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贞观奇闻(2)

王皇后天真地以为武昭仪会成为她对付萧淑妃的棋子,没想到的是这个武昭仪竟成了她的对手,更令人惊骇的是:杀女谮后。

书云:“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谮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数其罪。

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从这里开始,皇帝已经打算废后,武昭仪目的达成,不仅利用权谋灭了对手,而且反衬出皇帝的昏庸愚昧,只是可怜那个女婴错投了帝王家,死于生她人之手。

武昭仪,真是武昭仪,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这个情场里的赢家,在职场里也不会逊色,她的下一个目标由后宫转向朝廷:开国功臣长孙无忌。

《通鉴纪事本末》原文:由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历色折之。

后宫争斗使得前庭风云变幻,文中说道:六年夏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奭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希旨,奏奭漏洩禁中语,复贬荣州刺史。

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韩瑗、来济谏,以为故事无之,乃止。

中书舍人饶阳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恶,左迁壁州司马。敕未至门下,义府密知之,问计于中书舍人幽州王德俭。德俭曰:“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着,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义府然之,是日,代徳俭直宿,叩阁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上说,召见与语,赐珠一斗,留居旧职。昭仪又密遣使劳勉之,寻超拜中书侍郎。于是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皆潜布腹心于武昭仪矣。

秋八月,长安令裴行俭闻将立武昭仪为后,以国家之祸必由此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议其事。袁公瑜闻之,以告昭仪母杨氏,行俭坐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行俭,仁基之子也。

九月戊辰,以许敬宗为吏部尚书。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功劳致位至此,且受顾託,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

绩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中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顾留三思!臣今忤陛下意,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不敢言。

在武昭仪的面前,李绩称病,于志宁不敢言,褚遂良也只得告老还乡。

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足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杀伐决断的能力强过男人。令人不禁感慨:世间竟有如此狠辣之女子!没有女人的感性大脑?令我不禁怀疑是不是长了个男人的大脑,女人的身子,更确切地说:武昭仪会不会是个拥有男性染色体(xy染色体)的女人!

小倩继续往下读……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