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并非“小白兔”的王语嫣

慕容复对阿朱阿碧说道:“难民点人数众多,鱼龙混杂,管理非常困难,但是我相信以你俩的能力一定可以处理好。

我们把慕容家的全部家投当在这里,并不是单纯无私的为了救那些灾民。

而是希望能在救助灾民的同时,这里也能够成为慕容家的大后方,能源源不断的为慕容家创造财富,以此解决慕容家的财政危机。

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几人之前对慕容复把全部家当投在难民营这件事就很不理解。

但是因为对慕容复的绝对信任,所以并没有提出过疑问。

现在听了慕容复的解释,才恍然大悟,不禁暗暗赞叹慕容复的远见和布局能力。

阿朱阿碧下定决心,要在难民点管理上更加用心。

钟灵道:“慕容大哥,之前我说要在安置点帮你做事,是怕你赶我走,骗你的。

现在知道这件事对你们这么重要,我一定听阿朱阿碧姐姐的话,努力做事,替你分忧。”

慕容复摸了摸钟灵的头,说道:“谢谢灵儿。”

王语嫣原本是想要留在丐帮和慕容复一起的,但是听了慕容复的这番话,决定也要回到安置点去。

别人只知道,阿朱阿碧姐妹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已经独当一面经营慕容家多年了。

却不知道王语嫣自幼丧父,作为王家的独女,作为王家偌大家业的继承者,她自然是从小就被严格培养的。

她过目不忘,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性格也并非看上去那么柔弱。

原著中她十分冷静的指挥段誉杀了数十位西夏追兵,事后段誉还在犹豫纠结这么多尸体怎么处理时,她直接提出一把火烧了就是。

她的母亲是动不动就要把别人大卸八块做花肥的“变态”,她又怎么可能是柔弱不可自理的小白兔。

甚至她不愿意学习武功,都是因为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心里那些“邪恶”的想法,会变的像母亲一样人人畏惧,会被慕容复讨厌。

她表现出的所有的柔弱都是为了讨慕容复喜欢,对别人她可从来没有心软过。

那些管家理事,经营创收的把戏,她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了然于胸。

不过王夫人才三十多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家里的事有母亲操持,她更是乐得自在,索性装起了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现在慕容复需要有人帮他处理难民安置点那一大摊子事,她自然想要尽点力。

送走四人后,慕容复便寻了一处僻静竹林,准备练功。

这《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在自己手上都两天了,但由于一直在忙着写书,还没来得及打开过。

世人皆知降龙十八掌乃是天下阳刚第一,却不知降龙十八掌实则讲究的是刚柔并济,当刚则刚,当柔则柔。

也正因如此,练成降龙十八掌的人众多,但是只有乔峰,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不愧天下第一掌法的威名。

而鲁有脚,宋青书之流,则把这天下第一掌法练出了二流的效果。

慕容复按照功法指示,演练了几招,一招“亢龙有悔”打出,对面碗口粗的竹子,瞬间窸窸窣窣断了一片。

慕容复惊叹道:“这降龙十八掌虽然看似简单无奇,但威力无穷,不愧是天下第一的掌法,我一定要好好修炼。”

一直练了四个时辰左右,天都泛白了,慕容复才离开竹林回卧房休息去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日子都很平静,慕容复白天处理丐帮的事,晚上到竹林练功。

偶尔王语嫣和钟灵会带些好吃的到丐帮来看他。

在慕容复的领导和改革下,丐帮初步形成“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向着帮众自治迈进了一大步,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

绝大部分事情,在中级领导那里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对重要一些的会汇总到陈友谅那里。

陈友谅再将其中自己无法做出决断的,提交到慕容复这。

这样一来,慕容复需要处理的事情相对少了很多,也终于有时间回难民安置点看一下最近的建设情况。

翌日清晨。

慕容复一大早便骑马出门,疾驰半个时辰,进入了玉泉山腹地。

不过慕容复并没有直接到安置点去,而是沿着当初和陆远一起上山的路线,直奔北坡山顶而去,准备先从远处窥视一下难民营的情况。

到了山顶,慕容复下马而行,远远地便看见已经初具规模的民居和正在建设中的商业街。

行至南峰缓坡,新开垦的梯田间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水系,源源不断的滋养着田间的水稻。

当初他离开时才一尺高的占城稻,这时已经开花。

大约再过一个月,难民营的人便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第一茬稻米了。

别看如今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当初为了种植这占城稻可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慕容复前世出生在城市,成长在美国,种田这事只有一些书上看来的浅薄理论。

他只知道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田里必须要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作物。

但是自己印象里这样的坡式梯田,只适合种植油菜和茶树这些经济作物,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纠结了几天,突然想到这些难民中绝大部分都是靠种地为生的,种地经验比自己丰富多了,自己第一时间就应该请教他们的意见才是。

于是他立刻开会征询大家的意见。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种油菜,种茶叶,立刻有人跳出来反驳这些玩意解决不了吃饭问题;

有人说种红薯,土豆,立刻就有人反驳种植周期太长,没到收获就入冬了;

当时慕容复见这么吵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准备解散会议。

然后有个大叔就站了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该种水稻。”

那时刚刚安静下来的人群又像炸了锅似的,吵嚷起来,纷纷质疑起大叔的说法,认为不该在地里种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