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训强兵粮价涨
- 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 青格纸贵
- 2603字
- 2025-03-06 13:03:43
清晨,演武场的集合号吹响。
不多时,一队又一队的官兵穿戴整齐陆陆续续的赶来,在校场上列队站好。
沈稻深衣官袍加身,领着众将凛然立于点兵台前。
李铁面无表情的抬眼扫过场上众人:“沈县令说了,军中无论是旧日的官军,还是新降进来的黄巾兄弟,今日一视同仁!”
言毕,他指了指远处早已挖好的土坑,那些土坑大小不一,分布均匀,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开始吧。”沈稻轻声一语,从腰间掏出一颗土豆放在手中把玩,眼神中满是对众人的期许。
随着一声令下,李铁迅速组织起队伍,将众人分成了数个小队。
每队前都放置了一筐大小与沈稻手中相仿的石头。
“众将士听令!”李铁声音响彻晨雾中,“新营选拔,即刻开启!”
“今日,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只凭实力说话,以石为兵,以力证道!投——!”
李铁抬起的手臂,随着最后一个字音的落下而猛然放下。
只见数百名士卒,同时弯腰,紧握石块,随着一声声低沉的怒吼。
顷刻间,石块便如飞鸟般腾空而起,带着呼啸的风声,向着各自瞄准的土坑疾驰而去。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大跌眼镜。
数百名士卒,虽紧握石块,力贯全身,但投掷的动作却显得很是随意。
石块离手,并未如沈稻预期般精准地落入土坑,而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以一种近乎滑稽的姿态,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偏离轨道的弧线。
百人齐投,一个不中!
沈稻顿时感觉眼前一黑,幸得是被身旁的李铁给稳稳扶住了。
“县令,你没事吧?”李铁脸上也无光。
怪哉奇也!
若是黄巾降兵丢不进也就罢了,可是就连自己带的官兵也丢不进!
那么多人都是一个村子长大的,都能知道小时候一起抓鱼击鸟的功底,而现在的他们不是在摆烂又是在什么?
李铁顿时怒向胆边生,身躯也在这一刻被怒火点燃:“你等真是丢尽村里人的脸面,老子今日若不给你们个教训,怎还为将!”
随着一声沉重的落地,李铁站下点兵台的动作没有丝毫犹豫,快步上前对着校场上的一位亲兵就是一脚踢出。
亲兵猝不及防的重重摔倒在地,尘土飞扬间,他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
倒在地上的亲兵,喘息未定,便大声质问起来:“铁子哥,你当初带走我们,说是要带我们去当大官!”
“可如今,你却是铁了心的要让我们这些兄弟去跟这衙役去送死吗?”
这一声声质问,如同道道闷雷在演武场上空炸响,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兵卒,也击中了李铁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是啊,若让同自己一齐参军的弟兄跟了那从未掌过兵的何尚。
待再次返乡之时,他又何以面对乡亲们的吾儿勇否?吾儿后退否?吾儿杀敌否?
这三问恐怕没有任何一个领将能受得了。
李铁走近那名亲兵,目光如刀,直刺人心:“老子从不是那只会画饼充饥之人,带你等出来,是为了让你等能够在这乱世之中还有口饭吃!
“而如今,你等在此,连一个投石都投不准,还和老子谈什么当大官?!”
正当他欲以枪为鞭,教训这不争气的兵卒之时,沈稻的声音自点兵台上响起——“慢着!铁子你且住手!”
前世在游戏中,沈稻只需靠动动手指头便可招募强兵,而现如今放现实之中那可是要一个一个招募、一个个培养啊!
