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郑国动乱

桓公十三年春季,楚国的屈瑕带兵进攻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斗伯比对他的御者说:莫敖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了。结合后面屈瑕轻敌失败,这里脚抬得很高应该解释为趾高气昂,有轻视敌人的神态,被斗伯比捕捉到了,可见斗伯比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斗伯比回去的时候觐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了。楚武王回宫的时候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邓曼,邓曼也认为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蒲骚之战就是和郧国的战役),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楚武王派遣赖国人去追赶,没有追上。赖国在随国东面,此时楚国势力已和随国在西、南、东三面接壤。

屈瑕带兵毫无章法,渡过蛮河的时候军队乱糟糟的,还不设防备。而且发布军令说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的大败。屈瑕上吊自杀,其他的将领被囚禁在江陵县,等待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把将领们都赦免了。屈瑕率领军队三次战争,第一次攻打郧国,第二次攻打绞国,第三次攻打罗国。第一次善于纳谏,听斗廉的规劝,取得胜利。第二次以弱示敌,足智多谋,取得胜利。为什么第三次把前两次取胜经验都丢了呢,变化这么大?短短的时间取得两次胜利,屈瑕变得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楚武王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宋国频繁的向郑国索取财货,郑厉公实在不能忍受,率领纪、鲁两国的军队和齐、宋、卫、燕四国的军队交战。这是因为宋国自认为扶持郑厉公上位,对他有恩,索求无度。郑国派人来鲁国,请求重修旧好。是因为此时和鲁国有仇衅的郑昭公逃难在卫国。

桓公十四年宋国人联合诸侯进攻郑国,这是为了报复去年郑国攻打宋国的战争。诸侯联军焚烧了郑国都城的门,进了城到了大街上,把郑国太庙的屋顶都拆了。之前的郑国东征西讨,中原诸侯无敌手,周王室也不是对手。想不到郑庄公刚去世没多久,郑国已经被揍的找不到北了。

桓公十五年,周桓王崩,齐僖公去世。周桓王三月崩,二月的时候派大夫家父来鲁国索取车辆。此时郑王室天子下葬的器物用具都得向诸侯国索要,可见已经十分捉襟见肘。还被鲁国史官记录在册,说这不合于周礼。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此时郑国的大臣祭仲专权,郑厉公很担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纠杀祭仲,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时候动手。雍纠的媳妇雍姬知道这件事。问母亲:父亲和老公哪个更亲近。她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雍姬就告诉她的父亲祭仲说: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就杀了雍纠,郑厉公没办法只能逃亡,责怪雍纠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

郑厉公逃亡到蔡国,郑昭公进入郑国。许叔进入许国都城,在郑国动乱的情况下,许国复国了。郑厉公凭借栎地的人杀了檀伯,檀伯是守栎地的大夫。因而就居住在栎地。栎地今河南省禹州市。郑国此时的西南边境。

冬季,鲁桓公与宋庄公、卫惠公、陈庄公在安徽宿州市会见,策划进攻郑国,以便护送厉公回国。战争失败了,军队各自回国。鲁国和郑昭公主政的郑国还是合不来的。鲁国明确支持郑厉公主政的郑国。

桓公十六年,鲁国再次和宋庄公、蔡桓侯、卫惠公在曹国会见,再次策划进攻郑国。也没有成功。

卫国这个时候也开始动乱了,卫宣公和庶母私通,生了太子伋。卫宣公把太子伋托付给右公子职,卫宣公又娶了本来要嫁给太子伋的宣姜,生了公子寿和公子朔。想想也是够乱的。卫宣公把公子寿托付给左公子泄。宣姜和公子寿诬陷太子伋,卫宣公派人准备杀死太子伋。公子寿是个忠厚的人,提前用酒把太子伋灌醉,把自己车上插着太子的旗帜走在前面,坏人就杀了公子寿。太子伋后来赶到,你们要杀的是我,他有什么罪?请杀死我吧!坏人又杀了太子伋。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因此怨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为国君。卫惠公逃亡到齐国。

