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一个华北荆编专业村的考察
更新时间:2021-02-03 17:34:07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已有村落共同体研究更多地从宗族、信仰、农耕合作、水利、防卫、文化娱乐等要素出发,探讨村落共同体属性和联结机制,较少关注乡村手工业中体现的村落共同体属性,本书通过对一个荆条编织专业村——北京市房山区沿村的考察,探讨乡村手工业与村落共同体之间的互动,揭示近代以来村落共同体传统如何规定和制约乡村手工业生产形式和规模,乡村手工业又如何通过新的联结机制增进村落共同体内聚。本书重点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村落共同体意识在沿村荆编专业村形成和延续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其二,村落边界如何影响沿村荆编生产的集聚范围和发展规模;其三,荆编生产和销售如何促进沿村村落共同体的内聚。本书采用的是村落民俗志研究倡导的日常生活整体视角和感受模式,将荆编生产还原到其依存的地方社会生活脉络中考察,解读、揭示并体味共有劳作模式在联结和建构村落社会中作用和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蔡磊
最新上架
- 会员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社科47.6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该地区的橡胶种植历程,描绘了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分析了橡胶种植引起的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社会适应与文化调适策略。通过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活动及日常生活来解读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知、理解、想象以及融入国家的实践,探讨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讨论民族群体如何想象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理解边境与国家的关系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而理解国家本质。社科28.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社科15.8万字
- 会员本书在全面总结自然灾害时期国家人权义务国际标准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自然灾害下国家人权义务的层次、内容、范围以及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中国政府履行自然灾害时期的人权保障义务提出了新对策。本书从人权角度研究自然灾害,改变了国内灾害研究和实践中惯用的人道主义视角,避免了人道主义视角的内在局限性,改变了国家传统的防灾减灾观念,为自然灾害研究和中国自然灾害治理实践提供了新路径。社科23.2万字