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

天险路难走,靠刀依背行。纵有万千水,一人独扬舟。-笛龙《东汉风水志》

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称帝,废汉立国号魏,曹操病逝,东汉正式结束,东汉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曹丕掌握政权,但奈何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内外压力如新野之火再临魏都,内政不和,建安瘟疫......

洛阳成内一片祥和,酒馆内文人聚集。

“孙公子好诗,我敢说今年洛阳如此安静定是您老的福,要我说,今之冠绝天下的,......定是孙老爷子,你们说对不对。”一个书生附和到。

孙公子,名梓轩,号悠然翁。官作洛阳令丞,管民事,后多有文人因其浩然之气称为“孙司徒”。令丞高于县令和县丞,文人多出洛阳,自然,来攀关系的多。

孙:“这里的酒不好,各位都是富贵子弟,怎么不留点酒钱给寒家人呢?”

文人乙:“孙大人说的对,我们得乐善好施,为官和为人一个道理,刚才我那小弟第一次见大人激动了,我们自罚三杯,剩下的酒我们一定给寒门安排妥当。”

孙:“好!就是这个样子,我就喜欢为民着想的志士!来,拿酒,你过来,给这位白衣同门倒一杯。”

说完,旁边的酒小二挂着笑,就满上了。

文人乙:“这杯先敬林大人。”说完后又斟上一杯。“这杯罚我兄弟初来乍到没见过相。”说完,再斟一杯,突然跪下,“这杯,感谢孙老先生!见到您三生有幸!如离民再见父母,如洒豆风吹开花!”说完,书生泣不成声。

林:“免礼,这次只是孙公子邀请,偶然见席,如此礼重,只恐孙公子受惊。”

悠然翁闭口不语,仿佛如有所得,用筷夹菜放了一块在第一个搭话的书生上。

那书生和其他书生面色略恐,赶紧随身附和。“感谢孙公子厚恩!”

孙:“如各位公子所见,人老了,不知道这位公子能不能探露心声呢。”

文人甲面色紧了一紧,“不瞒孙司徒,其实......”

孙:“不用说了,你们一起来的,怎么能让他一人饮酒呢,来满上。”

文人甲一下气色盎然,如久旱逢雨。“谢谢大人,可我......”

孙:“小事,先感激你旁边的林大人,年轻人,叫什么我都觉得好听。来,扶他起来,我还要跟后面的人聊。”

酒礼毕,甲一饮而尽,后不再言。

“大人,我有一事相求。”文人丙突然细声发言。

孙:“你,为什么突然发言,你知道林大人是谁吗?还不道歉。”

丙:“大人有所不知,瘟疫虽退,但如今小人我想知道大人的想法。”

孙:“你叫什么名字?向我提问题的年轻人不多。”说着悠然翁夹了一块肉在自己碗里。又慢慢夹了一块菜。

林:“我觉得此人问的挺好,不过,酒店,此话如疫。”

孙:“林大人别急,我觉得此人不错。”说着放了一块菜到林碗里

林一口吃下,抹了抹嘴,接着说:“既然如此,孙公我是不是得......”说着,林已经倒了一杯酒给孙。

孙:“您为我倒酒,我还真是难见,”说着把这酒推到了丙面前。

林朝酒看去。

孙:“你跟他们一样喝了吧,还有你叫什么名字这位小生?”

丙:“清湖藏泉,墨龙。”

孙:“好,清湖藏泉,我虽然没听说过,但是你要见一个人,到时候有人给你东西,一定要拿,然后,没有处理好,我们就得,帮你处理下。”

墨龙:“那此事......和我提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林:“有时候,每个人的过关方式不一样。有人考嘴,有人考心,你就考送礼。”

孙:“别说了,来酒喝下,出去后,自然有人来。”

墨:“听说西南之国有将曾杀人于酒冰之前,我处事定在倒酒之先。”

林向孙看了看,孙摸了摸额头,说:“那你事办完了?还是说你未卜先知,知道什么事了?而且酒已经倒好了。”

墨:“我的意思是,倒掉。”

林一拍桌子,“识相!”

悠然翁捋了一捋胡子,“那去吧,林大人,送他过去,注意,别太眨眼。”

向下走了三楼,来到馆内石柱旁,旁边是木门,乐师弹动着琵琶,忽的一个“撅”音,旁边装饰用的花动了,又停了。明明没有风,只有琵琶师的笑。

林:“你等一下,我一会儿出来。”说完,林大人小心翼翼的推门而入。

墨点了头,跟着乐师的音乐去了。

过了一刻,林大人出来,示意墨龙跟着出去。

到了河边,天色已晚。

林:“一会儿会有一舟从此过,借机将此物送去。”

说完,便拿出礼物,礼物出鞘。

林:“这个礼物很快,你知道送法?”

墨默不作声。

林:“上去过后,自然送就行。”

墨动了动脚掌。

墨:“要多久?”

林:“越快,越稳。”

墨走了走几步,“此地水流急湍......”

林:“不影响送礼,也不影响送你。”

墨摇摇头。

墨:“影响,大人先退,小生处理。此事和瘟疫何关?”

林:“你回来就知。”

林回头两次,便消失了。

等了很久,直到远处灯笼变亮,一舟驶过。恰巧,靠岸。

墨持刀上前,大吼一声,“狗贼拿命来。”

说罢,舟内传来一声,“来者何人?”

“墨龙!”

舟:“说真名来。”

墨沉默。

舟内点灯,传音:“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墨龙:“不看。”

舟:“不办,怎可行,我有妙法。”

林至酒馆,上三楼,此时桌上菜已无,人少半。

孙:“怎么样。”

林:“成不了,见礼如生,恐真送之。”

孙:“没事,送之更好,借此机赶之即可。”

林:“早知孙公珍才如宝,不如,接此机,让于我。”

孙:“此人东南而来,于洛阳住户,家有店三家,虽有货,但事不成,始终不能安心置腹。”

林:“万一他只是语云客套话,行客套事,也在其理。”

孙:“不好说矣,也当给他教训,不管怎么送,后面朝廷一定治罪于他,我们捞之,定为你我所用。”

林:“正合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