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如期而至,街市上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比中秋前夕更加热闹非凡。西域大漠的沙子也变得红火起来,两旁商铺林立,灯笼高挂,将整个街巷点缀得璀璨夺目。
茶楼酒肆里人声鼎沸,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新鲜桂花糕——香甜软糯!”“冰镇莲子羹——清凉解暑!”孩童们追逐嬉戏,手中提着造型各异的纸灯笼,有鱼形、兔形,还有精致的莲花灯,微风拂过,灯光摇曳,仿佛满天星辰坠入凡尘,只不过早上的灯没什么韵味。
街头艺人各显神通,有的弹奏古琴,悠扬的旋律随风飘散;有的舞剑弄枪,招式刚劲有力,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一位说书先生坐在茶馆门口,手执折扇,绘声绘色地讲述三国故事,围坐的听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哄堂大笑。
远处的城楼上,守夜士兵换岗归来,脚步整齐划一,盔甲在晨光下泛着暖暖的光芒。他们经过时,行人纷纷让路,有人低声议论:“听说今晚宫里也要赏月宴饮呢。”另一人接话道:“那自是极好的,陛下若是高兴,说不定还会赐些月饼给百姓呢!”
家家户户都在庭院中摆设供桌,供奉着瓜果、月饼和美酒,祈求团圆与丰收。老人们念叨着祖辈相传的习俗。
---
晨光熹微,草地上的四人渐渐从沉睡中醒来。宋吟江最先睁开眼,她轻抚额前被夜风吹乱的发丝,眼神里还带着几分昨夜飞花令的诗意;苏林欢则蜷缩着身子动了动,像是还未完全清醒,嘟囔了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才慢慢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
宋青云作为唯一的男子,醒来时显得格外谨慎,他先是环顾四周确认情况,然后才撑地而起,伸了个懒腰,脸上浮现一抹慵懒的笑容。而赵姝羽最后醒来,她翻了个身,双手在草地上摸索了一下,随即睁开了眼睛,抿嘴一笑,仿佛刚从一个甜美的梦里归来。几人相视一笑,昨夜赏月的美好仍萦绕心间。
“今日便是中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宋吟江有些憧憬的笑着。
“什么三人,我们现在不论诗句,咱们是四人。”赵姝羽率先开口,这怎么能不算是“批判精神”呢?
---
中秋之夜,天穹如洗,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于空,洒下银白的光辉,将整个古城映照得仿若仙境。大街小巷里人声鼎沸,却并不喧嚣,反而透着一股温暖而祥和的气氛。这一天,是属于团圆的日子,也是孔明灯飞向夜空的时刻。
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孩子们提着五颜六色的小灯笼,在街边嬉笑奔跑;大人们则手持亲手制作的孔明灯,点燃蜡烛芯,等待那微弱的火光逐渐让灯身充盈起来。一盏盏孔明灯缓缓升起,如同繁星坠落人间又重新飞回天际,带着人们的祈愿与思念,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
街道两旁,商铺纷纷挂起红彤彤的大灯笼,显得格外古朴动人。一些摊贩支起简易的摊位,售卖各式各样的小吃和装饰品,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糕的香甜气息,还有糖葫芦酸甜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偶尔还能听到街头艺人弹奏琵琶或吹奏洞箫,悠扬婉转的旋律萦绕耳畔,为这美好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远处的河岸上,也有不少人在放河灯。那些小巧精致的莲花灯随波逐流,闪烁着点点烛光,宛若银河倾泻而下,与天空中的孔明灯遥相呼应。有人低声吟诵诗句,有人默默许下心愿,更多的人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夜,没有孤独,没有悲伤,只有无尽的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孔明灯越升越高,仿佛要穿越云层,抵达那遥远的星辰大海。
“阿沁!你看这灯,我还从未见过如此栩栩如生的花灯呢,做的和真的一样,阿沁,姝羽,宋青云,咱们要不要也买几盏?”
