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狗·猫·鼠》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时的几个生活片断。

《范爱农》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的散文。

《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