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家

“大哥,大哥。”

刘玄刚转身想离开,就听见后面传来一阵呼唤。

一转身,便看见一阵风沙正向自己吹来,而声音正是从风沙中传来,其中,隐约可见一道人影。

“牛蛋,你怎么来了?”

刘玄诧异地望向风沙中的人,听声音来人正是自己的兄弟。

牛蛋是小名,其大名,嗯,说起来,嗯,有些许的反差。

明明是长满了络腮胡子,满脸横肉,声音如猛兽咆哮的壮汉,却起名叫赵柳条。

原因只是,他出生时,他爹看见了一棵柳树在随风飘荡,于是就叫赵柳条。

至于小名则是贴切了很多,幼时,他的力气就比同龄的孩子大了不少。

身体也比同龄人壮了很多,由此取了个“牛”子。

再加上村里讲究取个贱名好养活,于是就又加上了个“蛋”子。

于是,就诞生出了“牛蛋”。

相较于赵昭,还是牛蛋叫起来顺口,时间一长,人们好像逐渐忘记了他的大名,只叫他“牛蛋”。

让刘玄诧异的是,这个兄弟可是生活在城东,距这里至少有个一、二里地,怎么在这时候来了。

“大哥,我在城东卖着肉,突然感觉你这儿出事了,吓得我就赶紧跑过来了,怎么样,没事吧。”

赵昭着急地跑到刘玄身边,手里还拿着两把杀猪刀,刀上带着些肉末。

不过他也不在意这些,反倒是紧张的上下打量着刘玄。

当看到刘玄满身尘土时,瞬间大怒,道:“大哥,是谁把你打了,告诉俺,看俺不把他剁成碎肉喂狗。“

“行了,行了,我没事,只是个泼皮找茬而已,早把他赶跑了,反倒是你,再吼几声,我耳朵得被震聋了。“

刘玄说着,脸上虽是不满,但眼里满是欣慰,欣慰的是自己这么多兄弟,还是这个最贴心。

“嘿,早知道你没事,我就不来了。“

赵昭,哦,不是牛蛋说着,脸上全是惋惜之色,全然没了之前的担忧。

刘玄无语,只是心里真想扇之前的自己两巴掌,跟一个傻子谈什么感动啊。

但毕竟是自家兄弟,不气,不气。

如此想着,还是抬头看看天色。

见天色不早,瞬间变了脸色。

“走,快走,赶紧回家去,要来不及了。”

牛蛋虽是不解,但还是“哦“了一声,自觉跟着刘玄往家中赶去。

两人七拐八拐,又钻了几个胡同之后,终于趁着太阳下山前的余晖,来到了一座破旧的院门前。

“爹,我回来了,开饭了没啊”

刘玄推开门,朝着屋里喊道。

话落,屋里便立刻冲出来一个手持竹棒的老头,他的目标明确,直直的冲着刘玄而来,显然,已是经历过数次,力求一击命中。

而刘玄看见竹棍的那一刻,便已做好准备,见刘父向自己冲来,便立刻撒腿就往院中的石碾处跑。

所以,毫无疑问,刘父的第一棒还是落了空,而刘玄也是顺利地跑到了石碾后面。

“小子,站住,你还敢跑,TMD,我叫你不干活,天天给我惹事,TMD,今天我要是打不断你的腿,我TMD就跟你姓。”说着,还不时地挥舞着手中的竹棒。

刘父身手完全不像一个快五十岁的人,反倒像是个年轻人一样矫健。

两人就这样围着石碾转起了圈,一人在前面跑,一人在后面追。

而旁边的赵昭像是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毕竟,小时候,刘父可是把刘玄吊在树上抽,就这,算是小打小闹吧。

不过还是努力地缩小自己的存在比较好,毕竟暴怒的刘父可不管自己是谁,也得抽一顿。

就在刘父追打刘玄之际,屋里又出来一妇人和一年轻女子。

“哥,别跑了,你结实让爹打两下,又没事,你们再跑,要是爹再受伤,咋办啊!”

年轻女子约摸着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仍是稚气未脱。

“刘筱,我白疼你了,你竟然帮着爹说话,我平日里给你吃的好吃的,都白吃了呗!”

刘玄边跑着,仍是不忘贫嘴。

“逆子,咋了,那是你亲妹妹,你不给她吃,给谁啊,啊,看棒!”

刘父挥舞着手中的竹棍,有几次都是擦着刘玄的身体过去的。

而一旁的妇人则是白了打闹中的两人一眼,便淡定地拉着刘筱走进厨房,不一会,厨房里便升起了炊烟。

刘父见炊烟升起,也不追了,一屁股坐在石磨上,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

刘玄则是一屁股坐在刘父旁边,同样也是哼哧地喘着粗气,两人哪里还有你死我活的样子。

“爹,为啥不做饭,隔三岔五的就弄一回,也忒累人了,刚才还差点打到我了。”

刘玄擦着脸上流的汗,抱怨着。

而刘父又是弯腰瞅了眼厨房,见没人探头,才开口:

“你没媳妇,不懂,做饭是小事,但重要的是不能开这个头,不行,还差点什么,要做戏就做全了,别让你娘看出破绽。”

话音落罢,刘父迅速起身抄起旁边的竹棍,狠狠地抽起了刘玄。

这操作直接看傻了站在一旁的牛蛋。

“爹,够了,够了,再打就真伤着了。”

刘父看了看刘玄,觉得差不多了,顺手就把竹棍扔到一边。

“叔,我也是跟着大哥来的”

“诶,傻孩子,别再那儿傻站着了,走,进屋,吃饭去。”

刘父早在冲出来的时候就看见了牛蛋,只是,没去搭理。

说完,便率先朝着屋里走去,另两人也是跟上。

厨房里,刘筱见三人走回屋里,才回身看向一旁正在盛菜的刘母,不解的问:

“娘,你明知道爹和哥耍这一出,为啥,不管啊。”

刘母只是笑了笑,留下一句话,就端着菜出去了。

“孩子,你要知道啊,这人无完人,这过日子啊,除了在大是大非之外,没必要事事太过较真,不然再浓厚的感情也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

“呦,刘大爷,您这是打完了呀,打完了,我就上菜了喽。”

见刘母打趣着,刘父也是罕见的红了脸,只是屋内昏暗,谁也看不太清。

只是,清了清嗓音,还想拿出一家之主的庄严,说:

“还不赶紧上。”

话说到一半,看见刘母的脸色逐渐黑了下去。

急忙改口,脸色也是瞬间由庄严转成谄媚。

“还不赶紧让我端去,您坐,您坐。”

等菜上齐了,众人才是落座,大快朵颐起来,边吃边夸赞着刘母的手艺。

屋内点着油灯,昏黄的灯光带给人的不仅是光明,还有丝丝暖意,这是,独属于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