除了苏林欢的三个人互相看看,然后宋吟江宠宠的看着苏林欢“你若是想,我们就先放花灯再放孔明灯,许是不错的。”
“老板,这灯多少钱,给我们各一个。”赵姝羽抢先开口,好像生怕有人和她抢单一样。
“这还是我第一次过中秋呢,我就一介粗汉,之前一直被关在那儿,今日和你们一起,我还是多幸运的。”宋青云说话时少年人的稚气还在,他是真被感触到了,但他认为,自己如此不堪,好像和这喧闹的街市不搭,也许他也会自卑吧。
赵姝羽觉得气氛不对便赶忙的说:“不止今日,以后年年你的身边都有我们,你们俩说是吧。”
宋吟江带着几分担忧望向宋青云,随后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而苏林欢则不同,她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感情,只是淡然地点了点头。
---
邻谙玉身着一袭玄色锦袍,缓步走在慈亲阁的回廊间。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整个庭院笼罩在一层朦胧的银辉中。他望着天际那轮皎洁的满月,心中却牵挂着身旁的母亲。
阁内烛火摇曳,檀香袅袅升起,母亲端坐于绣墩之上,面容安详而温婉。她手中捧着一只青花瓷杯,轻抿一口桂花茶,目光柔和地注视着儿子。“阿漺,今日中秋,可愿陪为娘赏这明月?”声音清润如珠玉落盘。
邻谙玉闻言,忙躬身应道:“自是乐意之至。”说罢,他转身吩咐侍女备好供案与祭品,又亲自点燃了三炷香,恭敬地插入香炉之中。随着青烟徐徐升腾,他闭目合十,为家族祈福,也为天下苍生默祷平安。
待仪式完毕,母子二人移步至阁外的小亭中。凉风拂过,带来阵阵桂香,与远处丝竹之声相映成趣。母亲指着天上的圆月笑道:“阿漺,你可知古来文人墨客皆爱咏月?不妨即兴吟诵几句如何?”
邻谙玉听罢,微微沉思片刻,随即朗声开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情此景,倒真令人心醉神迷。”话音刚落,母亲拍掌称妙,连声夸赞他的才情。
夜渐深,星辰闪烁,月亮愈发明亮。邻谙玉陪伴在母亲身边,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他知道,无论未来前路多么艰险,此刻的团圆与亲情都将是他最珍贵的记忆。
“阿父虽已不在,但我在你身边也算人团圆了。”邻谙玉有些担忧的看着苏二娘的眼眸,怕她在此情此景再次想到那个不称职的丈夫。
“我不在乎这些,只是阿沁林欢她们不在这,我早就把她们当做一家人了,所以这样也不算人团圆呢。”
“阿母,那我愿为你抚琴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嘛。”
邻谙玉缓步走入院子,未有多言,径直在檀木桌前坐下。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整个庭院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银辉之中。苏二娘立于一旁,静默注视着他,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难以启齿。
邻谙玉抬手轻抚琴弦,那动作娴熟而自然,仿佛与这古琴融为一体。第一声琴音响起时,夜风骤停,连树叶也停止了摇曳,仿佛天地万物都在倾听这一曲心灵之歌。琴声清越悠扬,如同山间潺潺流水,又如林中百鸟和鸣,渐渐弥漫在整个庭院之中。
苏二娘闭上双眼,任由琴音洗涤内心深处的烦忧。她似乎看见了自己年少时的模样,那时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也曾憧憬过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然而命运多舛,如今的她早已被尘世的风霜磨砺得满心疲惫。而这琴声,却像是一剂良药,悄然治愈着她的伤痛。
邻谙玉的指法时而轻柔,时而激昂,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神情专注,眉宇间透出一股深沉的气质,让人不禁猜测他是否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未能散去。
苏二娘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复杂地望向邻谙玉。“你这一手琴艺,当真令人惊叹。”她轻叹一声。
邻谙玉闻言,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抹弧度,“谢谢阿母称赞。”
---
西域的灯会热闹非凡,赵姝羽宛如一只灵动的蝶,在人群中穿梭奔跑。灯火阑珊处,她一个不留神,径直撞上了一名男子。
“诶诶诶...这位女子,小心点啊,这地儿鱼龙混杂的,走丢了就不好了,”这位男子细看了一下面前赵姝羽的脸,愈发的熟悉“诶?你是......西域...公主吗?”
