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艰难求生,偶遇故人

天色微明,晨雾萦绕,谢晓琼立于街角的石阶之上,眼神茫然地望向那被战火摧残得满目疮痍的城门。身体的疲倦如影随形,而脑海依旧混沌,唯有胸前党徽闪烁微光,似是连接往昔的孤线。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该去往何方。但她知道,必须活下去。

她开始在街头巷尾游荡,寻找能填饱肚子的东西。破旧的摊位早已空无一物,偶尔有几只野狗在垃圾堆中翻找食物。她走进一间废弃的面馆,柜台后的小锅里还残留着些许干涸的汤底,她用手指蘸了点尝了尝,咸涩发苦,却让她感到一丝真实。

“你也是逃兵吧?”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她回头,看见一个满脸胡渣的男人靠在门口,穿着褪色的军装,手里拎着半壶酒。

“我没当过兵。”她说,语气平静。

男人笑了笑,递给她那半壶酒:“喝一口,暖暖身子。”

她接过,仰头灌了一口。烈酒灼喉,她咳嗽起来,却也感到一股热流顺着喉咙流入胃里。她看着男人,忽然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男人摇头:“我连我自己是谁都快忘了。”

他们坐在面馆门口,靠着墙,晒着初冬的阳光。男人说他叫李胜,曾是骑兵营的班长,部队被打散后便四处流浪。他说这些时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只是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你还记得什么?”她问。

“我记得马蹄踏过雪地的声音,记得战友倒下时喊娘的声音。”他顿了顿,“还有,我记得你。”

她猛地抬头:“你说什么?”

“你是谢晓琼。”他看着她的眼睛,“我们是军校的同学。”

她怔住,胸口的党徽仿佛轻轻震动了一下。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心粗糙,指节分明,像是握过枪、绑过绷带的手。

“回部队吧。”李胜说,“那里有你的过去。”

她沉默了很久,然后点了点头。

两人一路向北走,避开日军的巡逻队和检查站。沿途村庄大多已被焚毁,偶有村民躲在山洞或林间,眼神警惕地看着他们。他们不敢久留,也不敢多问。

一天夜里,他们在一处废弃的庙宇歇脚。火光摇曳,映照着墙壁上斑驳的壁画。李胜指着一面墙道:“你看这个符号,是我们军校联络用的暗记。”

她凑近看,那些线条简单而有力,像是某种密码。她伸手摸了摸,指尖触碰到冰凉的墙面,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幅画面:一个夜晚,她和几个同学围坐在灯下,研究一张地图,墙上贴着同样的符号。

她愣住了。

“怎么了?”李胜问。

“我想起来了……一点点。”她喃喃道,“我们在军校的时候,曾经组织过一次秘密行动。”

“对!”李胜激动地说,“那次行动失败了,但我们成功转移了一批药品。”

她闭上眼,努力回忆。更多片段浮现出来:她在图书馆里借阅进步书籍,在操场上练习射击,在雨夜中为伤员包扎伤口。她记得那个老人送她的手帕。

她睁开眼,眼中多了几分清明。

“我要回部队。”她坚定地说。

李胜笑了:“我就知道你会想起来。”

他们继续前行,穿过荒野、翻越山岭。一路上,晓琼开始积极尝试恢复记忆,不仅看到熟悉事物会留意线索,还主动回忆战斗细节,能准确指出某些战术布置的优劣。

有一天,他们在集市上遇到一个卖旧书的老汉。老汉摊位上摆着一本破旧的教材,封面已经模糊不清。晓琼翻开一看,竟是她在军校时读过的。她抚摸着书页,仿佛触摸到了过去的自己。

“这书多少钱?”她问。

“不值钱,你要就拿去。”老汉摆摆手,“反正也没人买。”

她将书小心地收好,放进怀里。

回到临时歇脚的破屋,她点亮油灯,一页页翻看。有些章节她已完全忘记,但有些内容却异常熟悉,仿佛昨日刚学过。她一边看一边默念,嘴里不自觉地跟着背诵。

“隐蔽、伪装、突袭……”她低声重复,“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窗外风声呼啸,屋内灯火摇曳。她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仿佛重新找回了某种力量。

第二天清晨,他们来到一座破旧的寺庙前。寺庙大门半掩,院子里杂草丛生。李胜指着院墙边的一块石碑道:“这里曾经是我们联络的一个据点。”

晓琼走上前,仔细查看石碑上的刻痕。那是一种特殊的标记方式,只有军校内部人员才能识别。她蹲下身,用手拂去尘土,露出一段模糊的文字。

“这是……”她皱眉思索,忽然眼前一亮,“这是我们当年约定的集合地点!”

李胜也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的?那你是不是也能认出其他地方?”

“也许。”她站起身,目光坚定,“如果我们能找到其他标记,说不定还能联系上其他人。”

他们决定暂时留在附近,白天探查周边地形,晚上研究路线。晓琼的记忆也在慢慢恢复,她开始主动回忆战斗中的细节,甚至能准确指出某些战术布置的优劣。

几天后,他们在一条小路上发现了一名受伤的士兵。那人穿着残破的军装,脸色苍白,显然是脱水和失血过多所致。晓琼毫不犹豫地帮他包扎,并用随身带的水壶喂他喝水。

“你是谁?”士兵虚弱地问。

“我是谢晓琼。”她回答得毫不犹豫。

那一刻,她终于确信,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写在纸条上的身份,而是属于她的生命。

士兵挣扎着坐起来,艰难地说:“我在前线见过你……你是我们的指挥官。”

她的心猛地一跳。

“现在呢?”她问。

“部队还在集结,等待新的命令。”士兵喘息着,“如果你要回去,我可以带你去找。”

她看向李胜,后者点头:“看来,是时候了。”

于是,三人踏上归途。

他们沿着山路绕开日军控制区,穿越密林,涉水渡河。途中几次遭遇敌军巡逻队,都凭借晓琼的战术判断和冷静应对化险为夷。

某日黄昏,他们终于抵达部队驻地外围。远远望去,营地虽显破败,但旗帜依旧飘扬。

晓琼站在高地上,望着那面熟悉的旗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她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不只是敌人,还有那段尚未完全恢复的记忆。

她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

脚步坚定,如同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

风起时,她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

“谢晓琼——”

她没有回头,只是加快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