军中统帅在精神上不仅要给手下人灌输建功立业的宏大故事,物质上更是要真金白银的发军饷。
毕竟,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传奇,可非常人所能轻易复制。
沈稻下台快步走至阵前,扶起亲兵:“知晓各位兄弟对本官的安排多有怨言,这次也确实是本官安排失妥了。”
话落,阵中嘈杂之声渐渐消散,只余下微风拂动军中旗帜的猎猎声响。
“可今日之试,并非我所愿见,我沈稻虽非圣贤,却也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
言罢,沈稻环视四周兵卒,眼神坚定:
“本官非是图你等一时的感激,而以命相报,而是希望诸位在这乱世之中,能与我共生死,共殊荣!”
“今后无论你等受何人统率,皆隶属于我,皆归于大汉!
“而为军者,服从命令乃属天职,你等既不听我令,又何以作风优良的打胜仗?”
李铁立于一旁,脸上满是愧色,双膝猛地跪地:“县令在上,铁子我训兵无方,致使军中人人儿戏,某愿领罚军棍!”
“军棍便免了,训兵无方我罚你一个月奉禄!”沈稻咧嘴一笑,随后潇洒转身。
倒也不是因为沈稻他善,而是手下能打的武将就只有李铁一人,武罚就是在害自己,只有文罚尚可。
李铁抬眼望去,见离去的背影如此漠然,心如万虫叮咬,“沈县令恩重,此后我李铁愿随公子,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见此,校场上的有愧官兵纷纷跟着效仿,单膝跪地,握拳置于胸前,齐声高呼:“愿随沈县令,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沈稻听着身后的高呼,心里很是惬意。
要知道喊出“县令”二字,对这群当兵的来说,已经算是对自己的尊称了,毕竟他们之前都还是叫自己狗官的。
……
三天后,汉昌县衙之中。
“公子,李军候已将新营人马交接给我了,我去瞧了那可全是些年轻力壮的大汉啊!”
一旁的何尚神情得意,端着一碗玉米粥递了过来。
接过玉米粥,沈稻仅是望了一眼后,粥中的玉米颗数就让他恼了!
明明自己玉米粥就还欠着众官军的债,这后勤军需官还放那么多,真当库存多就以为真多啊!
“先不提这个,仲武你快速速去传朱军来!”
何尚见况也未多问,习惯性的抱拳转身领命去了。
不多时,一个身穿布袍的军官满脸憨笑的走了进来。
“夜已深,不知公子唤小的有何事!”
烛光摇曳,沈稻端坐于案前,目光落在了刚踏入门槛的朱军身上。
朱军那憨厚老实的笑容在烛火的映衬下,竟莫名生出几分诡异与不合时宜。
沈稻轻咳一声,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朱军,为何今日的黄金粥比平日的多了那么多黄金玉米?”
“回公子!”
朱军的声音洪亮,带着几分得意:“小的见公子和将士们操练辛苦,心中实是过意不去,于是,便想着在这黄金粥里多放些!”
闻言,沈稻嘴角不禁抽搐了一下,这合着你拿别人香火给自己上供,还体恤上别人了?
沈稻不急不缓,好让语气更为平和些,“你此前这样也便罢了,但至此之后的伙食,黄金玉米放量要减半!”
朱军一听,立马急步上前,双手不自觉地比划起来,“公子,这万万不可啊!”
“如今库房所存之谷不足百斤,唯有黄金玉米多如牛毛,若是让这黄金玉米减半,那军中岂不是开不起锅了啊!”
沈稻正欲开口,却不料朱军话语一转,犹如晴天霹雳般,让他瞬间亚麻呆住。
“公子,这汉昌县的粮价如同脱缰野马,一日千里,现如今一石谷便需四百钱,就咱们库房那点银两,拿出来怕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更别说买粮了!”
想当年黄巾之乱,天灾人祸并至,民生凋敝,粮价虽有攀升,但却也未曾像如今这般疯狂!
一石谷四百钱,这世道可还存有一点的公道和市场秩序?
沈稻望着烛光下摇曳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这翻了几倍的粮价,若连他们这群官兵都买不起,那汉昌县的平头百姓又是如何的买得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