“呃......是的,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但...我也不是一个撞了人不讲理的,你要什么呢?”
这位男子显然就写惊喜到了,“能带着我一起赏玩中秋么?”
赵姝羽也有些狐疑了,她自然是不明白的,毕竟她还以为他会要金银珠宝之类的,结果是自己的“小迷弟”一枚呀。
“当然可以。”
宋吟江与苏林欢、宋青云匆匆追随赵姝羽的身影赶到,刚一抵达便目睹了这一幕。三人的目光交汇间,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一丝戏谑的笑意,那神情仿佛在默契地调侃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哟?这谁呀?怎么一不注意就来新人啦?”苏林欢眼神上下瞟着,打趣的声音也随着到来。
“刚刚撞到的...今晚中秋之行可以带上他吗?别乱猜,这是补偿。”
“你要是想的话,就可以啊,毕竟宋青云也是翩翩公子一枚呢,两汉子,不用担心。”
---
后来,宋青云带着众人来到一处静谧的小湖边。此时,月色如银,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许多家庭早已在此处放上了花灯,湖中几乎被五彩斑斓的灯火点缀得宛若星河。
他们五人被分成了两艘小木船,宋青云与妹妹宋吟江以及苏林欢同乘一艘,而赵姝羽则与一位新结识的男子共坐另一艘。刚认识的人让赵姝羽显得有些拘谨,她不像往常那般灵动活泼,而是安静地趴在船舷上,任由湖边的晚风轻轻吹拂着她的发丝。她伸出指尖轻轻点动湖面,目光却落在远处人们放花灯的美好场景上。
这时,那位陌生男子开口道:“不必如此紧张,我只是静静地陪着你。等你想说话了,我再陪你聊天。”
赵姝羽闻言转头看向他,没有立即回应,只是浅浅一笑,“你还真是个温柔的人呢。”随后,她从船板上拿起一盏尚未放入水中的花灯,纤细的手指轻柔地将它托起,缓缓放置于湖面上。随着微风和水流,那盏花灯渐渐飘远,仿佛承载着某种心愿消失在夜色深处。
赵姝羽意犹未尽地将手掌探入水中,感受着湖水的清凉滑过肌肤。这一刻,中秋的月光、浮动的花灯与宁静的湖面交织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
“你叫什么呢?我叫赵姝羽。”
“苏昭玄,但如果是你的话可以叫我钧铮。”
“怎么到我就这么特殊呢?”赵姝羽望着眼前呆愣住的少年,不禁莞尔,嘴角扬起一抹弧度,带着几分玩味将他打量。那少年的模样好似木雕泥塑般,直愣愣的姿态透着一股憨态,让她本就清澈的眼眸中多了丝促狭的光。她微微偏头。
“因为你很特别,在我心里是这样的。”
“喜欢?”赵姝羽随口一问,没想到苏昭玄还真的乖乖点头,赵姝羽看到如此模样差点哼笑出声。
赵姝羽从来没想过,也不敢想会有人喜欢她,大多都是贪图钱财美色,所以现在她亦不会相信苏昭玄。
“怎么认识我的?”
