易于疲劳,看近没那么清晰了……渐渐地,五十岁左右晶状体混浊,白内障挡住入眼的光线,视觉没有那么灵敏。老去的可能还有眼底感光“底片”,视网膜如黄斑区不知何时有起皱褶的膜,视物更模糊甚至有扭曲变形。也有人的眼内水流循环也不再那么流畅,眼内压力增高损害视神经,青光眼静悄悄偷走一些视力,使得明亮的视界黯下去。有些是“上了年纪”所致,有些则不是,务必做到每年专科检查,简捷可靠的“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定期检查,就是眼健康认知转行动的标志。

上海居民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4岁,这个年龄段的术后视力可以达到1.0吗?在科学技术赋能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如今白内障是常规手术,大中城市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水平相适应,已从复明手术逐渐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术后获得清晰的远、中、近距离的良好视力可以改变“老”的状态,提升社交和工作活力,抵御衰老“眼龄”对生活的影响。对于老百姓,从健康促进的理念慢慢引导,把认知转化为行动,让他们早一点体验科技赋予的健康与光明,是眼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行涛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