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礼仪的概念与含义
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丰厚的文化,其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是个人乃至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仪作为人类交际的表现形式之一,同绘画、文字等其他文明表现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开化的标志和见证。因此,了解礼仪的概念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扫一扫你就知道礼仪的概念。
1.1.1 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及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一种交际方式或方法。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1.1.2 礼仪的含义
自辛亥革命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那些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那么今天的所谓的礼仪则仅仅是礼貌、礼节等相关活动的形式。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规范化的行为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友善和包容。

扫一扫你就知道礼仪的含义。
重要提示
礼仪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可大致分为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五大分支。礼仪是综合性的学科,所谓五大分支,仅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阅读材料
高明的《礼学新探》提出礼的意义
高明的《礼学新探》提出礼的意义有三。
1.礼“是宜乎履行的”。如《说文解字》将之训为“履”,荀子云:“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这可用当代西方哲学所谓的“实践”一词来理解。
2.礼“是合乎道理的”。如《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也,君子无理不动。”荀子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这是指礼的实践是依于普遍道理而行,这一普遍道理用当代西方哲学,可通过哈贝玛斯的“共识”论来理解。
3.礼“是合乎人情的”。如《礼记·坊记》:“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礼记·礼运》:“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舍礼何以治之?”这是指礼是调节人生各种情怀的表现,可通过西方哲学如舍勒的“情之现象学”及孔汉斯之全球伦理观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