“从前你从公主堡偷跑出来,然后到中元节街市的大台子上跳舞的时候,约今日已有些年了,心悦你好些年了...”苏昭玄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如同微风轻拂过湖面,若不仔细聆听,那细微的声响便会消散在空气中。他的脸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眼神游移不定,带着几分羞涩与忐忑。他努力组织着语言,却因为紧张而说得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像是鼓足了勇气才从喉咙里挤出来,那份小心翼翼和真挚的情感让人不禁心头一软。
“那日.....”———(回忆)
中元节的夜晚,灯火阑珊西域的街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繁星点点的天幕下熠熠生辉。五彩斑斓的灯笼高高挂起,将整条街道装点得如梦似幻,流光溢彩。灯火映照在人们的笑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连空气都被染上了节日的喜庆与热烈。
赵姝羽公主站在公主堡的窗前,望着远处车水马龙,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身着一袭华丽的舞裙,金色丝线绣成的繁花图案在月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然而,这并不是属于她的舞台——至少此刻不是。她渴望自由,终于,在犹豫片刻后,她轻轻推开了沉重的木门,悄无声息地从公主堡溜了出来。
当赵姝羽踏入街市时,喧闹的声音瞬间包围了她。她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份久违的热闹与活力。一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对自由与欢乐的无尽渴望。她穿过人群,来到了街市中央的台子上。
看着台下的人们,她闭眼开始西域风情的舞曲,悠扬而又热烈,如同沙漠中的清泉流淌。
赵姝羽闭上双眼,任由旋律浸润心田。她缓缓抬起双手,轻展腰肢,翩然起舞。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又似沙漠中的清风般灵动飘逸。每一个转身都带着一种优雅的韵律,每一步挪移都散发出令人屏息的魅力。她的裙摆随着舞姿飞扬,仿佛有繁星坠落其中,与周围的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观众们的欢呼到了高朝。他们惊讶于她的技艺,更沉醉于她所传递的情感。而苏昭玄也在其中,他就静静的看着,只愿沉浸在这美妙的时刻之中。有人低声赞叹:“这是何等的天赋!”也有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赵姝羽缓缓停下动作,微微喘息着。她睁开双眼,望向台下的观众,有人甚至跪倒在地,虔诚地祈祷。
那时的赵姝羽知道,她与子民的羁绊信任可能就是她相信他们不会告发她,就算他们知道那个跳舞的美人是西域的公主。
而苏昭玄倚在殿门旁,目光如磁石般被赵姝羽吸引。西域公主一舞毕,额间细汗微凝,似珍珠点缀玉颜,却掩不住那股天生的骄傲与灵动。
他愣愣地望着她,仿佛世间万物都已黯然失色。月光洒下,映得她的裙裾如云般飘逸,而她眸中的星辉,更让他心神荡漾。苏昭玄从未想过,一个女子能仅凭一支舞便撼动他的心湖,可此刻,他却不由自主地生出满腔倾慕之情。
若时光静止于此,他愿永远沉溺于这幅画面——赵姝羽站在那里,宛如一朵盛开在沙漠中的雪莲,清冷又炽热,令人心醉神迷。
---
苏昭玄思绪回到小木船上,而赵姝羽也听完了他讲出的经历。
“那我们真是有缘呢。”赵姝羽轻抿嘴角,优雅地以半握的拳遮挡在唇畔,笑意若隐若现。
“赵阿姊!你们别杵在那了!我们该去下一个活动啦!”宋青云大声朝湖中心的小木船喊着。
苏昭玄听到宋青云说话,便缓缓摇动船桨,将小船悠悠划向岸边。他举止得体,颇有风度地请赵姝羽先行下船。赵姝羽轻提裙摆,姿态优雅地迈出船舷,稳稳落地。苏昭玄随即跟上。
---
一盏盏孔明灯悠悠腾空而起。随着热气缓缓积蓄,它们似有灵性般破空而上。
在深邃的天穹下,这盏灯犹如一颗孤独的流星,摇曳生姿,其光芒虽不及城下万家灯火璀璨夺目,却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悠远。
它们越飞越高,渐渐隐没于繁星之间,带着人们的祈愿。
而这五小只已宋青云,苏林欢,宋吟江,赵姝羽,苏昭玄的顺序依次紧挨着排列着,一同仰望着天空中的孔明灯。
夜幕低垂,星河璀璨,宋吟江与苏林欢并肩而立,手中轻托一盏孔明灯。微风拂过,灯火摇曳,映得两人面庞泛起温暖的橙光。不远处,苏昭玄正与赵姝羽低声交谈,话语间满是柔情。他们身旁,宋青云仰首望天,眉宇间透着几分洒脱与沉思。
宋吟江将灯缓缓升起,苏林欢轻轻扶住边缘。灯纸随风鼓动,似承载着众人的心愿飘向苍穹。苏昭玄接过另一盏灯,递给赵姝羽时手指轻碰,两人都不由得红了脸颊。而宋青云小跑到宋吟江面前和她们一同放着孔明灯,三只孔明灯任其飞升至云端,而苏昭玄和赵姝羽的灯也依次缓慢上升。
月色如水,洒在五人身上,勾勒出一幅和谐而又诗意的画面。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都随着孔明灯渐渐远去,融入无尽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