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各怀鬼胎
- 三国:兴汉大业从益州开始
- 青格纸贵
- 2387字
- 2025-03-19 08:38:17
“先生,你很懂啊。”
沈稻看向郑度的眼神变了,就像是看到了奥特曼并从此相信了光的存在。
“沈县令,烤鱼小事一桩亦需人言,天下之势乃大事,岂不更需人言?”
郑度不置可否,他懂的确实是很多,并且不止是烤鱼。
沈稻不是傻子,他明白郑度这是在暗送秋波准备投身于自己。
“沈君,朝中没人会在意益州的马相,也没人会觉得马相叛乱是个什么大问题,过多久能平定,谁平定了,他们丝毫不在意。”
郑度突然站了起来,走到河边眺望,背对着沈稻轻声道:“郑度想告诉沈君,若君仅凭在益州立下的战功而不谋它事的升迁,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哪怕沈君携重金向朝中大权买个虚职,度也觉得其意义并不如留在益州培养自己的实权势力。”
郑度很兴奋,也不在乎沈稻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自顾自的说着。
不过沈稻的内心的确是动摇了,不得不说郑度这就不是一个人的脑子。
他是想用益州战功和一定财物向朝廷直接买个大官这没错,但他又没给郑度托梦,这实在太过于惊悚了。
“先生,若我有要事非去雒阳不可,这又该如何是好?”
沈稻想了想,又觉得不奇怪。
毕竟这可是人才涌动的三国,若是人人都是泛泛之辈,那反而倒没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让郑度微微一怔,随后肃容道:“若有要事非去不可,便也可依度之计,先行领兵接应益州新任刺史,沈君在他那谋得一职后再去也不算为迟。”
益州刺史郤俭凉了也有一段时间了,按道理来说朝廷也确实该派个人来收拾益州的烂堆子,不过派谁目前还没人知道。
沈稻快速思考,随后便躬身一拜:“先生若不弃,稻愿三叩拜为军师,以图兴汉大事。”
说罢,沈稻丢掉手中的河鱼重重叩首,额头叩在鱼身上发出沉闷的叩首声。
河边全是碎石子,沈稻怕疼毀容是真,但求贤同样也是真心实意的。
和甘宁那种性情汉子不一样。
郑度是聪明人,知道他现在的处境,更知道帮助他要冒多大风险,明明有更好的去处,但还是放弃了,选择了追随他。
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沈稻其实一直都想找个靠谱且有脑子的人,在自家卧龙凤雏身旁看着。
现在有了郑度在,他自然就可以心安地把自己的嫡系部队留在益州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问问郑度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
沈稻稍作思索,然后起身问道:“我欲去雒阳谋事,可却不曾知晓天下大势,不知先生可为我解否?”
虽不望郑度能有诸葛亮的隆中对,但起码他得给自己一个用于检验的答案。
郑度先是一愣,随即开口:“天下之势讲究一变字,汉帝存之则小变,若权替则有大变,界时必纷争久不平,我实劝沈君勿往,若君仍往,可自观朝中异动,然雒阳其势如何,恕度也无从可知。”
“可若以益州为谋,郑度知其势可至往后数十载,益州乃高祖龙兴之地,土地肥沃,民有百万之众,盈富有余,君若蛰伏此处,可有几十载的安宁富庶。”
沈稻点了点头,他知道郑度这是在劝他留在益州发展。
不过那又如何,郑度好话难劝该死的鬼。
但也不得不说,有个谋士在身边就是不一样。
虽然沈稻之前也是心里总觉得不安,但现在这些话从郑度嘴里说了出来,那种感觉也就淡了很多。
又叮嘱了沈稻一番注意事项的话后,郑度便主动告辞了,贾高二人还在等他回信,他不能在此逗留太久。
沈稻看着郑度转身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由得升起了浓浓兴趣。
“这个郑度,有点意思。”
……
在雒阳的朝堂之上,汉帝刘宏坐在御榻上,自从各州接连起势,他耳朵每天都足吵吵闹闹的,吵得他头疼。
此时却没曾想到身为自家宗亲的老臣刘焉跳了出来。
刘焉身着一袭华美朝服,步伐沉稳,面容凝重地走向刘宏。
“陛下,今诸州纷乱,局势动荡不安。各地官员贪墨成风,鱼肉百姓,致使民怨沸腾,离心离德。此等官员,已难当大任,当选清名重臣,立州牧以定乾坤,方可稳我大汉之江山。”
刘焉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眼角已有婆娑之态:“老臣久食汉禄,虽有些清名,又任朝中少常,但外乱如此,臣实难安枕。臣愿亲赴益州,为陛下排忧解难,以报国家之恩。”
刘宏心中思索片刻,然后缓缓开口:“爱卿如此公君体国,朕心甚慰。只是,爱卿在朝中任重职,一旦离京,朝中事务谁来担当?”
刘焉早有准备:“陛下,朝中事务繁忙,但老臣已有所安排。臣的三个儿子和一众家眷皆在京城,他们可代臣之职,为陛下分忧。此外,臣虽老迈,但此去益州,定能稳住大局,不负陛下所托。”
刘宏看着刘焉,又看了看群臣,内心思考着可行不可行。
刘焉乃汉室宗亲,又任朝中少常,素有贤良方正之名,再者他还有三子留于京城作为人质,怎么想也是忠君体国之贤臣。
刘宏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不是傻子,大汉如今什么样他也清楚,他也尝试过改变,发动党锢、打压士人、扶持宦官、兴建鸿都门学······
但结果却是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素性也就不想管了。
刘宏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如此甚好。爱卿此去益州,务必谨慎行事,莫让朕失望。”
“老臣定不辱使命!”刘焉郑重其事地回答,但心中却暗自窃喜。
按刘宏的常理来说,刘焉的三个儿子和一众家眷留在京城,他一个姓刘的自家老人又能又什么坏心思呢?
可对于刘焉这种迷信野心家,刘宏恰恰是不该用常理来猜测。
刘焉原本是意去天高皇帝远的交州割据一方,可待中董扶却私下告诉他,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这让他改变主意转去了益州。
在一旁侍奉刘宏的董扶见状,也赶紧趁机发起组队申请:“陛下,臣年事虽高,但也愿随往益州,为陛下分忧。臣虽不才,但在益州也有些许人脉,定能助刘州牧一臂之力。”
汉帝刘宏看了董扶一眼,心中暗自思量:“这董扶,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今日怎得如此?罢了,他既愿前往,那便一同去吧。”
“董卿既有此意,那便领职蜀郡部属国都尉一同前往吧。”
见同乡董扶得逞,太仓令赵韪也再也站不住了,赶紧表示:“陛下,臣也愿为陛下分忧,愿随刘州牧前往益州。”
“既然赵卿也有此意,那便领职广汉郡太守,随同前往吧。”刘宏同样不甚在意,权当二人是想回乡。
刘焉眼神微妙地打量着董扶和赵韪,心中已然明了此二人都是各怀鬼胎的想要搭上自己的这趟顺风车回益州。
董扶己是八十高龄自然不足为谋,可赵韪却是年轻气盛的大有野心,回到益州之后他必须得有所防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