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巴文化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48字
- 2025-02-19 09:18:36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巴人依靠独木舟在江河上贩卖巫盐,逐渐积累了财富,并最终建立了巴国。
由于巴人常年在水上活动,频繁穿梭于江河之间,《华阳国志》将他们形象地称为“水上流莺”。
这些“水上流莺”(实际上是巴人的水上运输队)与周边的巫咸国合作,共同经销食盐,开展广泛的周边民族贸易,建立了一个“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东方乐土。
后来,一支“水上流莺”在乌江岸边发现了盐泉,便制造器具取水煮盐。
随着盐业的发展,巴人逐渐迁居至乌江流域生活。最初,巴人只在阳溪泉一处进行盐业生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陆续发现了多处盐泉。
这一发现使得巴国的盐业迅速崛起,一时间,“巴川资以自给”成为三峡一带仅次于巫咸国的盐业大国。
关于阳溪盐泉,根据《涪陵地区盐业志》的记载,“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称:涪州辖武隆县白马津东三十余里江岸有咸泉。”
这里提到的咸泉,即是白马山下乌江岸边的盐井峡盐泉。
依靠这一盐泉,早期的巴人在涪陵枳城开疆拓土,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为巴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走进白马山巴古石林景区,穿过古朴的石林入口,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世界。
眼前是林木幽深、奇石遍布的巴国部落遗址,隐隐约约中,藏于树林间的巴人寨子透出一股神秘的气息和浓厚的生活氛围。
寨子门前矗立着神秘的雕塑,上面雕刻着巴人独特的抽象图案以及他们崇拜的虎图腾,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畏。
在寨子内部,洞穴和树屋错落有致,这些都是巴人早期原始生活的真实写照。
洞穴内壁粗糙却充满历史感,树屋则依傍着参天大树,展现了巴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与能力。
除了这些原始居所,景区内还有众多充满人文色彩的景观项目。
巴人图腾祭台庄严肃穆,是巴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场所;石林树屋和观云台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景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石林迷宫则是传说中巴人后裔抗击楚军的地方,迷宫入口是一个神秘的脸孔雕塑,传说是当年张姓头人的脸谱,寓意着布下了天罗地网,设好了八面埋伏,有来犯之敌将有来无回,充满了神秘与挑战。
此外,石林峡谷、神鸟化人、石壁攀岩、趣味滑梯、洞穴穿越和森林氧吧等项目,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探险和休闲体验。
巴古石林作为武隆白马山喀斯特地貌的独特自然奇观,占地30亩,内容丰富,形态各异,是西南地区大娄山系最具人文传奇的石林。
据传,这里是商周时期巴国一支张姓部落的生活遗址,他们以石林为天然屏障,搭建棚屋,并以种茶为业,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由于当地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山上的人们便以种茶为生,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