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忠心,天地可鉴

蔡邕闻言,神色一怔,眼中满是急切与不甘:“校尉,老夫所言句句属实,董贼所作所为,哪一件不是祸国殃民之事?还请二位勿要再试老夫!”

王允在一旁看着谢伊这般表现,心中暗自佩服他的应变,同时也谨慎蔡邕是不是别有用心,面上配合着露出为难之色,对蔡邕劝道:“蔡中郎今日这番话确实太过莽撞,相国如今权势滔天,我们身为臣子,还是应当恪守本分,莫要妄议啊。”

两人都在劝蔡邕赶紧走人,可昨日已看到张温惨死,天子被人无视,董卓横征暴敛,如今有位大义之人愿意接近董卓,寻机刺杀,蔡邕又怎么还能坐的住。

“二位勿须隐瞒!老夫今日既已说破,便是真心欲与二位共商大事!”

突然提高了语调,蔡邕一挥手,神情严肃起来,掀拳裸袖指着郿坞方向,严词厉色道:

“那董贼祸乱朝纲,天下苍生蒙难,汉室江山岌岌可危。老夫虽受其提拔,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今二位有勇有谋,定是欲为汉室除害,若不嫌弃,邕愿效绵薄之力。”

说着,蔡邕眼眶泛红,声音微微颤抖:“想当年,高祖帝仁德,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之上亦是一片清明。”

“可如今,董卓这逆贼擅行废立,烧杀抢掠,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老夫每每想起,彻夜难眠,满心皆是愧疚与愤懑。”

从怀中掏出一块陈旧的玉佩,双手郑重地递给王允和谢伊,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是当年先帝赏赐家父,后传交于我,多年来一直贴身佩戴,视作珍宝。今日,我将它交予二位,以表我破釜沉舟的决心。”

“若我有半句虚言,有违今日之誓,定遭天谴,不得好死!”

到了最后这句话,真的是激情澎湃!

有热血沸腾,又有情感如涌泉般喷涌,就像洪钟大吕,气势磅礴,那种激昂又悲愤的情绪确实让人感染,真实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和信仰。

这.....

“噗!”

还没等二人反应过来该不该信,蔡邕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身体摇摇欲坠。

“蔡中郎!”

谢伊和王允大惊失色,急忙一左一右冲过去搀扶。只见蔡邕的身子软得像一滩泥,全靠两人架着才没直接瘫倒在地。

蔡邕的脸色瞬间变得如死灰一般,嘴唇毫无血色,还不断有鲜血从嘴角溢出,顺着下巴一滴一滴落在地上,洇出触目惊心的红。

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每喘一口气都伴随着剧烈的咳嗽,仿佛风箱破了一般,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

眼神开始变得迷离,涣散的目光努力聚焦在谢伊和王允脸上,断断续续地说道:“谢……校尉,王……司徒,信……信我……”

说着,他用尽全力抬起一只手,哆哆嗦嗦地伸进怀中,摸索了好一阵才掏出几封密信和一张羊皮图,那只手因为用力过度和生命力的消逝而抖个不停,几乎握不住信件。

“速请郎中!”

人命关天,王允哪敢怠慢,朝外吩咐一声,自己也出去找人去了。

“快,快坐下!”

谁都没想到会来这一遭,谢伊赶紧扶着蔡邕坐下。

而蔡邕席地缓缓落座,最后的一点生机下,喘着粗气说道:“老…老夫……早料到二位……不会轻信……来时已服下了毒……愿以性命起誓,对汉室忠诚绝无半分虚假……烦闹斩…斩下我首级……献于董卓……”

“蔡中郎,撑住!”

谢伊眼眶泛红,试图再劝。

可早已明志的蔡邕却无力地摇了摇头,气息越来越微弱:“莫……莫费气力……吾……吾乃以死明志……足下乃…旷…旷世英才…不可…存妇人之仁……”

说完,他的手一松,密信缓缓滑落,掉在了谢伊手中。

“老夫有一女……吾死后,烦请汝养之……”

此刻,蔡邕的生命之火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他的目光逐渐黯淡,喃喃道:“铲……除奸臣…为兴……大…汉…请君出…将…入……”

话音未落,蔡邕的头无力地垂了下去,整个人彻底没了动静,只留下谢伊和回来的王允呆立当场,悲痛与震惊交织。

一代忠良就此陨落!

那几封信中,有几封是详细记载了董卓近日的兵力部署,各处守军的粮道押运路线,并且还刻意模仿了某些人的字迹。

另一封则是证明是他自己服毒自杀,与谢伊无关,将来为谢伊洗清污名用的。

蔡邕临终前把这个交给谢伊,就是想让他拿着这些信和里面的图,去献给董卓。

到时就说发现蔡邕心怀不轨,意图勾结诸侯谋反,期间谢伊假意与蔡邕周旋,才套出这些机密。

如此,董卓定会更加信任他!并且也能间接陷害另外一个人!

谢伊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蔡邕的大义凛然所感动,又深感责任重大。

又一个忠臣死了,为了天下苍生而甘愿赴死。

紧紧攥着那几封密信,指尖微微颤抖,蔡邕的遗体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容安详,仿佛只是沉睡了一般。

可那渐渐冰冷的温度却提醒着谢伊,这位忠良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低头看着手中的信,心中涌起无尽的悲痛与敬意。

蔡邕为了大汉的黎民百姓,甘愿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让谢伊换取董卓的信任,甚至不惜背负叛臣的骂名。

他的死,不仅仅是为了揭露董卓的暴政,更是为了唤醒天下人对恶势力不可屈服的信念。

“恭送蔡中郎……”

深深一拜,二人都为这位忠臣献上了敬意。

蔡邕的死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些信,承载着蔡邕的遗志,也承载着天下苍生的希望。

将这份情报送到董卓手中,借此机会打入董卓内部,为将来的反攻铺路。

“蔡中郎且安心……”

眼中骄傲的泪水终于肯弃守眼眶,谢伊低声喃喃,声音虽轻,却带着无比的重担,“公之捐躯,断不会枉费。谢伊必当倾尽全力,翦除奸佞,兴复汉室!汝之女……吾定护其周全,断不使她受丝毫委屈。”

二人抬起头,望向远方。天边的强光正盛,仿佛预示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

握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都将义无反顾,继承蔡邕的遗志,为大汉的复兴而战。

一代忠良虽已陨落,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世,激励着后来者前赴后继,为天下苍生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