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俄(苏)反导力量的建设历史已达64年。俄(苏)反导力量在维持美俄(苏)战略稳定和保障俄国家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俄(苏)反导力量发展对俄(苏)美战略稳定关系的影响。在《反导条约》生效期间(1972—2003年),俄(苏)反导力量的发展对美俄(苏)以“相互确保摧毁”制衡为基础的战略稳定关系有一定的影响;美国退约后,俄罗斯反导力量建设对美俄战略稳定关系的影响上升,因为其不仅能用于拦截美国核武器,还可能用于拦截全球快速打击武器,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有效性。

第二,揭示反导力量建设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导力量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中的角色与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不能仅从20世纪“有限发展反导力量”的角度来研究俄罗斯反导力量的作用。20世纪,俄罗斯反导力量的作用主要在于拦截有限的核打击;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反导力量的作用已不仅在于提升俄罗斯战略核打击和核反击能力,还在于可能成为其拦截新型空天战略进攻兵器——高超声速武器的重要“盾牌”,从而其将与战略核力量一起共同构成俄罗斯新的战略遏制体系支柱。

第三,剖析俄罗斯反导力量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俄(苏)反导力量建设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俄(苏)通常首先基于威胁提出反导力量建设需求,再根据作战构想研制反导武器系统,最后通过组织体制集成作战要素,形成作战能力。再比如,反导系统各子系统的发展具有遵循特定先后次序等特点。本书将通过系统梳理装备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发展,着力揭示俄罗斯反导力量在“预警优先”原则指导下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发展特征。

第四,把握俄罗斯反导力量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了解反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的俄罗斯反导力量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重要邻国在反导领域的军事实力,为我国维护中俄战略稳定提供重要信息,而且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反导力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确定反导力量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第五,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为美俄反导力量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赋予它更广泛的意义:反导系统既可作为核拦截手段,又可作为进攻力量被部署到敌国边境地区;既可用作临近空间进攻兵器的拦截工具,又可用作实施太空威慑的反卫武器。美国正在部署东亚导弹防御系统,其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急需构建自己的反导系统。鉴于此,本书的研究意义是通过总结俄罗斯反导力量建设的经验教训,把握反导力量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反导力量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目前,我国反导系统正处于初建时期,反导系统的研制、作战力量的编组、空天作战构想的提出,乃至我国面临的与反导相关的裁军与军控问题,都急需科学研究的理论支撑。我们对俄罗斯反导力量建设的研究及对其经验教训的总结将为我国反导力量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