桓公十七年春季,鲁桓公和齐襄公、纪侯结盟,目的是为了促成齐、纪的和议,同时商量对付卫国。为什么不说鲁国让齐国和纪国讲和呢,因为此时的鲁国没这个实力。很快打脸就来了,夏季的时候,齐国派军队进攻鲁国的边境,用实际行动告诉鲁国、纪国,讲和是不可能的,没门。

春季,桓公和邾仪父在曲阜东南结盟,这是由于重申以前的盟约。秋季的时候,又因为宋国的原因,进攻邾国。

秋季,蔡桓侯去世了,蔡国人把蔡季从陈国召回来。蔡国人都支持他,所以被立为国君。

当初,郑庄公准备任命高渠弥做卿的时候,郑昭公讨厌他,坚决劝阻,庄公不听从。等到昭公即位后,高渠弥畏惧昭公会杀掉自己,就在这年的十月二十二日,杀死昭公而立公子亹。从这里来看,郑昭公是一个有原则但缺乏政治智慧的君主,他的军事一流,有勇有谋,两次大败戎人。但是内政和外交处理很差,外交上两次拒绝齐国的联姻要求,内政方面处理不了祭仲和高渠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不能有效应对,他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政治智慧与外交策略的重要教训。

十八年春季,鲁桓公准备外出旅行,便和姜氏到齐国去。这大概率是齐襄公和文姜串通的结果。鲁国大夫申繻以男女相渎必败的隐喻,劝阻鲁桓公,桓公不听。然后就和文姜到了齐国。齐襄公和文姜通奸。桓公责怪文姜,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在此前关于文姜的种种隐喻,在这里讲明了。兄妹通奸,齐襄公和文姜是兄妹。齐襄公另外一个出名的妹妹,就是导致卫国动乱的宣姜。

夏季四月,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宴后齐襄公派公子彭生帮助桓公登车,桓公死在车中。说一下鲁桓公吧,听信谗言,把对他仁义的哥哥鲁隐公给杀了。宋国内乱,以下犯上,最终收受别人的礼物转身支持叛逆者,鲁国靠近齐国,文姜的传言相信他肯定知道,但是他贪图美色,导致被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内政、军事、外交领域也没有出彩的可以称道。

鲁国的反应是什么呢?鲁国派人告诉齐国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齐国杀了彭生。哎,鲁国此时也算是国际一流的诸侯国,言辞太卑微了。

秋季,齐襄公率领军队驻扎在商丘睢县东。子亹前去会见,高渠弥作为首席随员。七月初三日,齐国人杀死了子亹而把高渠弥五马分尸。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国公子婴而立他为国君。这次会见,祭仲事先预料到情况,所以假称有病而没有去。有人说祭仲由于有先见之明,所以才免祸。祭仲说那是对的。齐襄公率领军队越过鲁国、直接来到宋国和郑国的边境附近驻军,似乎目的不是那么单纯。据史料记载,齐襄公和子亹在年轻的时候结怨。从这里可以看出,齐襄公心狠手辣,短短的时间内连杀两个大国的国君。

此时周王室也开始了动乱,周桓王嫡长子姬佗,此时继位为周庄王。但是周桓王也很宠爱另一个儿子王子克,桓王把王子克嘱托给周公黑肩。周公黑肩一直想着把王子克扶上王位。大夫辛伯劝谏说:妾等同于王后,庶子等同于嫡子,权臣和卿士互争权力,大城和国都一样,这都是祸乱的根本。周公黑肩不听从,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报告周庄王,就帮着庄王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逃亡到燕国。

到了这里回头评价下周桓王,周桓王是东周的第二任国君,第一任是周平王。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此时的东周已经很弱小了,但是周桓王还是想恢复周王室之前荣威,导致眼里揉不得沙子,本来想教训下郑庄公,结果被一箭射落神坛,周王室面子里子全丢完了。史料记载周桓王很宠爱王子克,但是又不想破坏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把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期望周庄王以后,把王位传给王子克,给周王室埋下了内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