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罐头能换黑白电视机?
- 重生1990,你要搞互联网?
- 算数小白
- 3013字
- 2025-02-19 17:32:21
“老李啊,你这是不是不想让我的姐夫过好这个年了呗。”
一脸凶相的王勇义出现的瞬间,领着一群村民堵在闫明家门口的老李头,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哎。哎呀。”
“我这就是路过,路过老闫这边,顺便问问分红的事情。”
听到这老伙儿,还在因为这破事情磨磨唧唧,王勇义挑了挑因刀疤产生的断眉。
“哦?年前大队里开会,不是说完了吗?”
“你们谁想要分红或退出股份的话,找村长批个条去仓库里拿啊。”
“去年那些没卖出去的罐头,都不是堆在大队后面的仓库里吗。”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老李头,此时脸上挂上谄媚的笑容。
“哎。哎呀。王哥。您话说的。。。”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满脸写满岁月沟壑的老李头的年纪比王勇义大了很多。
“我这就走,我真的是路过老闫家,顺便问问而已。”
“王哥,我这里给您拜一个早年了。”
老李头给王勇义拜了个早年后,没等其他村民们反应过来,一溜烟跑没影了。
“怎么?”
“这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呢,你们也是准备给我拜早年?”
“不不。不不。元旦快乐,元旦快乐。”
“我们也是路过,路过而已。”
伴随着讨要分红钱的领头人老李头消失,其他村民们也四散而开。
闫明的老爹看到王勇义出现后,脸上挂上哭笑不得的笑容。
“小舅子,这次也多亏你。”
“是你姐让你过来的?”
王勇义摆摆手刚想说什么时,想起老姐还在家里跟老妈告状呢,他也懒得跟闫明的父亲废话了。
“姐夫,借你家电话用下哈!”
转身拍了一下,闫明脑瓜顶上的狗皮帽。
“你小子,最好没忽悠我。”
说完以后自顾自走进屋内,脱下貂皮大衣放在炕头上后。
拉起放在炕头柜子上的电话,从怀里掏出了一个便携电话本。
没错,就是那种小的笔记,用来记电话的那种。
翻找了半天,王勇义才找到记在角落被不明液体浸过,用异常潦草字迹写的电话号。
“嘟嘟。”
忙音响了一会儿后,电话那边被人接起。
“喂?找谁啊?”
很显然,这个号码不是发小家的电话号,而是公共电话。
“劳烦您,帮我找一下赵明贺。”
“赵明贺啊?你这卡饭点儿找他干啥。”
“等一下哈,我出去喊一下。”
接电话的人发了个牢骚后,还是帮王勇义找人去了。
“赵明贺!赵明贺!有电话!”
通过话筒,王勇义还是能清晰的听到,刚才接电话的人洪亮的喊叫声。
过了一小会儿后,随着电话另一头再次接起,王勇义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喂?我是赵明贺,你谁呀?好不容易元旦休息还来电话。”
“明贺!我!老王!”
“哎呦,王哥啊。元旦快乐。”
电话那头的不耐烦瞬间消失,转变成恭敬的语气。
“王哥,您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
“我这个点儿给你打电话,还能有什么好事儿。”
“当然找你帮忙呗。”
“帮忙?”
“王哥你这客气啥,明贺能帮上忙在所不辞!”
“明贺啊,我听说你们那边开了。。嗯。。”
王勇义挠了挠头,一时想不起来刚才路上闫明跟他说的那些名称。
“嗯。。那个叫啥来的?什么边贸集市?”
“哎呀!就是你们那嘎达的人,是不是跟老毛子们做生意呢?”
赵明贺听到王勇义打电话因为这事儿,笑了笑。
“王哥啊,你这消息也太延迟了。”
“这边贸集市都开了好几年了。”
“我们这边的不少人,可是靠这边贸集市发家致富,成为了万元户。”
“哎呦喂。明贺,你这也是成了万元户?”
“住上了楼房后,这几年都不跟老哥来往了?”
“切,王哥,你就打趣我吧。”
“我这能住上楼房,还不是退役后分配到厂里工作,排了好几年才排到我了吗。”
“哦?”
听到挨着边贸集市的发小也没有能发财,王勇义带着一丝怀疑的目光看向站在一旁的闫明。
“对了,王哥,你找我到底是因为啥啊?”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我们村里开了一个罐头厂。”
“我去了!罐头厂?!王哥你这是逗我呢吧。”
“您这是成了万元户?”
电话另一头的赵明贺发出惊诧的声音。
“呵呵。万元户个屁!”
