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就是利用各种射线(高能X射线、γ射线、β射线、高能电子束、质子重离子等)产生的电离辐射对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手段。目前主流的放疗实现的形式有加速器(产生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钴-60放疗机(产生γ射线)和质子重离子(主要是碳离子)。另外,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放疗实现形式:①碘-125(γ射线)粒子植入进行肿瘤局部治疗;②碘-131(99%β射线,1%γ射线)注射治疗甲状腺癌;③锶-89(β射线)注射治疗骨转移瘤;④磷-32、锶-90(β射线)敷贴治疗单纯性皮肤血管瘤、海绵状皮肤血管瘤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70%以上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放疗对肿瘤治愈率的贡献已经接近手术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其对肿瘤治愈率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癌症的治愈率为55%,其中放疗的贡献为22%,但是放疗的支出却不到肿瘤治疗总体的1/10,可以说放疗是性价比最高的肿瘤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的原理

放疗是利用射线的电离辐射在肿瘤细胞内产生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会使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断裂,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无限增殖的能力,进而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电离辐射对细胞DNA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间接损伤是辐射进入人体后产生氧自由基,再由氧自由基损伤DNA。电离辐射产生的能量并不会识别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理论上会无差别杀死电离辐射释放能量处的所有细胞。

放射治疗是如何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细胞的呢?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对处方剂量的辐射敏感度不同。通常,只有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处方剂量的辐射敏感度大得多的肿瘤才适合进行放疗。也就是说,接受相同的辐射剂量,肿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的概率要比正常细胞损伤的概率高得多。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受到辐射之后大多是DNA单链断裂,很少出现双链断裂,而单链断裂可以修复。但由于肿瘤细胞死亡比例较高,所以再修复的效果要比正常细胞差。同时,放疗过程中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再群体化等因素均会影响最终疗效。根据多年来的试验与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了大部分肿瘤常规治疗每天单次2Gy左右(每周5天)的治疗方式。立定定向放射治疗(SBRT)因为选择病例特殊、设备精度高、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其治疗剂量与常规治疗模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质子重离子的物理特性不同,重离子会更多地损伤DNA双链,其生物效应与光子线放射治疗(如X射线、γ射线等)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的分次剂量与光子线放射治疗不一致。

放射治疗的原理

放射治疗的分类

放射治疗可以分为光子线放射治疗、电子线放射治疗、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及近距离放射治疗。不同类别的放射治疗,其治疗肿瘤的原理相同,但是适应证有所差别。

光子线放射治疗:

光子线放射治疗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放疗方式,常采用高能X射线、γ射线,能够治疗大部分常见肿瘤。对于不同肿瘤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部分肿瘤的治疗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子线放射治疗:

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特点是有效剂量深度在表浅处,这就补充了光子线放射治疗不能很好作用于表浅部位的缺点。电子线放射治疗最常见的临床应用是乳腺光子线放射治疗的表层补量、皮肤表浅转移肿瘤、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及瘢痕等。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是放射治疗先进的发展方向,其对射线入射方向的组织有较小的损伤,而对射线出射方向的组织基本不造成损伤,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由于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中还有许多误差因素需要解决,加上价格昂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距离放射治疗: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植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隙内进行照射,又称为内照射(常用铱-192、钴-60放射源)。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势在于治疗靶区内的剂量较高,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较低,常需要与外照射结合来治疗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治疗时间短,可以连续照射或分次照射,主要通过后装治疗机来完成。

放射治疗的特点

相对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放疗是利用射线来治疗肿瘤,那么放疗有哪些不同于其他治疗方式的特点呢?

1.涉及的学科领域及人员广泛,工作难度高且复杂,需要医生、物理师、剂量师、治疗师、工程师及护士之间良好配合才能良好执行,十分考验放疗技术开展机构的综合水平。

2.患者治疗持续时间长,放疗平均需要治疗30次,一般持续1~2个月。大部分患者在放疗期间并不需要住院,单次放疗时间为10~30分钟。

3.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射线在到达肿瘤的过程中必然会穿过正常组织,这就必然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很好地控制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肿瘤治疗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放射治疗的作用

单独治疗肿瘤:

放疗是大多数恶性肿瘤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一些早期肿瘤单用放疗治愈率很高,如早期鼻咽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宫颈癌、霍奇金淋巴瘤、皮肤癌等。单用放疗治疗早期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舌癌等,其五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相似,且不会有瘢痕残留。近年来,采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或调强放疗使不能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获得了与手术治疗相似的结果,为很多不能手术的早期肿瘤的根治开辟了新途径。

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许多肿瘤手术后需要放疗以清扫术后残余的肿瘤细胞,避免肿瘤再次复发。部分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过大或切除困难,不能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先进行放疗,等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如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食管癌术前放疗、乳腺癌术前放疗等。还有一些肿瘤不适合手术,放疗联合化疗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还有一些患者或存在手术禁忌,或不愿手术,多数会进行放疗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通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小贴士

开始放疗就意味着疾病处于晚期吗

很多肿瘤患者会认为“只有手术切除了肿瘤,治疗才有用,放疗和化疗只是辅助手段,做放疗肯定是到了疾病晚期”。事实上,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贯穿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在肿瘤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约70%的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放疗能弥补很多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甚至填补治疗空白,所以“开始放疗就意味着疾病处于晚期”的观点是错误的。

姑息性放疗:

对于已有全身或者局部转移、根治希望较小、身体状况难以耐受根治剂量、或肿瘤对射线不敏感的患者,医生将尝试对其进行姑息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小贴士

放射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式吗

认为放疗只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式的观念是错误的。临床上,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和手术治疗一样,放疗也可分为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

适合根治性放疗的情况

根治性放疗旨在对肿瘤的全部组织给予根治剂量的射线照射以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目的,患者在根治性放疗后有望获得长期生存。根治性放疗主要适用于对射线比较敏感的肿瘤,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其对射线敏感性较高。

适合姑息性放疗的情况

缓解疼痛:一些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转移到骨骼和内脏时以及肿瘤压迫神经时会引起严重的疼痛。肿瘤扩散到骨骼,除了导致疼痛,还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通过放疗治疗癌症相关的骨痛非常有效,2/3的患者会有中度到完全的疼痛缓解。疼痛的减轻最快可在治疗后几天内出现,或者需要几周时间。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这种治疗的益处可持续数月,即便是疼痛复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重复进行放疗。

减轻脊髓压迫:当肿瘤扩散压迫到脊柱和脊髓时,除了会引起严重的疼痛外,还会导致患者四肢无力,可能失去对膀胱和肠道功能的控制,甚至瘫痪。放疗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并保留甚至改善神经功能。

治疗脑部症状:当肿瘤转移到脑部时,随着肿瘤细胞在脑中的扩散和生长,会导致头部肿胀和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嗜睡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相关症状。通过放疗可以缩小肿瘤,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止血:某些肿瘤会引起严重的出血,患者甚至会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通过放疗可以迅速止血,通常在放疗结束前出血就开始减轻了。

缓解压迫和阻塞:一些肿瘤生长时会对邻近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包括气管、食管、肠道等,如恶性肿瘤引起的消化道梗阻、肺癌或纵隔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腹腔肿瘤引起的泌尿系统梗阻等。通过放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减轻压迫和堵塞症状。

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而变动。

挽救性放疗:

某些肿瘤患者在化疗后可以接受挽救性放疗,这种治疗可以是根治性的,如淋巴瘤化疗后局部有残留,可以通过挽救性放疗进行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