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

俞可平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中国政治17.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08 18:12:39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跟踪研究”大型课题的最终研究报告。通过对2000~2015年共八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跟踪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哪些“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已经终止,或者持续存在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是什么导致获奖项目的终止或持续?当年那些获奖项目的当事人现在是如何看待政府创新及其前景的?作者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并揭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制度环境、动力源泉、扩散机制、客观效果、存在问题和未来前景。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俞可平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取得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撰写的《广东改革开放史(1978~2018年)》,分上、中、下三编,60多万字,简明扼要地记述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各个领域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再现广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并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展望广东美好
    《广东改革开放史》课题组编著政治55.6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如何起到应有作用这个主题展开论述,主要论述”中国梦“的由来及内涵,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涵及本质,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和思想培育等内容。
    金英 李翔政治12.7万字
  • 会员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安全的战略指导,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也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推进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尝试在明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思想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的安全态势和现实问题,为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此
    薛澜等政治15.2万字
  • 会员
    本书由理论内涵、科技创新、数实融合、新型工业化、未来产业、县域经济和创新实践这7个部分构成,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旨在帮助读者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战略机遇。
    吴建波 华崇鑫政治12.3万字
  • 会员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周晓虹 谢曙光主编政治19.5万字
  • 会员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周晓虹 谢曙光主编政治21.2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留待战后继续推行。
    刘大禹政治26.7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交通现代化研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世界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从交通体系、交通服务、交通效率、交通治理四个方面分析其历史演进、现实水平和前景预测,构建了世界交通现代化记分牌。二是概述世界交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验。三是完成中国交通现代化的实证和前景分析,提出中国交通现代化路线图。四是完成世界现代化和中国地区现代化的定量评价,描绘2018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定位图等,提出和构建了交
    何传启主编政治0字
  • 会员
    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
    方正政治1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