“老子现在还住在那个,由烂泥堆砌的茅草房里呢。”
“不像你,早早的住上了楼房,我到现在连个泥瓦房都没混上,还万元户呢。”
王勇义把电话里赵明贺的羡慕之意,完全听成了讽刺。
“去年我们村做出来的罐头没卖出去多少,全积压在仓库里了。”
“我这不是听说,你那边开了什么边贸集市。”
“我就是想着让你帮我问问。。。。”
王勇义的话音还没落下,赵明贺急切说道。
“王哥,你那边有多少,这里都能卖出去!”
龙江省本地的乡镇罐头厂,早已经被那些第一批进边贸集市做生意的人给垄断了。
至于国营的罐头厂嘛?
还处于严格执行双规制的东北大地上,那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弄得到。
赵明贺作为一个外地户,户籍虽然已经入到黑河这边,脑瓜顶上挂上了边民的称号。
但这边贸买卖,跟他这个外地户是一毛钱关系没有。
最最最重要的是,黑河这边的还没有正式通铁路。
他倒是听说,北黑线马上要贯通了。
现在的情况是,想要到达距离黑河最近的北安火车站的话,那可是需要走240公里的砂石路。
这夏天还好,一旦入冬下大雪的时候,那可是大雪封路好几天。。。
“嗯?明贺啊。几年没见。。。。”
“你吹牛的本事见长啊。还学会了忽悠你王哥。”
“还。。还有。。多少要多少。”
电话另一头的赵明贺听到,王勇义跟他开玩笑呢,异常认真的说道。
“王哥,我可没有一句假话。”
“罐头这东西,市场那边老毛子可是一卡车,一卡车拉走。根本不愁卖。”
“只是这个价格。。。”
“嗯?价格低?”
“不是,大黑河岛集市那边老毛子们,都是按卢布结算或者以物换物。”
“王哥你这边。。。”
王勇义拿手握住话筒,有些疑惑的看向闫明。
“你小子,忽悠你老舅呢?”
“那边说是要以物换物,要么是什么卢布结算。”
听到老毛子们只能用卢布购买,或以物换物的时候,闫明并没有惊讶。
毕竟情报系统上给予的价格就是按照卢布计算,并没有按照这边的货币计算。
如果拿猪肉罐头的价格计算。
闫明他们村罐头厂产出的罐头出售到市场的的话,价格最少要达到3元。
低于这个价格,村里的罐头厂就无法获利,入股的村民们也白忙活一年。
闫明的父亲宁愿把产能过剩的罐头放在仓库里吃灰,没有低价出售原因就在此。
第一次物价闯关失败后,国营企业强势回归。
市面上国营企业生产的商品变得充裕起来。
配合着相应的票据前往国营商店,购买梅林这等国营企业生产的高品质罐头也才卖3元。
相比之下,谁会选择乡镇企业生产的不知名罐头呢?
作为重生者的闫明也知道。
此时正常途径进入边境贸易,已经进入了获利的晚期。
合理手段赚钱,成为万元户的都在八十年代末期刚开市的时候。
此时入坑,只是能蹭点汤喝而已。
但与其让罐头们在仓库吃灰,给这批罐头找一个合理的买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时候选择,系统情报给予的HH市大黑河岛上的毛熊国商人,当然是最优的选择了。
更主要的是,火车还没有正式通车到HH市。
这也导致黑河这等相对偏远的边贸市场的体量和知名度和交易量,完全无法跟绥芬河这种大型贸易口岸相比。
大有大的优点,小也有小的好处。
对村子罐头厂这种乡镇企业来说,只能选择偏远的黑河。
绥芬河那边,可不是闫明他们村这种渺小的乡镇企业能参合进去。
“老舅我们要卢布那东西干啥,那东西贬值的老厉害了。”
“就算乡里领导们给找门路,那也换起来贼费劲。”
“问问你的发小,多少个罐头能换一个,我家这种毛熊制造的黑白电视。”
“还有问一下,能不能换化肥。。。。”
“嗯?你说仓库里那些罐头能换,老毛子生产的黑白电视机?”
闫明的话还没说完,听到能换电视机的王勇义立刻松开了话筒。
“明贺,你刚才说可以以物换物?”
“那这罐头能不能换老毛子的黑白电视机?”
“能!怎么不能呢?”
“我听说现在大黑河岛那边,六十个罐头就能换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了。”
王勇义听到电话里肯定的答复后,眼睛顿时瞪的溜圆。
“明贺!你可别忽悠我!”
“我的王哥!我怎么能忽悠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