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购买缝纫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爬上窗棂,陈超就睁开了眼睛。身旁的林小满还在熟睡,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做着什么美梦。陈超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醒她。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早起的母鸡在咕咕叫着找食。陈超走到堂屋,从县城买回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乌黑发亮的机身,金色的“蝴蝶“商标,锃亮的脚踏板,在晨光中泛着迷人的光泽。

昨天从县城回来时天色已晚,缝纫机只是简单地摆在堂屋中央。现在,陈超才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个花了他一百五十元和一张珍贵缝纫机票的“大件“。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台面,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哥,这是什么呀?“兰花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揉着惺忪的睡眼,好奇地盯着这个陌生的大物件。

“缝纫机。“陈超轻声解释,“以后嫂子可以用它做衣服了。“

兰花瞪大了眼睛,光着脚丫跑过来,想摸又不敢摸:“就像县城百货大楼里摆的那种?“

“对,一模一样。“陈超笑着把妹妹抱起来,让她近距离观察,“等嫂子学会了,给你做花裙子。“

兰花兴奋地扭动着身子,小手终于忍不住碰了一下缝纫机的转轮,立刻像触电般缩回来,咯咯笑起来:“凉凉的!“

父女俩的动静惊醒了里屋的林小满。当她披着衣服走出来,看到陈超和兰花围着缝纫机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睡意全无。

“这...这真是咱家的了?“林小满的声音有些发抖,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陈超点点头,让开位置:“试试?“

林小满像梦游一样走到缝纫机前,小心翼翼地坐下。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金属机身,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情人的脸庞。当她的脚第一次踩上踏板,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轻响时,一滴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脸颊。

“怎么了?“陈超有些慌乱。

“没什么...“林小满赶紧擦掉眼泪,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就是...太高兴了。“

刘玉英也被吵醒了,当她看到堂屋里的缝纫机时,手里的脸盆“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老天爷啊!“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围着缝纫机转了好几圈,“这得多少钱啊!“

“一百五,加一张票。“陈超轻描淡写地说,但心里却在计算——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五个月的工资,农村家庭可能一年都攒不下这么多钱。

刘玉英倒吸一口冷气,手都有些发抖:“太贵了...太贵了...“

“妈,值得。“陈超扶着母亲坐下,“小满手艺好,有了这个,以后能给家里赚钱。“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陈超走出去一看,好家伙!院墙外围满了人,都是听说陈家买了缝纫机赶来看稀奇的村民。几个小孩甚至爬上了墙头的枣树,伸着脖子往院里张望。

“陈超,听说你买了缝纫机?真的假的?“赵铁柱的大嗓门从人群中传来。

陈超笑了笑,干脆把院门完全打开:“进来看看吧。“

人群“呼啦“一下涌进院子,把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挤得水泄不通。当看到堂屋中央那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时,惊叹声此起彼伏。

“天老爷!真是缝纫机!“

“还是'蝴蝶牌'的!“

“这得多少钱啊...“

妇女们挤在最前面,眼睛死死盯着缝纫机,有几个甚至忍不住伸手去摸。林小满已经调整好心态,坐在缝纫机前,拿出一块碎布示范起来。“哒哒哒“的缝纫声响起时,人群中又是一阵惊叹。

“这么快!“

“针脚真密实!“

“比手缝强多了!“

陈超站在一旁,看着林小满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和喜悦,心中涌起一阵满足感。他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表情——羡慕、嫉妒、敬佩、不可思议...其中最刺眼的是几个女知青的眼神,那里面充满了赤裸裸的嫉妒。

“陈超,你哪来这么多钱?“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突然响起。陈超转头一看,是胡德贵的远房表弟胡三,正不怀好意地盯着他。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胡家和陈超不对付,这个问题明显带着挑衅的意味。

陈超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县里颁发的奖状:“县里奖励的,加上我打猎攒的钱。“他顿了顿,故意提高声音,“怎么,胡三哥有意见?要不要去公社说道说道?“

胡三顿时语塞,灰溜溜地缩回了人群。村民们发出低低的笑声,看向陈超的眼神更加敬佩了。

看热闹的人群直到午饭时分才渐渐散去。临走时,好几个妇女拉着林小满的手,求她以后帮忙做衣服。林小满一一应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有了这台缝纫机,她不再是那个无依无靠的女知青,而是黄泥村少数会使用现代化缝纫设备的“技术人才“了。

午饭是玉米面贴饼子和昨天剩下的熊肉炖土豆。全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方桌前,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往缝纫机上瞟,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年代,在农村,它确实是。

“小满啊,“刘玉英夹了一块肉放到林小满碗里,“以后村里人找你做衣服,该收钱就收钱,别不好意思。“

林小满点点头:“嗯,我打听过了,县城裁缝铺做一件衬衫收五毛,裤子七毛。咱们可以便宜点,衬衫三毛,裤子五毛。“

陈超在心里快速计算着:如果一天能做三件衣服,那就是一块多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十多块,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了!这还不算修补和改衣服的收入。

“嫂子,给我做条花裙子吧!“兰花眼巴巴地望着林小满。

“好,等嫂子先练练手,一定给你做最漂亮的花裙子。“林小满温柔地承诺。

午饭后,陈超去院子里劈柴,林小满则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使用缝纫机。她先从旧衣服上拆下布料,练习直线、转弯和各种针法。缝纫机的“哒哒“声成了午后最动听的乐章,引得路过的人忍不住驻足张望。

傍晚时分,第一个“客户“上门了——王婆婆拿着一块蓝布,想给自己做件寿衣。

“小满啊,婆婆活不了几年了,就想走的时候体面点。“王婆婆颤巍巍地说,“这布存了十几年了,一直舍不得用...“

林小满连忙扶老人坐下:“婆婆您长命百岁呢!我这就给您量尺寸。“

陈超在一旁看着林小满熟练地帮王婆婆量体、画线、裁剪,最后在缝纫机上飞快地缝合。不到两个小时,一件对襟盘扣的寿衣就做好了,针脚细密均匀,连王婆婆挑剔的老眼都找不出毛病。

“好闺女,手艺真不错!“王婆婆摸着新衣服,爱不释手,“多少钱?“

林小满刚要推辞,陈超轻轻咳嗽了一声。她立刻会意,笑着说:“婆婆,您给五毛钱就行。“

王婆婆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数出五毛钱递给林小满:“值!真值!“

这是林小满靠缝纫机赚到的第一笔钱。当王婆婆心满意足地离开后,她捏着那五毛钱,眼眶又红了。

“怎么了?“陈超轻声问。

“没什么...“林小满擦擦眼角,“就是没想到,我也能赚钱了...“

陈超理解她的感受。在这个年代,在农村,妇女能靠自己的手艺赚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这台缝纫机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林小满获得经济独立和尊严的开始。

晚饭后,更多的村民闻讯而来。有求做新衣的,有求改旧衣的,还有纯粹来看稀奇的。陈超家的堂屋灯火通明,热闹得像个小集市。

直到深夜,最后一个客人才离开。林小满累得手指发麻,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块六毛钱!这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好几天的工分了。

“累了吧?“陈超递给她一碗热腾腾的红糖水。

林小满摇摇头,眼睛亮晶晶的:“不累!明天还能接更多活!“

刘玉英已经铺好了被褥,催促大家休息。兰花早就困得睁不开眼了,但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林小满用边角料给她做的小手帕。

躺在炕上,陈超听着家人均匀的呼吸声,思绪万千。今天只是开始,这台缝纫机将会给家里带来更多的改变。而他,还会继续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